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中学语文教学美起来

2006-02-02季斌普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美育美的

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是劳动,劳动创造了美。正如马克思早就指出的,世界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的,“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爱美,是人类在千万年劳动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天性,人的大脑已经具有美的生理机制。凡是人类认识的一切以及创造的一切,无不包含美的因素。作为教育,德、智、体、劳中都孕育了美,渗透着美。语文教学更应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强化美育功能,发挥美育功能,让中学语文教学美起来!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对美有一个全新的、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能积极地、自觉地、主动地、科学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美、感悟美、体验美、发挥美、塑造美,使中学语文教育能渗透美育功能,显示美育手段,达到美的艺术境界。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很多语文教师并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美育还局限或停留在少数人的研究探索上。在多数语文课堂上,美仅仅处于自然流露阶段,还没有形成鲜明的美育观念和强烈的美育意识,因而也缺乏自觉的美育倾向,缺乏积极的美育探索,缺乏扎实的美育实践。特别是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左右和影响下,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束缚和阻碍,枯燥乏味的文本解析,五花八门的题海战术,斤斤计较的分数名次,仍然严重地抑制了美育在学生心灵中的萌发,阻碍了学生在思想上的熏陶,丧失了行动中的追求。这样的语文教学将毫无美的显示、美的表现、美的渗透、美的熏陶,结果只能成为制造应试者的工具;这样的语文教学也只能走进枯燥乏味、空洞说教的死胡同!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充满着美的魅力,洋溢着美的情感,追求着美的享受,创造着美的感悟,实践着美的升华。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美的原则,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要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美的三维结构:教学文本所蕴涵的美、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美和教学对象所感受的美。这三维结构又表现出复杂的审美关系:主要有教师从文本中感悟体验出的审美关系;学生自己对文本所感受体味出的审美关系;学生又以教师为中介间接认识理解的审美关系;学生从教师教学艺术手段中享受体验出的审美关系;教师又从学生的反馈反思中发现的审美关系等等。在这一系列的审美关系中,学生是审美的主体,他们既是美育的对象,又是美的接受者和感悟者,更是最终体现出美育效果的反应者和实践者。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美育功能,必须以育人为目的,从塑造人才出发,运用种种方法,采用种种途径,使广大学生真正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美、感受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真正成为美的精灵、美的化身,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激发美的火花,在行动实践中显示出美的光华!

让中学语文教学美起来,教师必须是审视美的行家,传播美的专家,创造美的大家,要积极做美的审视者、热爱者、传播者。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的双边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方式、审美修养都是十分重要的。古人认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为培养新一代的优秀人才,思想观念不转变是不行的。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是:必须系统地学习美学理论,认真掌握必备的美学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审美领域,积极参加审美实践,努力培养审美情趣,切实提高审美修养,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透彻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对象——学生所存在的一系列审美心理特点,以及男女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审美差异,有的放矢地研究和探索语文教学中的审美途径和审美方法,使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锤炼美的教学语言,审视美的教学仪态,讲究美的教学技巧。这是让语文教学美起来的首要前提。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美,是举足轻重的,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务必引起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视。我认为许多语文教学的专家、行家和大家,其教学语言都是美不胜数的。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指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语文教师对美的教学语言的锤炼,单就教学语言的艺术性而言,就有好多方面值得努力探讨。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语调必须做到“好听”、“动听”,让学生不仅入耳更要入心;要富有气势激情,富有抑扬顿挫,富有美感效应,竭力避免那些病吟式、念经式、报告式和吼叫式。教师优美的语句伴随着精美的语调,带给学生的是一种轻松悦耳的愉悦感,能唤起学生积极昂扬的亢奋情绪,逗引他们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如痴如醉的优美境界,真可谓一听其声,即见其情,完全处于赏心悦目的一种美感之中,真正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美的语调还能制造出课内特有的教学氛围。君不见那些卓有成效的教学名师在他们的语文课上常以或亲切温和、或昂扬欢快、或庄严郑重、或滑稽幽默的语调,渲染气氛,制造意境,使学生能紧紧地随你问而思、随你引而发、随你逗而乐,心甘情愿地受你支配,被你主宰,与你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他们除了获得丰富的知识以外,还能经受情感上的审美体验,获得心灵上、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满足。

