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准确定位作文教学

2006-02-02石景春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关键词:通顺习作笔者

且看某市06年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从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综合评价,对照下列标准评分。

一类卷: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生动。

二类卷:内容比较充实,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通顺。

三类卷:内容具体,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卷:或内容空泛杂乱;或结构残缺不全;或思路十分混乱;或语言极不通顺;或确属抄袭之作。”

各地的中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大抵如此。还有的加上“主题鲜明”、“中心突出”之类的词语。可以说比较科学,阅卷也老师容易操作,无可厚非。反过来,语文老师用此标准去要求学生写作时,学生往往紧张得半天写不出来:他要想想他准备写的东西是不是符合这些条件——过多的条条框框抑制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这是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面临的巨大的困惑之一。形成这种困惑的原因是多样的,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作文教学的错误定位。

作文是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心智活动。在能力形成上,作文与创作是相同的。但作文又不等同于创作:文学创作大都是“有所为而写”,“有所感而写”;而学生作文只是一种习作,“是练习手腕的基本功夫,要习作有了相当的程度,……才能谈得到创作”(叶圣陶语)。

综观作文教学现状,我们看到的多是将作文与创作混同起来,用文学创作理论指导作文教学,诸如“主题”、“题材”、“语言特色”等文艺理论术语堂而皇之地占据了作文理论的核心地位。结果,学生怕写作文,文章越写越虚,以致于越来越不会作文了。

对教学具有导向作用的中考和高考,也将鲁迅先生 “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创作经验之谈,搬进了作文的评价中。于是,一篇篇“文字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的作文只能与“及格”为伍。这样,众多学生心中形成“作文难”的理念,也就顺理成章了。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这才是对作文教学的准确定位。

根据这一定位,笔者认为目前的作文教学要着重注意下面三点。

一、要突出叙事能力的引导

初中学生的成长变化是急速的,不仅是一年一个样,而且是每学期都不一样。尽管学业负担重,生活经历不多,接触的人和事也太少,但是我们这个年代引发他们思考的问题太多了,社会和人生中的重大问题,都会在初中生的内心激起波澜。于是,老师们会发现,这些孩子虽然过着差不多两点一线式的苦读生活,幼稚、单纯的年纪,思想竟然象成人那样复杂,甚至还不乏丰富的感情哩!形之于文,抒情深沉,议论深刻,甚至看不出一点孩子气了。真可谓少年老成!

学生会抒情议论,自然是件好事。这也许还跟我们这些年来在语文阅读中提倡“总体把握”、“领悟”、“讨论”有关,学生已经习惯了“内心感悟”和“发表意见”了。学生作文中缺失的是什么呢?是“有事可叙”的叙事。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叙事不完整、不生动,在此基础上的议论抒情给人以无病呻吟的感觉。其实,表达中叙事是基础,抒情议论是点睛。叙事能够做到准确、生动是不容易的。成功的作品总是以叙事中流露出来的真情感动读者,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朱自清的《背影》等。

每个初中生都应该具有把一件事情的始末清清楚楚叙述出来的能力,这就要在语文课的阅读中培养,在写作中进一步引导和巩固。笔者告诉学生:“课文就是作文”,如果我们能写得像课文那样,就是好作文。因而,笔者常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叙事语言,通过经常性的仿说仿写,学生叙事能力明显提高。

二、要突出平实文章的魅力

社会生活是万花筒,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我们应该给学生作文以思想个性和感情自由,让学生放飞心灵,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和生活去习作,学生就会文思泉涌,就会迸发出创造的激情。他们再也不会认为只有“感人肺腑”、“终生难忘”、“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写进习作,懂得了“作文无禁区”!“实话实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每次作文,笔者都鼓励学生写生活中的小事,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不用虚饰,无需掩盖,让心灵的火花毫无顾忌地迸发。说真话、抒真情,从而写出好的作文来。

此外,还应让学生明白,好文章未必要有华丽的语言,只要能把事情叙述清楚,把真情实感准确表达出来即可。中学语文教材都是经典范例。不要鼓励学生用小标题、题记之类故弄玄虚。要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

三、要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阅历不同,情感和认知水平也存在差异。因而,作文教学中要防止把目光只盯在少数的“文学尖子”身上,忽视众多学生“一般写作能力的培养”。要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为此,笔者在作文计划训练之外,提倡学生自由写作,让学生多写些随笔、周记、日记,就是课堂作文也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次数自由作文。或记写见闻,或抒发情感,或表达意见,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正因为有话要说,所以写起来总是很激动。教师若能及时欣赏到这些亮点,再商讨改进的方法,学生就会及时得到激励,得到鼓舞,写作激情就会被调动起来。作文课上就不会再愁眉苦脸、挖空心思,而是神采飞扬、下笔千言。

(石景春江苏省沛县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通顺习作笔者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读写大闯关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句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