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引导下的创作《乡愁》自读教学设计

2006-02-02刘得本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2期
关键词:船票愁绪思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自读课文《乡愁》。

【思路综述】

阅读不只是一个预测期待的过程,而是根据词语的引导,不断揭示、不断创作的过程。《乡愁》是一首海外游子对“母亲”深情而优美的恋歌,言浅意深。对初二没有什么生活体验的孩子来说,要想感受到诗中蕴含的思乡愁绪,理解这种愁绪,并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无疑是为解诗意“强说愁”。以朗读,品味诗的结构美、音乐美,尽可能读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以联想、想像,感悟诗的托物寄情的表现手法美,培养学生联想、想像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忆初一抒思乡之情古诗句,导入新课。

崔颢《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以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导入,一石二鸟:检验学生的知识积累;营造比较适宜的情感氛围,诱发学生学习现代诗的兴趣。)

二、朗读

(一)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揣摩:怎样朗读才能体现诗人的感情。

(二)请感悟能力强、普通话较好的男女同学各一名,范读、领读各一次。

要求:用缓缓的、淡淡的哀伤的语调。

(低沉、哀怨的朗读,进一步营造、渲染愁绪。)

三、探究性理解

1.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口答)

2.诗人把思乡之情寄托在哪几种具体事物中?(口答)

3.每个阶段诗人因何而愁?(诗旁标注,并交流。)

(以问激趣,1,2题简单,学生在答题中,可增强自信,以“知”养其“好”,3题较费劲,鼓励学生,通过交流自行解决。)

四、个性化表达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种具体事物,承载了诗人浓重的乡愁,展现了一幅幅哀伤而凄美的画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描述一下每一时段的情景。

学生畅想时,示例第二幅画面:

早晨,烟波浩淼的江面,停泊着即将起锚的客船。新婚燕尔的诗人与着火红婚衣的妻子,在岸边,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诗人挣脱温暖而冰凉的双手,抬起被恋情捆绑的双脚,登上了客船。从甲板上回望,眼前一团红雾,清晰的只是妻子挂在腮边的泪。汽笛一声肠已断,诗人潸然泪下,眼前汪洋一片,佳人不见,盯着捏在手里的船票,多么希望它是归乡的船票……

(以示例,“一石激起千层浪”,撞出学生联想、想像的火花。把文字转化成画面,理解诗中的深情;把脑海中的画面换成文字,表述出来,训练其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归结到语文教学的实质。)

五、学生再次齐读,品味诗人浓浓的乡愁。

(在对诗歌的内涵和思想感情有了一些感悟的基础上,齐读,读出感情。)

六、课后思考

诗人把本来是风高浪急、暗礁密布、深深的台湾海峡说成“浅浅的”。温家宝总理访美,回答一记者提问时也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你解其中味吗?

【教后反思】

1.“邮票”这一具象所蕴藏的情感,对现在以电话、电子邮件传递信息的学生来说,无法体会到“家书抵万金”的深意。

2.让学生成为学习、课堂的主人,知识的建构者。课堂上往往优等生是主角,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有的甚至是观众或听众。

3.语文教学,在理论的空前繁荣和改革的激情中,教什么比怎样教重要得多。

4.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是课改生长的土壤。

(刘得本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船票愁绪思乡
“船票”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Regulating the Carbon/Electrolyt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Toward Enhanced K+ Storage
风起了
红色的船票
火星船票“开售”啦!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一阙诗词 万里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