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作文教学方法

2006-02-02李志斌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关键词:口头范文评语

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几十年,在作文教学方面采用了一些方法,从教学实践效果上看,这些方法对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颇为有效,较大程度地解决了学生在写作时“皱眉头”、“啃笔头”的“老大难”问题,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些方法,大多是笔者自己的创新,也有一些是通过教学杂志和网络媒体等途径学习、借鉴并结合教学实际做些改进而来的。笔者现将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更期望能抛砖引玉。

一、在语文教和学之中,师生均要树立“阅读为基,作文为高”的观念

所谓“阅读为基,作文为高”,是指就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讲,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应该是基础、基石,而作文方面的能力是更高层次的。为此,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均应把提高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作为更高层次的目标和要求。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语文,顾名思议,就是“语”和“文”,“语”应该是语句、语言、说话,“文”应该是文章、文笔、作文,合于一起,首先要求学生能懂他人的语句和文章,这是基础,然后学生才能产出合乎规范的语句和文章,显然后者更具难度,更应成为语文学习上的更高目标。从古代科考时只考写文章,到近年来升学考试中作文占分比重有所上升的趋势来看,考生的语文产“出”能力是考试时考查和检测的重点。事实上,学生长大后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其语文能力的高低更多地关系到他能否在工作实践中作出条理清晰的发言,写出通畅规范的文案。近几年,在国家公务员选拔考试中,有一门考试科目叫《申论》,就是考查考生的文笔能力,这也表明在语文能力中,文案产出能力更具终极要求。

二、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有作文教学意识,融作文教学于课文教学之中

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课文教学就不应该再仅仅是教生字生词,分析段落,介绍作者等,而应该融入作文教学。倘若语文课只讲课文,另专门上作文课,两者之间少做或不做联系,让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则不但不能做到课文教学上的深入,也未能藉课文为例附讲写作思路与技巧。事实上,作为精选入教材的课文,业经专家们编审,绝大多数是可供学生写作学习和参考的经典样本,特别是那些大家之作,极富写作技巧。若教师能注重联系比较,不但在课文讲解中运用新的教学思路和角度,而且让学生们体会课文作者是如何构造文章的,其写作思路、技巧如何,做到将作文教学融于课文教学中,对师生均大有裨益。若是割离二者,仅就语句、段落、特色、人物等篇篇道来,每篇课文均如此单调教学,必然刻板、乏味,既未能做到教学的充分和深入,也没有贯彻语文教学上以提高学生的语文产出能力为终极目标的要求。作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大多善于充分利用课文范文,在课文教学上趁热打铁地进行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用范本之“长”联系对照己文之“短”,扩散学生的行文思维,让学生在阅读中时刻有作文学习意识。

教师在结合课文教学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多留意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并向学生讲授,如作者是怎样立意及围绕立意构思文章框架的,如何设伏,常用的“一景多用”的景物描写技巧和用语言与行为刻画人物心理的技巧等等。

三、指导学生提高积累素材的能力,解学生无米之炊之困

经过教师讲授一些写作思路与技巧,学生自己也熟读了一些范文之后,学生对写作方法和思路就有了些了解,但在真正动手写作时,学生常有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觉得无东西可写,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不够。造成学生无写作素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平时生活空间窄,接触的人事不多,又不注重观察生活,感受不到生活中细微的感人的事情,加上平时课外阅读面窄,不注重书面材料的积累。这就要求教师设法指导学生积累素材,培养学生“开源活水”的能力,让学生解决无米之炊之困。在这方面,我的教学经验主要是: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积极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叶圣陶说过:“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口,观察与写作的关系很密切,它可以获取第一手材料,是人们获得写作材料的主要途径。我要求学生多留心注意身边发生的事,要从“小”察起,这样才会觉得生活中有永远观察不完的内容,并会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提高观察能力。要求学生想想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可回忆所学课文或阅读过的范文,思考仿照范文,也可尝试仿照范文写法并结合素材实际作些好的改变,然后写下来。每两周写一篇,交上来,之后我会阅评,并择几例讲解。一些师生都经历和熟悉的事件,我会从中引发出写作命题,然后提供写作角度供学生参考。

