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课外阅读之我见

2006-02-02魏修波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关键词:正确引导课外读物课外阅读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之可怜,处境之艰难,实在令人同情。不少学生语言贫乏、感情冷漠、思想僵化,正是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正确认识造成的。语文教学路在何方?

一、转变观念,创设环境

对课外阅读的漠视将直接导致语文教学现状的“少、慢、差、费”。说到底还是个观念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总是对课堂教学投以极大的热情,而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予以应有的重视。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说到底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语文不是教材课堂所包容得了的,“课文”只是例子,叶老说得好:“语文是生活,是贯穿学生一生的东西。”从这个意义而言,课堂教学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课堂引导学生扎进无限的课外阅读空间中去,去关注现实,感悟人生。

二、博览群书,有容乃大

造成学生课外阅读不景气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教师缺乏进取精神,腹内空空,语文教师不读书,已是无须争论的事实。

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才几年的年轻教师迫于工作压力,参与分数竞争,忙于各科作业的批改之中,稍有空闲,就无所事事,不知课外尚有无限资源。而有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则死抱教参教材,只要成绩还行,有所交待,就得过且过,万事大吉。他们不愿花费时间去阅读和研究课外读物。由于教师腹内空空,讲课不得不照本宣科,又哪里能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呢?一位长期带毕业班的语文教师,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学生不知《骆驼祥子》为何物,自然就不知道《少年维特之烦恼》‘烦什么了。”现在如有学生斗胆问语文老师,又有多少老师能说出个所以然呢?

三、注重方法,追求实效

要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势利导,不搞形式,务必力求实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正确引导。

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能使学生主动地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学生大都有阅读课外读物的强烈愿望,只是他们担心学科多,作业难,而时间少,会影响自己的成绩。为此我常向学生介绍伟人的读书方法,还告诉学生课外阅读要争取“零碎”的时间,突出课外阅读特点,并就课外阅读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展开讨论,从根本上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正确引导。学生的读广泛而多样,而书市不规范,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正确引导,严格把关,避免学生接触品位低而有害的书籍。我一再告诫学生选书要慎之又慎,要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开阔自己的视野,有利于自己读写作。班级设有书报角,学生自行编写图书目录,这样既做到了资源共享,又能有效地防止坏书的流入。

2.目标管理与课外阅读课程化。

目标管理。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制订出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制订目标时,既要有量的规定,更要有质的要求。“量”的规定,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说明,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为145万字,每学期阅读量为23.3万字,即学生每天阅读不少于700字,且积累性阅读要向探究性阅读过渡。探究性阅读是从学生阅读实际和兴趣出发,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的一种自主、探索、开放、评价性的阅读。每一阶段结束时,应让学生以心得体会的形式汇报交流。

课外阅读课程化。为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流于形式,我特地进行了课外阅读课程化的探索。课外阅读课程化就是老师每周用一节语文课的时间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指导。做到定时与定序。具体操作是准备材料——评论评价——课外延伸。教师准备材料应注意延续性和可操作性。我按文体特点分成这样几个序列:说明文序列、叙事文序列等。事实证明:课外阅读课程化可大大提高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尽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尽人意,但是,只要我们能积极引导、勇于探索,相信这种现状会改变的。

(魏修波 山东省泗水县金庄镇三角湾小学)

猜你喜欢

正确引导课外读物课外阅读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正确引导孩子的“酸葡萄”心理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性心理
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正确引导 消除网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