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高语文教材插图谈

2006-02-02卢晓宁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关键词:卡通画职高文字

随着新课改的号角,多种新版高中语文教材出现在师生面前。如人教版、广东版、上海版、江苏版等等;香港、台湾的教材也都更新修订了;最近还引进了一套《美国语文》,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教材插图的配置,在第一感观上引起了使用者的注意。

有位著名的语文学者说:“配置插图可使教科书具有跃出的生命,不仅成为教师当教,学生当学之书,而且成为教师爱教,学生爱学之书。”可是笔者翻阅了修订或新编的几套职高语文教材,插图却是难得一见。

一、插图之况

插图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形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明或艺术欣赏作用。”根据这个概念笔者对职高语文现行两个版本的教材插图情况进行整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职高《语文》基础版一至四册,2005年5月修订。这个版本的教材无扉页插图;课文中的除了第一册《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有一幅插图外,其他的三册课文都无插图;练习中除了第一册的口语交际训练的练习中有两幅漫画外,其他三册亦无插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的职高语文一套三册教材。这个版本配置的插图都在扉页。第一册30篇课文有10幅图;第二册30篇课文有8幅图;第三册(专业模块:现代服务业及财经类)30篇课文有7幅图,有插图选文的比例约占总课文的28%。

而普高人教版2004年5月版的新教材每册16篇课文,10篇知识短文,其插图情况如下:

若考究香港与台湾的高中语文教材,更是几乎课课有插图,页页有图片。相比之下,一个问题值得深思:职高语文教材不需要插图,或者需求度不高吗?

二、插图之益

1.益于激趣

众所周知,通常是进不了普高的孩子才进职高,所以职高中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学习动机弱、学习兴趣不浓的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就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因为在中学生这个年龄段,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渐进状态,而更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对于配置插图的课文就更有兴趣去阅读和学习,也因为插图比抽象的课文文字更为直观、形象,甚至是美感,因此,插图能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勿庸置疑,有插图课文比无插图课文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学习效果更好。

鲁迅先生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丰子恺生前曾为《阿Q正传》等9篇小说作过插图。他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蓄音放大。”人教版职高语文第三册就节选有鲁迅的《阿Q正传》,若能把丰子恺的漫画插入其中,不就可以吸引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吗?

2.益于教学

“插图,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文字而存在,同时又与文字一起参与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起到相应的解释、补充说明文字的作用,能形象、直观、简洁、如实地反映事物规律的发展及变化趋势,从而增强文字的说服力、感染力。”既然它能参与表达作者的意图,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自然是有益的。再说,插图在语文教学中更为重要的作用是能够促进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语言表达和审美等综合能力(如表),而这正是新课改所提的要求之一。

正因如此,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巧妙地利用了课文插图。如内蒙的潘如钰老师总结出了“文学插图导读六法”;江苏的张爱民老师利用插图搭建起了师生、生生交际的平台;广东的李利华老师找到利用插图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路子等。

再者,现在倡导语文教学信息化,教师们不也是到处搜集有助于学生学习与理解课文的图片吗?如,在上《六国论》时诸多语文老师就要在黑板上或课件中呈现战国七雄的地图,以助学生的理解。在教《闽中桥梁甲天下》时,就要找闽中桥梁的相关图片,以求以图示文,也增加学生的趣味。所以说,教材插图对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3.益于审美

教材插图还有一个不能不说的作用,就是它能从视觉艺术上美化了版面,直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章有感官上的认识,并满足艺术欣赏的需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指出:“现有的中学语文教材对提高中学和审美水平关注不够。”而叶圣陶先生曾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由此可见插图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的一条途径。

学生愿意在美中寻找知识。文字毕竟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学生一直面对黑压压的文字,容易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无从做到从语言文字中寻找知识。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赏心悦目,直接形象地感受到课文蕴含意境美,从而用心去探索文章的语言美、艺术美。

三、他山之石

插图的作用不一而足,但是这必定是要建立在高质量插图的基础上的。1982年制定的中小学教材的编审工作责任制《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审工作责任制的规定(试行草案)》中就有明确规定:封面和插图是教材的要组成部分。美术编辑及绘图员要对全书插图的准确性、艺术性负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研究了大陆、香港、台湾的一些高中语文教材,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1.插图类型——求多。