2.创造条件,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深入社会,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生活是写作之源。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学生生活圈子太小。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如春游、秋游、野炊、故事会、辩论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体会集体的温暖。这样,在写作中就有话可说,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比如,组织学生听报告或演讲,参观革命教育场馆,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文体活动,社会义工活动,帮助贫困学生活动等等。由于我平常要求学生养成发现、挖掘和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并有每周一篇的周记作文,学生大多会将所见所想写下来。而且,由于素材大多都是来自同学们参加的活动,同学们都熟悉,但因角度不相同和作文功底的高低之分,就更方便同学们进行比较,也方便我讲授。我经常提醒学生,对写得好的作文要学习两点:一是学习其写作思路与技巧,二是学习其立意角度。

3.要求学生适当利用课余时间,增加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广泛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各科学习,广泛的课外阅读尤其对写作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写作时通过自已的观察所积累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积累知识、拓宽思路、丰富想象,从而在写作中可以谈古论今、旁征博引。

四、增加课堂口头作文练习

口头作文是进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还能与学习课文紧密结合,特别是,它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在公共场合下发言打下技能基础。

我的课堂口头作文教学有两项内容,一是要求学生复述课文,相当于根据课文讲故事,这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在一起;二是要求学生就某一素材,即兴作较短的口头发言,实际上就是作了一篇短的口述作文。我每周均会进行至少一次口头作文教学,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发言。这种教学形式就像搞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改变了以往只由老师台上讲课的单调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做到了师生互动。采用这种方法两年多来,学生反映很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胆量和信心,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指导学生购买、阅读优秀作文集

学生学习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写作能力是慢慢提高的。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应当正确评价模仿他人的写作。如果照抄照搬,就成了抄袭,这不对。但通过学习他人的优秀作文,学生可以借鉴其模式,写出一篇基本合格的文章,这首先解决了学生写作的“上路”问题。这实际上是让学生先知晓基本“套路”,掌握基本功。当学生阅读优秀范文多了后,他就会思考、比较,进而在基本“套路”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创新,加上自己的特色,习作就可能超越范文。有机会逛书店,我就会留意一些好的作文范文集,向学生推荐。

六、重视作文批改、评语与点评

评语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之一,是对学生作文反馈信息的主要途径,学生也非常有兴趣看教师评分和评语,因为作文是学生生产的一个产品,是学生的一个创造,交教师“鉴评”后,学生当然对老师的评语有期待,期望从教师的评语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歆享劳动被尊重、劳动成果被肯定的喜悦。就对学生的反馈作用而言,教师的评语远胜于评分。千人一面的评语和极端的只给“阅”字的评语,体现不出对学生创造性劳动的尊重和评价,久而久之,学生会因自己的劳动价值得不到裁定而丧失写作兴趣,甚至丧失写好作文的信心。评语多少,深入与否,可以反映教师是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读阅,同时也决定了评语的说服力。我一般会较详细地批改,包括错词错句。然后在课堂上拿两篇作文为例作点评。被点评的作文有好的,也有差的,关键要看是否有代表性。之前让学生有这么一个认识:不应该认为自己的差作文被点评是一件被揭丑的事,而应该觉得是在以他为重点作教学。有的时候,我让学生们互相评改作文。这样,可以互相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避免其短处。

总的来说,我的作文教学思路是让学生树立“我要作文”、“作文能力是一个人语文能力最高体现”的意识,以各种可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具体途经入手,采取师生互动、不拘一格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基本达到可随时、对任意素材均可作简短、通畅的口头和书面作文为目标,坚持以素质教育为首重、考试能力也兼顾的教学思想,做到因时因地因材教学。

(李志斌江西省宁都县石上中学)

猜你喜欢

口头范文评语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春色几许(简谱)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口头表达一点通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