APP下载

是“氾南”还是“汜南”

2006-02-02蒋俊芳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关键词:水经注辞源古书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有这样一句“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里面有一个生字“氾”,课本注释为:“[氾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在教参《秦晋围郑形势图》上,看到氾水在新郑和商丘之间,亦即现在河南省境内,那么,现在这条河流还存在吗?

笔者查看《中国地图册·河南省》(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版),见不到这条河。又翻开《现代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查看 ,里面“氾”解释为“泛”或“姓”。也就是说“氾”没有作水名的义项,那么注解却为何解释“氾南”在氾水的南面呢?而《现代汉语大词典》里的“汜”的注解为“汜河,水名,在河南”。“氾”作为“汜”,似乎更合乎情理。难道是笔误?心中不禁为“氾南”而犯难了。

为此,笔者又进一步查看了《辞源》(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疑团不禁迎刃而解。里面“氾”的解释为:“①水涨溢延漫②普遍③动摇④姓。按:氾,汜二字,古书多混用。氾水:古水名。⒈东氾水。在河南省中牟县南,久湮。《左传》:‘晋侯秦伯为郑,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即此。⒉南氾水。在河南省襄城县东北。⒊汉刘邦既破项羽,乃即皇帝位于氾水之阳。故道在今山东曹县北,东北流至定陶县北,久湮。”

从上面的解释看到,“氾”,“汜”二字在古书上是可以通用的。课本中所说的氾水也即东氾水,“久湮”,也就是说,现在此河已经消失。

那么,为何《现代汉语大词典》上“汜”有作水名的义项,而“氾”却没有这一义项呢?笔者又查看了《辞源》里“汜水”的义项。里面的解释为:“汜水:①水名,在河南省汜水县西。水经注五河水:‘河水东合汜水。汉书作氾水,读如祀。水经始作汜水,后人多从水经。②旧县名。汉为成皋县,隋开皇十八年改汜水。公元1949年与武广县合为成皋县,并入荥阳县。”

也就是说从南北朝郦道元作《水经注》开始,“氾”在作水名这一义项时均写作“汜”,这也就是《现代汉语大词典》中“汜”有作水名的义项,而“氾”却没有的原因。

综上所述,“氾”,“汜”二字,古书多混用;从南北朝郦道元作《水经注》开始,“氾水”均写作“汜水”,此河现已消失。如果课本注释为“[氾南]氾水(河南省中牟县境内,已湮)的南面,也属郑地”,那么,就不会产生是“氾南”还是“汜南”的疑问了,以后教师在上这一课时也再不会因“氾南”而犯难了!

(蒋俊芳 湖北省云梦县梦泽高中)

猜你喜欢

水经注辞源古书
说春秋时人言及的古书“九丘”
我和古书
〈水经注〉与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研究》简介
《野隐好读上古书》(美术作品)
一套古书 一段痛史
《辞源》修订工作散记
《辞源》注音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以肉部字为例
郦道元所见早期园林——《水经注》园林史料举要
《水经注》中的兵要地理与军事活动
《辞海》和《辞源》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