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句对句:双线双赢的活动课

2006-02-02郭传斌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关键词:风光对联课文

对联写作确实可以考查一个人的语文综合素质,所以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时有涉及。而形式呆板集中化的训练往往事倍功半,效果相当差,有必要另辟蹊径。对对子本是旧形式,但一旦与新课标背景下的活动课程相结合,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创造魅力来。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课本里课堂上皆有极好的可利用开发的对联创作活动资源。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紧扣课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对对子的学习活动,这样不但能使课堂听、说、读、写、赏、练多种实践相结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对联写作能力;而且极易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而获得课堂学习与能力训练双线双赢的效果。

下面所举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归纳的几种对联训练与课文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活动方式:

一、分章编回明层意

《触龙说赵太后》情节富于戏剧性,人物对话动作性强。抓住这一突出特点,教学设计让学生分层次编写回目。考虑到学生容易无从下手,无的放矢,于是首先分析首尾两段,作为故事的楔子和尾声:

楔子:国事危急,太后拒谏。

尾声:太后悦服,兵出难解。

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触龙说服赵太后的过程,分析层次分出四个回合,根据触龙说语的特点,确定几个关键词镶嵌于句中固定位置加以提示,一个“说”字,一个“巧”字。在讲析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事件,体味语意,探究目的,品味技巧,整合语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共同完成如下板书:

第一回合:诉病苦说饮食东拉西扯巧解结

第二回合:托舒祺说怜子你争我辩巧过渡

第三回合:忆燕后说爱女转弯抹角巧作比

第四回合:论历史说教训由古及今巧点题

既让学生了解了课文层次内容,又可以深入体味触龙的高超说服艺术,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操作能力,可谓一举而数得。

二、出联对句解妙文

《琵琶行(并序)》一文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是全文的主旨句。在分析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于此关键处设一对句练习活动,让学生以“同是天涯沦落人”为出句,根据课文内容写对句。要求对句须概括全诗立意,彰显诗人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感慨。课堂讨论,创意迭出,最后共同完成一联:

同是天涯沦落人,共谱人世悲凉曲。

准备《勾践灭吴》一课时,我注意到全文三大部分,每一部分两个层次,概括段意恰好可以以对联形式进行。为了降低难度,激发兴趣,我精心设计了如下三副对联:

栖会稽勾践号令求贤图复兴,受感召文种进言议和保国土。

变国策体恤民生含垢忍辱,蕃人丁十年生聚富国强兵。

群情激昂同仇敌忾誓雪耻,赏罚严明屡战屡胜终灭吴。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或是出示对联让学生仿作;或是空出上句或下句,让学生补齐;或是选其中之一作为示范联,其他让学生来自主完成。学生的课堂阅读与写作兴趣自然高涨。

三、对联一副振全篇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抓住别里科夫之死做文章。设定情境,在别里科夫追悼会上,与会者每人献上一副挽联,以寄托自己对亡者的心情和认识评价。首先展示一副网上流传的妙联激发学生写作情绪:“为套子生活所套,因终身大事而终。”学生感叹之余,人人摩拳擦掌,欲以试身手。当堂对出了如“谨小慎微,胆战心惊,战战兢兢过日子;遵纪守法,诚惶诚恐,惶惶恐恐上西天”等佳句。

《项链》的小说情节内容大都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在主题理解方面还存在难点,同时也是本文教学重点。针对这一教学现实,上课伊始,我就亮出一副未完成的对联,让学生补齐:

上联:一夜风光 ;

下联;十年艰辛。

“一夜风光”和“十年艰辛”基本概括了小说的主要事件和主人公的人生历程。此联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新细读课文,认真深入的思考女主人公十年间的人生变化,对人物做出自己的分析评价,用对对子的形式言简意赅的表达各自对小说主题的理解。一堂课,同学们阅读细致深入,思维活跃开阔,不但形成了自己的认识,而且绝大部分对出了文质俱佳的对联。大家争相发言,展示自己的作品,阐发自己的认识,有争论,有共识,有切磋,有激赏,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教学任务得以顺利高效完成。这样一堂课下来,收益是颇为丰厚的,下面所列是部分学生的作品:

一夜风光,妩媚惊艳,今朝虚荣变现实;十年艰辛,贫困潦倒,往昔青春成虚无。

一夜风光,满足虚荣转瞬逝;十年艰辛,赚得苦楚长久存。

一夜风光,债台高垒,换取半生悔恨;十年艰辛,生命消逝,留得一头白发 。

一夜风光,欠下无数虚荣债;十年艰辛,拾取几多平常心。

一夜风光,娇媚惊艳终铸悔;十年艰辛,真诚勤恳新洞天。

一夜风光,只为爱慕虚荣无端惹祸,十年艰辛,唯有饱经沧桑方成正果。

一夜风光,虚荣招致毕生苦;十年艰辛,痛苦换得一场梦。

一夜风光,引祸事乐极生悲万分惊;十年艰辛,偿债款苦尽甘来一场空。

一夜风光倾间散;十年艰辛皆成空。

其中最后一副对联既简洁有力又很合于我的阅读感受,但形式上还不尽如人意。我及时抓住这一授课时机,引导学生找出问题,讨论修改完善,从中学习对联知识,进一步实践对联写作。

学生很快发现了其中的破绽,首先是对仗不够工整,“倾间”和“皆成”从语法词性方面讲就无法构成工稳对仗。其次,词语表意不够规范,“一夜风光”“散”搭配欠佳。再次,有一部分同学模模糊糊感觉两句读来还不够顺,却欲言又止。这实际就是对联音韵平仄和谐方面的问题,由于缺少相关知识,大部分学生对这一点缺乏认识。经过引导分析,关于宽对严对,关于平仄相对,关于声韵和谐,都有了新的较充分的理解体会。很多修改方案提了出来,经讨论、比较、筛选,最终完成的作品是:

一夜风光终有尽

十年艰辛亦成空

最后课堂小结,我就这副对联阐明了我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小说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作者极力要表达的那种人生的迷惘、无奈甚至虚幻感, “有尽”与“成空”二语恰可表述此意。我认为“一夜风光”和“十年艰辛”的故事实际上是写了主人公两次遭受了巨大的人生挫败,对联中 “终”、“亦”二字就是这种认识感受的阐发。学生对这篇小说又有了新的发现和更深的理解。

这一过程使学生不但更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从中学会了较深层次的对联写作知识,切切实实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以上几种形式的课堂学习活动只是我个人教学实践中的点滴探索,肯定还有更多更好的训练课型需要我们继续去思考探索去实践总结。我的体会是,只要把课堂活动落脚点放在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方面,把握好对联形式与教材特点的衔接,使训练活动与课堂授课内容有机相融,就一定会取得课堂效益与能力培养的双丰收,就一定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郭传斌 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风光对联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风光新580
背课文的小偷
风光如画
风光ix5:当轿跑邂逅SUV
各国首都风光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