同时,在赏析和教学文学作品时,教师的教学语调应参与美的品质的融聚,无论通读还是赏析,均应使语调表现出描摹意境、再造形象、完成美感的效应。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锤炼美的教学语言是多么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必须重视美的教学仪态。孔子曾深刻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仪态端庄秀美,举止落落大方,会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作用、影响作用和训导作用。一个良好的教师总会在仪表方面给学生一个“美”的形象,从而在语文教学中闪现美的光芒,产生美的效应。教师的仪态美在其服饰上、发型上都要表露出内在修养和精神文明,符合民族习惯、年龄特征、职业特点,体现出时代的精神、鲜明的个性和社会的风尚,既要整洁、质朴、又要庄重大方,给学生以朴素美、自然美的熏陶。教师还要在教态上讲究美、显示美、表现美。所谓教态美,实际就是在神经中枢的统一号令下,准确而富有美感地适用手臂、足部和语言声调,特别是面部表情的传递显示来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当教师的动态形象真切、自然、恰当地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刺激时,才能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产生审美情感,激发和引起审美愉悦,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内趋力和向心力,才能在师生之间碰撞出互相亲近、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情感火花,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良好教态,必然会培养出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使语文教学达到优质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讲究美的教学技巧。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讲究美的教学技巧,较好地适用美的规律去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学生就必然会感到学得愉悦;学得轻松、学得扎实,使语文课堂,真正变为一种艺术的享受。这是语文教学的一种理想境界,应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

美的教学技巧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教学的和谐美、教学的节奏美、教学的板书美等等。其中教学的和谐美,是最为重要的。所谓和谐美,是指教学进入配合恰当、协调默契的最佳状态。语文教学是一种师与生、教与学的双边双向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协调、自然配合方能奏效。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读与写、听与说、讲与练、知识与技能、语言与表达都置于一个融洽和谐的地位,将语文教学臻于一个非常良好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对文本中艺术形象的入情入理、细致入微、扣人心弦的剖析讲解,开启学生心智的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序的教学艺术,由此产生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师生情感的自然流动与不断升华,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和谐美。

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还必须注重节奏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的原则,教学中的节奏尽量做到快慢适宜、动静交织、配合得当。课堂气氛不要始终高昂、也不要一直低沉;抑扬顿挫容易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而在学生情绪高昂、兴致勃发、思路豁开之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握时机,加重教学分量,高度协调他们的学习注意力,使学习进入高潮状态。在教学中亦庄亦谐是很有成效的。在讲课时,音调高低适度、节奏缓急适宜、举手投足适体,使语文教学进入美的境地。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须讲究板书设计的美。在实施教学之前认真斟酌、仔细推敲,力求教学板书能具有启发性,发挥形象、直观的作用。由于把教学的内容在黑板上加以系统化、条理化、直观化的梳理和再现,从而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可见,独具匠心的美的板书设计,会给学生整体性把握知识和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让中学语文教学美起来,教师挖掘文本中显示美的因素,寻找文本中闪烁美的火花,揭示文本中蕴涵美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手段。作为教学三大因素的文本(即教材)是美的熏陶、美的影响、美的感染的重要依据和关键所在。教材必须为我所用,每篇文章都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用一双慧眼去寻找美的因素,发现美的因素,挖掘美的因素。

首先我们可以从文本中挖掘社会生活的美。文本(课文)中美的因素是极其丰富的,似浩瀚的大海,如广袤的沙漠,几乎囊括了一切美的表现;一篇篇古今中外优美的诗歌、精美的散文、精彩的小说、生动的剧本,都承载了丰富多彩的美育信息,包括了人类文化传统中各个领域的积淀,真可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草木虫鱼、生光化电、飞禽走兽、世态人情,无所不有,包罗万象,犹如生活的万花筒,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人类社会是复杂多变的,而社会美又是靠劳动创造的。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姿多彩的审美内涵。在文本中许多记叙和描写人物活动的篇目都闪耀着社会美的火花,体现出社会美的价值。有的展示了劳动美,有的展示了斗争美,有的展示了风尚美,有的展示了生活美。只要我们认真把握、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这些美的因素。

其次,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揭示理想情操的美。就古典作品而言,《岳阳楼记》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和崇高思想;《陈情表》则浓烈地表达了敬老爱老的孝道思想情感……在教学中,用这些理想情操的美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必然会产生巨大的教学魅力,鼓舞学生树雄心、立大志、明理想。

再次在语文教学中寻找科学艺术的美。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适用的文本,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科技小品都充满了科学艺术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将这些精美的文章都当成一件件玲珑剔透的艺术品,把充溢其中的美的价值因素寻找出来、挖掘出来,让学生从中获得科学艺术美的享受。在语文教学中善于寻找科学艺术的美其乐无穷!

让中学语文教学美起来,不仅是一种深刻的理念,更是一项艰巨的实践。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根除传统语文教学中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的弊端,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以适应和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取得更满意的效果。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洪流中去,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让中学语文教学真正美起来,使中学语文教学的园地里百花争艳,迎来万紫千红春满园的美好明天!

(季斌普 江苏省通州二爻中学)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