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之初探

2006-02-02盛群伟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关键词:课文优化目标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训练指导,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优化课堂教学应考虑以下三个问题。

一、优化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是师生围绕本节课所确定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知识的获得、加工、输出的动态过程。优化教学目标的过程,也是提高课堂教学动态过程,获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怎样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呢?

1.全面。就语文学科而言,课程标准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学科纲领。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以课程标准为纲,考虑年级、教材和课文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重点单元、重点课文及单元重点、课文重点,教者应胸中有数,千万不能上课时“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2.客观。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科学性,因此,我们在确定某一教学目标时,就得遵循其内在的科学性。就语文知识体系来说,一个知识点,在什么时间讲授,在哪一篇课文中重点分析,讲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不同内容同种文体,不同单元的知识目标怎样确定;如何根据人的认知规律,确定其教学目标,应该说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加深理解的过程。

3.切合实际。语文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个体的差异是明显的,因此确定目标时也就不能不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语文教学面对的又是一个由个体组成的群体,所以我们确定目标时又要考虑到这一个群体所处的经济基础、时代特征、文化氛围等因素。如确定《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的教学目标时,若简单冠以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就未免有些太笼统了。由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如何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目前的中学生来说,确定需要正确的引导,千万不能误导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一谈钱,就是金钱关系。为此,我在确定本课教学目标时,除了把握小说本身的一些特点外,主要帮助学生认识菲利普夫妇的贪婪自私、冷酷。这样即能帮助学生挖掘课文自身的丰富内涵,又能帮助学生在商品经济大潮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什么是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结构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统领下安排的教学环节和步骤。以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从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方面考虑课堂教学的优化,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运用什么程序,安排什么步骤,用什么排列组合以及个环节在时间安排的先后顺序上不与目标、内容、方法发生联系,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

教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常规课堂结构模式。例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教学,传统教学一般先介绍课文的新闻体裁以及新闻的有关常识,然后再要学生从文中找出新闻的几个要素。我教这篇课文时,试着作了改革。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后用最为简洁的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学生认为开头的文字可以作为全文内容的概括。

2.开头的一段文字哪一句最重要呢?

学生回答后,我板书并讲解“导语”的阅读作用。

3.你能不能用简洁的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呢?

大多数同学用标题作答。我适时板书并讲解新闻的第二个构件—标题,以及标题的阅读作用。

4.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启发学生从文中找出根据来印证自己的看法。

学生根据课文中东路军30万,西路军30万,中路军40万得到结论,百万是实数,引出新闻的第一要素——真实性。

5.中、西、东三路军哪路写得最简略?为什么?

学生从文字多寡不难看出,对中路军情况的报道最为简略。“为什么”则难以回答,而我则加以这样的说明:因为此前对中路军战况进展已有报道,又引出新闻的第二要素——及时性。

把心思用在构架课堂教学的结构上,是我这堂课最见艺术的地方。对新闻要素讲解的切入点可谓巧、小,尤其是“百万”二字对激活学生思维具有不可比拟的效果。

要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熟悉并掌握多种教学程序,了解各种程序的实用范围,灵活有效地组合各种课堂结构。这样,既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单一沉闷的局面,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又有助于全面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掌握了多种教学程序和教学步骤,就不必单依靠某一种教学形式,当一种教学方式效果不理想时可以求助于其他的方式。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时可以采用多种措施调整教学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使学生获得最高水平的发展。

三、优化课堂教学理念

“语文课堂应以训练为主”这一教学理念已被愈来愈多的人们认同,它体现着时代的特点,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思想的精髓。但训练就一定意味着教学的高效率吗?显然,问题并不这么简单。训练本身也存在着一个效益问题。具体说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依赖于高效扎实的训练。

教学中应强化训练的设计意识,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的组织过程,精心选择训练点,悉心设计训练问题,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次训练的内在价值。进行语文训练的思路和方法很多,文章内容不同,体裁不同,训练的思路和方法也不同。但无论方法怎样变化,训练的设计和展开都应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层进性。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课堂训练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如前面所举《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教学,我设计的五个问题,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新闻的有关知识。

2.辐射性。有的训练,功能是单一的;有的训练,却具有复合功能。语文课堂上应围绕教学内容适当多设计一些辐射性强的“复合训练”,提高训练的效益。我教《木兰诗》一文时,在课堂的收束阶段,设计了这样一项“复合训练”: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木兰从军”的故事,要求一部分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或小说。这项训练收到了“一石三鸟”之效。一是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二是训练了学生改写课文的能力;三是使学生领悟了不同文体的特点。

3.灵活性。灵活设计训练的方式,切实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才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训练的灵活性基于两点:一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熟悉,设计训练的方式能确实调动起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二是基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问题设计确有思考价值,能吊起学生的胃口。我在执教《荔枝蜜》“我不禁一颤”一段时说:老师想把某些词语改动一下,先请同学们来推测一下,老师会怎么改?学生回答说,您可能把“多么可爱的小生灵啊“改成”“多可爱的小动物啊”,“小生灵”包含着对小蜜蜂的敬意,而“小动物”则是人们居高临下来看小蜜蜂,没有拟人化的亲昵味。这一换位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一找一改”的过程中,迸发了创造性的火花,收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盛群伟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猜你喜欢

课文优化目标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