综观现行语文教材中插图的繁多类型,从画的创作角度来分有:照片、卡通画、素描、国画、漫画、水彩画、地图等等。当然有些教材选用的类型较少,如人教社的主要是照片、名家的国画两类,穿插在版面中显得文雅、庄重;而有些教材选用的类型就较多,如香港的教材中就有照片、卡通画、素描、国画、漫画、水彩画、地图等七、八种,整册书就给人活泼、明快之感。究竟怎样更适合中学生呢?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鲍清曾就中学生对插图类型爱好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最喜爱的是卡通画,比例多达37.6%。对于其他的画作比例都相差无几。这个结果揭示出中学生除了对卡通画略为偏爱之外,对其他的类型的喜好都差不多。

其实,不同的画有不同的优点,如国画通常在教材中作背景之用,用以烘托气氛;卡通画通常在教材中作勾勒情节或揭示寓意之用,用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辅助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想象;地图通常出现在文言文的选文中,用以补充学生的认知,如台湾、香港的教材中出现较为普遍;而照片能给学生真实感。因此,在插图的类型上,不妨不要过多的限制,只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与教学活动开展,任何类型的插图都可进入教材。

2.插图使用——求活。

“求活”是指插图的位置活,插图使用的方式活。

位置活是指插图可以按需灵活地嵌入教材的各个系统。探究教材中插图出现的位置,各套教材各有特点,人教版的主要出现在单元导读页与选文系统中;广东、上海的主要出现在文前页;台湾的主要出现在选文系统与注释系统中;香港的教材,目录、单元导言、选文系统、练习系统、知识系统、注释系统中都有出现。既然插图最直接的作用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虽说不能贪多求全,但也不妨开拓思维,在各个系统中按需设置。如,注释系统虽一般用不到插图,但是有些注释却是文字所难以表述的,如“蠡”,台湾教材中在注释文字“胡芦瓢”的边上又用右图予以补充,令人心领神会。在练习中设置插图亦能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如香港教材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课的课后习题中就有两幅卡通画,画出了“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二个场景,并把它们与阅读理解题结合起来,既增加了趣味,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方式活是指使用教材插图的方式要灵活多样,不拘泥于呈现画面,再现情景或营造教材的美感。如香港教材《六国论》的“课前热身”中是这样使用插图的:其一是看一幅卡通画,找出图中所显示的成语,指出画中的“柴”与“火”分别代表什么;这个成语又比喻了什么;其二看一幅战国七雄的形势地图,而后根据课文将赂秦、与秦结交、抗秦的国家分别填上红色、蓝色、绿色。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插图使用的方式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学习需要不断的开发,这样就可让教材的插图更加活起来。

3.插图设置——求效(实用、有效)。

“求效”是指教材插图要讲究实用、有效。插图的类型与使用都要以实效为原则。插图是属于教材四大系统(选文系统、练习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中助读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既然它属助读系统,所以助读是它最主要的功能。怎样才能有效地助读呢?那就得依文而定。关于这一点,《美国语文》中的作者简介插图可以作一个很好的例证。在《美国语文》第一册中选有三篇富兰克林的文章,一篇是自传、一篇是演讲稿、还有一篇是年鉴。作者简介中的插图都不相同。《富兰克林自传》中的图像较为和蔼亲切;《在立宪大会上的演讲》中的图像则像一个政治家、领导人;《穷里查德的年鉴》中的图像则让人感到他是风趣而深刻的人。

所选图像的不同,是因为选文的所反映的主题与行文的风格不一,三张不同的图像让读者更多地了解富兰克林,使富兰克林的形象在读者的心中丰满起来,也使文图相对应,激发读者对选文的研读兴趣。因此,依文定画是增强教材插图实效性的良好方略。

增强实效性的另一方法是对插图内容与来源作如实、恰当的文字说明。这样会给人真实感,从而增加学生对其的信任度。这一特点台湾的教材比较突出,其教材中的每一幅都配有来源及内容的概述。如,教材第六册《鸿门宴》一文配有8幅插图,第一幅图都注明来源,名为“刘邦项羽入关中图”的地图注明是“本局绘制”;“司马迁像”注明是来自“中国历代帝王名臣像真迹·河北美术出版社”等;“春秋早期 黄玉玦”图注明来自“中国考古文物之美 战国地下乐宫 文物出版社”。有了这些文字与图像的配合,既便于学生读懂图意,又能更好得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无形中还可培养学生读文行事讲求根据的好习惯。一举多得,不就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了吗?

总之,教材插图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在职高教材中配置插图能更好的激发职高生的爱书、乐学的心理。因此,为了职高语文教学的更好开展,笔者作此文以求抛砖引玉。

(卢晓宁 浙江省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卡通画职高文字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