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差生作文指导的几点思考

2006-02-02国晓华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关键词:羚羊差生亲情

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明显的分层:好、中、差。教师只有对每一层次的学生进行较为科学的具体分析,才能做到对每个学生的因材施教。在对差生作文指导之前,教师必须先对学生做出明确的诊断,到底什么地方差,而不是笼统地说这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很差,只有查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通过对初一学生作文的分析,我们发现,作文写得差的同学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内容空洞:内容空洞主要表现在差生普遍觉得无话可说,写的内容毫无真情实感,有一点现象是值得注意的,教师为学生提供的作文题目事先都是经过仔细考虑,认为学生是有话可说的话题,例如亲情。可学生仍然不知道如何去写。

语言太平:作文作为一种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除了象口头语言那样能够达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目的,能让别人明白你在说什么外,还必须尽可能地有着中国语言文字特有的优美。而差生的作文往往出现语言太平的现象,例如教师布置了一篇《期盼》的作文,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我期盼我的成绩能提上去,其实成绩提上去也很简单,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不抄,有不懂的就问,就这么简单,可我就是做不好,我上课经常走神,不认真听课,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就算按时完成了,也是抄的。我深信我上课只要能做到这些,我的成绩就能提上去。”这段话意思是表达清楚了,可怎么看怎么不象是作文,而是象一份检讨书。

思维混乱:思维混乱主要表现在前言不搭后语,每一段话都是有一个中心句的,这个中心句或明或暗,每一句的内容都是围绕着中心意思来阐述的,而差生的作文往往不能围绕这个中心去写,句与句之间似乎也是跳跃性思维,让看的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以上三点都是差生作文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问题,是差生作文的一种“实然”现象。针对这三点现象,必须提出相应的策略:

作文教育首先是爱和感悟力的教育,丰富的情感才是作文永不枯竭的源泉。

作文是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外在形式,只有内心具有对真善美这些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向往,才会写出有内容、有感情的文章来。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如今的学生非常缺乏这种美好的情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别人的感受,有些老师坦言,现在很多学生连亲情都感觉不到,他们就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这让我想起了我所听过的一堂课《生命桥》,它讲述的是动物界一个震撼人心的悲壮故事,一群老羚羊和小羚羊因为猎人的追捕而逃命,最后老羚羊为了保护小羚羊做出了大无畏的牺牲,血流成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课堂发言中,有一个学生一语惊人:我觉得老羚羊是应该的,因为老羚羊已经很老了,他已经不能活很长时间了,小羚羊还可以活很久,所以他应该把生的机会留给小羚羊。这个学生潜在的价值观是非常可怕和冷漠的,难道自己的父母很老了,为自己做的一切就都是应该的吗?就应该牺牲他们的一切围着自己转吗?还有一个学生在命题作文《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中写道:假如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会把当初没有见过的玩具玩个够,把没有吃过的零食和食物吃个饱。在文章中丝毫没有提到对友情、对亲情的留恋。针对作文而谈作文,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应该用一些积极的策略让学生产生情感的体验,而不是简单的说教。例如让学生体会到亲情,光口头不断地说教和灌输要孝敬父母是完全没有用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学生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有一个教师是这么做的:在上课前让学生带着书包来到操场,要求学生把书包背到前面,然后做运动,学生连连叫累,教师顺势说道:“今天我们要上一节关于亲情的课,你们刚才背着书包还要跳来跳去,是不是很累?那么你们想想,你们的妈妈就是这样的辛苦怀胎十月,你们才有幸降临到人间。我们每个人都要永远孝敬母亲”,教师这样一个独出心裁的活动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会重新带着一份感恩的心去体会父母的艰辛,如果这时让学生在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那么必定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

有效的阅读是提高作文语言水平必须修炼的内功

阅读是提高作文语言水平必须修炼的内功,但前提必须是有效的阅读,也许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普遍不喜欢读书,把阅读当成一种负担,而不是享受。很多教师反映,学生不喜欢那种正儿八经的经典书籍,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有阅读课,如果完全民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那么必定是言情、武打、充满暴力的科幻和漫画。而这些书籍对学生作文语言水平的提高究竟能有多少帮助?对于差生的阅读来说,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教师推荐一些经典的书和文章,并提出一些读书的策略。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丰富的阅历和教学经验非常明确地知道哪些是好书,哪些书值得精读,在为差生推荐一些书籍和文章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是学生不喜欢就不去让他读。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该明确告诉学生,把你认为优美的词和句子都抄到笔记本上,把自己的感想也都写到本子上。二是语文素养高的同学的读书笔记让差生互相阅览一下,一个班级里面,语文素养高的同学,首先表现在态度认真上,其次是能够写出一些很有见的的感悟来,例如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篇美文——余光中的《我的四个假想敌》,语文素养高的同学不仅仅满足于对一些优美句子的摘抄,而是当堂写出了自己的感悟,有一个同学当场写了一首长诗。而有一个差生,在摘抄长句时,带着一种任务心理去做,甚至一个长句抄起来嫌长,中间竟然用省略号代替。因此教师在阅读课上应树立学习的榜样,将写得好的同学的笔记本互相传阅,相信对差一点的学生有或多或少的触动。

总的来说,差生还没有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阅读的自觉性不高,这需要教师的督促。教师不能对其要求太高,要求差生象学习好的学生那样当堂写出自己的感悟,那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刚开始可以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摘抄一些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和词语,逐渐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出感悟,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可以积攒学生作文的后劲,教师反映,就算很差的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常读点书,在写作文时会不经意地用上摘抄的一些词语和话,为作文添了不少亮色。

严谨的思维训练可以通过两个策略来进行

作文的书写,整体和部分段落都是需要有一个严谨的思维做支撑的,否则写的文章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相去甚远,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可以通过两个策略来进行训练。一是复述全部课文或课文中的某些段落,在让学生复述时,要求学生说出课文或某一段是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作者又说了哪几句话。长此下去,学生渐渐地就会有写作文逻辑上要严谨的意识,并逐渐在作文中体现出来。二是要求学生列提纲再加上片段描写。提纲是一篇好的作文布局谋篇的框架,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以便教师能针对问题做出适当的指导。例如以《期盼》为题,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个提纲:第一段写期盼台湾归来,第二段写期盼周一的乒乓球赛,第三段写期盼殷雪梅老师的归来(该老师为救几个学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很明显,这三段材料有拼凑之感,无逻辑思维上的联系。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就可以适时指导:这三段材料没有逻辑上的联系,应围绕其中的一个话题去写,如果文章要写两个以上的期盼话题的话,那么必然有一个内在的线索把它们串起来。指导完后,要求学生在重新思考列提纲,重新列的提纲毫无疑问是有很大进步的,紧接着可以让学生围绕提纲中的某一段进行描写,学生写的时候,教师要给学生提出要求:注意每段话要有一个中心,一段话的其他几个句子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

(国晓华 西安文理学院教育系)

猜你喜欢

羚羊差生亲情
永不凋零的亲情
梦幻羚羊谷
绝望中的羚羊
猎豹与羚羊
伪亲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话亲情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
亲情互动 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