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飞翅膀 提高综合素质

2006-02-02苏丽专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关键词:公园特征儿童

[活动目标]

1.引导儿童从自己身边的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中,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认识秋天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及审美能力。

3.通过观察秋天,培养儿童热爱大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过程]

本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感受阶段。

组织学生开展寻找秋天的活动,在校园里寻找秋天的足迹。利用假期让家长陪同到野外感受秋天的气息。去学校附近的公园体验、感受秋天的美丽,请公园的管理员讲解植物知识。从植物生长、动物活动来找秋天。孩子们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发现了许多动植物在秋天时发生的细微变化。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收集能代表秋天特征的动植物的图片、资料,拍照片、去野外录像。

第二阶段:展示阶段。

在学生获取大量信息的基础上,选择适当时机,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发现。在《秋风姐姐的吻》、《树叶儿》的儿歌朗诵中,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秋天的情境。

师:儿歌中的小朋友正在干什么呢?

生:小朋友正在感受秋天的气息。

师:想不想知道同学们是怎样找秋天的?

生:想。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

(播放本班学生自己去公园、农村、野外“寻找秋天”活动的录像片。同学们很快在片中发现自己熟悉的身影,高兴地呼喊着同学的名字,专心致志地看同学找秋天的一举一动。)

师:片中是哪位同学在找秋天?

生:是林秀兰、夏彬彬、赖鸿杰三位同学在找秋天。

师:他们是怎样找秋天的?下面我们请录象片中的几位同学分别介绍他们找秋天的经过及他们的发现。大家说好不好?

生:好。

生:星期天,爸爸、妈妈陪我到水上公园去找秋天,我发现很少人游泳。

生:我和爸爸到郊外去寻找秋天,我发现树叶都黄了。

生:星期天,我到海边寻找秋天,我发现不怎么热,非常凉爽。

(教师随着学生的介绍将他们发现的秋天特征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几位同学发现了这么多秋天的信息。那你们又是怎么找秋天的?发现了哪些秋天的信息?下面我们就继续找秋天,研究秋天的特点好吗?

(此环节设计对凝聚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师:下面我们先在小组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比一比谁发现的秋天特征多。

1.小组交流

当录像片中的同学向全班展示了他们找秋天的活动后,其他同学也希望将自己的活动情况介绍给同学,这时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为每个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讨论中,学生纷纷拿出收集的材料,大家边看边议,热烈发言,逐步认清差异,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认识得以提高。教师在班里巡视,观察学生收集的材料,倾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典型材料,为全班汇报做好准备。

2.全班汇报

生:我是在郊外发现秋天的,我看见了火红的枫叶。

生:我是在公园发现秋天的,我看见爬山虎都变红了。

生:我是在我们家的小区里发现秋天的,我看见丁香花的叶子都凋谢了,看,这是爸爸帮我拍的照片。

生:我是在学校里发现秋天的,我看见校园了的石榴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石榴,所以我知道秋天来了。

生:我是在农贸市场发现秋天的,我看见那里有很多柿子、梨、苹果。我还问了农民伯伯,他告诉我:秋天成熟的还有萝卜、山芋、白菜、红果……

生:我是在马路上看见人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多了,天气也越来越冷了。

生:……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着,边说边举起自己收集的秋天的果实、照片……,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着自己的发现)

(教师随学生汇报,把秋天的特征板书在黑板上)

3.归纳秋天特征

归纳环节是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分类方法,概括秋天的特征,形成对秋天尽可能多的认识。

(依此方法,引导学生按动物变化、天气变化、人的变化进行分类,归纳秋天的一般特征。)

师:同学们发现这么多秋天的变化,真不简单!老师也收集到一盘表现秋天的录像带,想不想看?

生:想。

(借助电教媒体,播放教学录像片《秋》既可以帮助儿童开阔视野,进一步感受秋天,欣赏秋天,了解儿童难以看到的动植物,了解各地秋天的不同景色,又可以帮助儿童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师:下面我们先来观看一个舞蹈《雁儿飞》(播放录像)

第三阶段:体验阶段。

组织学生将本节课还未做完的事或还想做的事落实,使活动能继续下去。

师:课上我们研究、认识了秋天的特点,那么课后还能围绕秋天这个主题做些什么呢?

(大家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一致同意继续开展以下活动:

1.把大家看到的、感受到的、想象的秋天用各种方式(绘画、手工制作、照片等)展示出来。布置以“秋天”为主题的园地,美化环境。

2.用制作的风力小玩具游戏,充分体现秋天的美好和生活乐趣。

课后每个同学选一个项目去做,下节课继续进行交流。

[案例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针对本案例,谈谈我对综合实践课实施的几点认识。

一、要讲究活动的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设计上,应讲究活动的新、趣,符合活动课的课程特点。在《找秋天》这一活动中,通过《秋风姐姐的吻》儿歌朗诵,观看舞蹈《雁儿飞》等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从身边的景物和事物出发找到秋天。学生们兴趣盎然,并把兴趣内化为动力,分别在田野、公园、校园、森林等处找到了秋天。

二、要突出活动的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活动综合性,让他们在“动”中学。《找秋天》这一活动,启动课上安排了诗歌《树叶儿》导入,让学生从最常见的树叶的变化中感受四季的变化。然后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秋天的,从而找到秋天的特征……当学生对秋天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后,又安排了舞蹈《雁儿飞》。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角度来感受秋天。

三、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的材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即把获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找秋天》中引导学生在校园里寻找秋天的足迹;利用假期让家长陪同到野外感受秋天的气息;去学校附近的公园体验、感受秋天的美丽;请公园的管理员讲解植物知识,从植物生长、动物活动来找秋天。孩子们通过观察、体验和感受发现了许多动植物在秋天时发生的细微变化。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找到秋天,掌握秋天的特征。

四、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人的创造力要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综合实践把学生带出课堂,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多了,就会创造出新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学生找到了秋天后,我们还要求学生以“秋天”为主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手段来展示秋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品尝真实的感受,创造力得到极大的发挥。

(苏丽专 福建省南安市明志小学)

猜你喜欢

公园特征儿童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公园里玩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留守儿童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