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同步,教学相长

2006-02-02王汉伟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关键词:注音学案鲁迅

近几年对如何搞好课前预习做了点实际的工作,因为课前预习的学习方法,是中外行家们都认可的一种与师同步的学法。现在大家都在用,但如何用,用到什么程度那就不好定论了。实践告诉我:预习是搞好学习不可缺少的一步,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催化剂。然而为什么操作过程中总觉得预习效果不太明显。事实上不是方法不宜,而是我们没做到位,开的空头支票多。就像我们钓鱼时的情景,鱼钩是抛下了,但鱼漂总是浮在水面上,无“鱼”问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从自己的备课过程得到启发,对于一篇新课文,我们刚接触的时候也是感到生疏,以后怎么变熟悉的,不也就是按照要求去看资料去思考的吗?事实上我们备课的过程也是一种上课前的预习。如果一个老师不提前“预习”,又岂能上好课呢?“明天上第三课大家预习一下。”我们常常是这样布置预习。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空的要求,没有具体的东西。会学习的同学可能知道老师的意思,明白该做什么;可那些不会学习的同学,就是猴子吃毛栗无从下口了,更谈不上写学习预案了。会学的同学通过预习能做到课堂活动上使注意力与教师的讲述同频共振。因为他们是有目的的学习。他们要解决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带着问题学习,学起来就条理清晰,效果自然就好。而那些不会学习的同学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一个是有目的的听课,带着问题听课,另一个则不然,结果可想而知。我想这大概是两极分化的原因之一。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对症下药:指导学生与老师同步准备。把课前准备落在实处,告诉学生必须做到什么。因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着老师的样去“备课”,效果不错。他们从自己的“备课”中学会了学习,知道在这一课中学习什么。课堂上与老师同学开展研讨也胸有成竹了。思维能跟着教学走,课堂也变得活跃,确实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是农村中学,去年全市期末调研,我班级的语文优分率在乡村中学中名列第一,全县第三。

我想这个成绩的取得应该与学生学会写学案是分不开的。火车跑得快,是因为它在轨道上认准了前进的方向,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学生学习一旦上了轨道,学起来就轻松,老师教起来也省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一篇学习预案呢?在此提供一个案例,以求同仁们指教,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这个细节做得更好。

案例:《社戏》学案(七年级)

一、常识

(1)认识鲁迅:写200字文章介绍作者(生平、作品)。题目:我心中的鲁迅先生。

(2)找一找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回忆一下内容。

二、字词

(1)将易读错的字注音并抄写两遍(要能猜出老师要你注音的字,不少于10 个)。

(2)将读读写写部分抄写两遍(准备听写)。

(3)找出文中划船时的一系列动词,谈谈这些动词的表现力。

三、文章理解

(1)理解题目,“社”何义,“社戏”何戏?

(2)理清文章结构,画出结构图解。

(3)你觉得这篇文章是写事的,还是写人的?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共写了多少人?你觉得在这群孩子中鲁迅最赞赏谁?为什么赞赏他?六一公公这个人物是否多余?为什么?

(4)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一段?说说你的理由。

(5)文章中的景物写得很好,看看在什么地方,找一找,说说其作用。

(6)文章中有两处比喻用得好,找一找,说说好在何处?

以上学案是针对初一年级而制定的,具体操作也不难。只要老师提前备课就可以。如果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准备充分了,课堂上就省力了。本来由老师做的事,学生可代替。如:对作者的介绍由学生完成,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又节省了课堂时间。

又如:注音的字由学生上黑板板书(将自己不识的字抄在黑板上)。将大家读不准的字,集体读练。既培养了他们学会钻研的习惯,又注意了课堂上的互动。将好中差不同程度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黑板上,使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课文理解就跟着老师的讲解去研讨解决。因为经过预习他们已经“胸中有丘壑”,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些问题将会迎刃而解。那些还不会的同学会认真的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经过一番地听课和思考,应该说大部分同学对课文的理解七八不离十。这样教,老师是省力的,学生学得也是有效的。接着课后还有一个补救措施,就是让学生对整个课文的学习再做一次整理,修订补充原来的预案。这样学习预案就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学案,对这一课的学习就成型了。

“长路漫漫,教育如诗。”学生一旦上了轨道,就像火车在轨道上行驶一样,只要把握方向,就一定会到达目的地。这就像给蚕喂了桑叶,蚕会做出茧来一样。如果学生不配合,即使老师课备得再好,教起来还是吃力,效果也不一定好。教学是师生共同配合的事情,教师是农夫,他不像工人生产产品那样,只要设计好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不会出现问题,农夫需要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否则,能否丰收还是个问号。可以这么说,谁的教学效果好,就是师生配合好。师生要配合得好,就得师生同步准备好,这就和军事演习一样,红方蓝方需共同备战,这一场演习才精彩,才有看头。

(王汉伟 江苏省南京明觉中学)

猜你喜欢

注音学案鲁迅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乡愁导学案
《说文解字》注音释义识略
鲁迅《自嘲》句
“比例尺(一)”导学案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注音有变化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东巴文从音补到注音式形声字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