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语文命题互动对接研究

2006-02-02杨德义高传宝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命题课程标准

杨德义 高传宝

作者注:本课题为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考试与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二级课题,已通过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立项,编号:115JG217。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本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如何在教学中正确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课程设计思路,完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一个是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应对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考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积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高考科目设置和内容的改革应进一步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也都有类似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在改革,高考制度、高考命题也在改革,高中语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上更加适应高考选拔的要求,高考命题如何在服务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前提下引导高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这是一个互动对接的过程。如何完成高考语文命题与高中语文教学的互动对接,是高考命题专家、高中语文教学教研人员必须研究、逐步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2.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名称为“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语文命题互动对接研究”,拟从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语文命题的互动对接入手展开研究,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从高中语文教学的角度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在高考命题中是如何体现的,对高中语文教学有哪些启示。

(2)从高中语文教学的角度研究,高中语文教学如何使高中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提升为适应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高考语文能力,高考考查的各项语文能力的提升途径和方法。

(3)从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语文考试之间关系的角度研究,高考语文命题的发展趋势,高考试题对高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正面影响和需要完善的地方,从而给命题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调研与可行性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就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来看,多是站在命题或者语文教学的单一角度进行研究,具有偏于一方的特点。命题者(如国家命题中心)站在命题者的角度,研究命题如何体现三个“有利于”,但更多的是基于“为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提供参考”的目的,研究试题如何体现考生语文能力的差距,为选拔者提供参考,对如何有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不够。如在高考试题中,对共性的考查多,对个性的考查少;封闭性的考查多,开放性的考查少。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者则站在基础教育的角度,对完成高中语文教学的单一性和阶段性目标的研究比较多,对完成高中语文教学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目标的研究比较少。如将平时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高考能力看作两个不同的目标,在平时教学中较少思考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对接,在指导学生复习迎考时只是机械地跟着过去的高考题型走,在训练中多摹其“形”而难得其“神”,不能实现与不断变化的高考的对接。

就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趋势分析,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逐步推广并在一些省市完成一轮实验教学,高中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高考命题如何体现有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起到检验新课程的教学成果的作用,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施教者与研究者、高考命题者都在探讨的问题。这必然有一个互动对接的过程,在这个互动对接的过程中,高考命题者会更多地吸收来自高中语文教学的施教者与研究者的意见,高中语文教学的施教者与研究者也会更多的研究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对接。

2.本课题研究与现有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及预计取得的成果

本课题与目前基于高中教学的高考应试研究和基于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高考命题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基于高中教学,将在研究如何完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更多关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对接,而不是只从高中学段考虑;基于高考命题研究,将更多研究高等教育对基础教育在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应该达到的要求和高考命题将怎样更好地体现有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在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语文命题的互动对接方面进行研究,为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语文命题的对接提供理论和实践资料。

本课题预计在研究如何完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更多关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语文对接和高等教育对基础教育在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应该达到的要求和高考命题将怎样更好地体现有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方面有所突破。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基于新课程下高考命题的研究从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的角度审视高中语文教学,从而进一步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新课程下的高中教学研究为高考命题更好地体现有助于“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提供参考。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基于新课程下高考命题的研究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基于新课程下的高中教学研究为高考命题提供理论参考。

4.本课题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从以下方面分析,本课题具有通过课题研究完成课题的可行性:

(1)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依据和以新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高考命题改革的方向是趋同的,在此前提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语文命题研究必然呈现对接趋势。

(2)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在一些方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在此基础上展开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语文命题互动对接研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3)本课题主持人在高考命题研究方面有一定建树,是全国中语会“考试与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副组长、高中语文教研员,本课题组成员由在高中语文教学方面经验丰富、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一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研究队伍水平较高。

(4)本课题组成员长期关注高考命题发展趋势,占有资料比较丰富;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和研究,案例资源比较充分,有助于研究课题的完成。

(5)本课题受到教育局和高中学校大力支持,资金充足,条件比较优越,为研究课题的完成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过程方法设计

1.本课题研究的界定与研究依据

本课题界定为高中语文教学与高考语文命题互动对接研究,侧重于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语文命题的对接。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对高中教学和高考命题改革的有关要求和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中关于语文能力的要求。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材料为过去高考语文命题资料和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理论假设为通过研究形成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语文命题对接理论。研究目标分解如下:

(1)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高考语文能力点的对接研究。

(2)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培养与高考语文能力层级要求的对接研究。

(3)高考语文命题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正面引导和负面影响研究。

3.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如何提高适应高等学校学习的语文能力。

(2)在教学中如何针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中列出的能力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的语文能力培养。

(3)在教学中如何针对《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中列出的能力层级有针对性地进行高考语文能力提升训练。

(4)高考语文命题如何进一步发挥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正面引导和怎样消除高考语文命题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

4.本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第一阶段:2006年5月——7月,论证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完成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第二阶段:2006年9月-——2009年7月,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并于各研究阶段进行总结,根据研究的进程和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和改进研究方法。

第三阶段:2009年8月,总结研究成果,完成结题报告,申请课题验收。

第四阶段: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服务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高考命题改革。

5.本课题研究方法设计

本课题研究方法设计如下:

(1)对应“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高考语文能力点的对接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法、现状研究法、发展研究法和教育实验法。

(2)对应“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培养与高考语文能力层级要求的对接研究”,采用纵向研究法、横向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个案研究法。

(3)对应“高考语文命题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正面引导和负面影响研究”,采用数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现状研究法和发展研究法。

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和预期研究成果

1.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如下:

(1)全面搜集高考语文命题资料,广泛搜集高中语文教学资料,为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提供资料保证。

(2)稳定本课题研究队伍,为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提供人员保证。

(3)筹集充足的研究经费,为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提供经费保证。

2.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本课题研究预期研究成果如下:

(1)2006年9月——2009年7月分阶段完成理论探讨和实验总结,以论文方式和案例方式呈现阶段研究成果。

(2)2009年8月,以结题报告方式和教学案例方式呈现最后研究成果。

(杨德义 高传宝 山东省苍山县教育局)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命题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