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04-06-12袁洪慧

人民教育 2004年14期
关键词:男中音笛子二胡

袁洪慧

张老师,我为求学时能遇到你这位好老师而感到欣慰。尽管时过境迁,但20个春秋抹不掉我对你清晰的记忆:白皙的脸上总带着微笑,明亮的双眸传递着慈爱,那磁性的男中音,甚至那纤尘不染、整洁笔挺的装束。虽然,今天的你己告别心爱的讲台。然而,你在我心中已经永远定格,永远是当年学生们心中崇拜的偶像。

张老师,你是否还记得我这个学生——瘦瘦的身材,瘦瘦的脸。但现在,我已不再是当年那个腼腆的小姑娘,我已站在你所挚爱的讲台上,努力成为20年前的你。

当年,你与我同村,知识渊博,多才多艺,教学有方,深得学生们的爱戴。那时的农村中学,条件相当艰苦。教室只是一间能遮风雨的土坯房子,室内的课桌凳也是缺胳膊少腿,窗户上代替玻璃的是报纸或硬纸板。但你的出现,却使这间低矮的小屋阳光灿烂。

当年我们最爱上你的语文课。每次同学们都早早做好准备,等待着你的到来。大家都说,听张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不管从视觉上还是从听觉上,都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美妙。无论多么抽象深奥的问题,经你一講,大家心领神会:再平板枯操的课文,听你朗读,文中的字句就变成跳动的音符。虽然不是标准的普通话,但那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男中音,就如同美妙的乐曲在学生们耳畔流淌。

你会讲许多感人的故事。凡是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你都抓住时机讲给我们听。每个故事都让我们收获一个深刻的道理,正是因为这许许多多动人而又蕴含深刻哲理的故事,使得同学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懂得了做人。

让我们着迷的,还有你吹的笛子、拉的二胡。那时候,学校没有一件乐器,你就从家里拿来笛子、二胡和口琴。你常拉着二胡为全班合唱伴奏,教会了我们《学习雷锋好榜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有时你还独自吹一曲笛子,笛声悠扬婉转,令学生如痴如醉。你的字写得也很漂亮,每到过年时,拿着红纸去找你写对联的人络绎不绝。你从不拿架子,为村里人无偿写春联似乎成了分内的事。

老师人长得很精神,用今天的说法是帅气。虽然你已年近四十,但看上去要年轻许多。高高的个子、白净的面庞,村里人都夸你夭生就是一副书生相口尽管那时农村条件差,教师工资低,你的衣着就是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山装,却从不见一丝灰尘,没有半点褶皱。衣装整洁、和蔼可亲的张老师,在学生们眼里就是最完美的人。

在你的教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堂公开课,讲的是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那天,镇上好多校长和老师都来听课,教室里坐满了人。同学们从未见过这种场面,坐在教室里心神不定。你声情并茂地讲解后,让同学们举手站起来朗读课文。同学们你看我,我瞅你,谁也不敢举手。我,更是把头低得快要碰到桌面,惟恐老师注意到我。谁知,越是害怕,你偏偏点了我的名。我本能地一下子站起来,双手捧着课本发抖,双腿打颤,就是不敢放声读。你微笑着对我说:“你是语文课代表,也是全班同学的代表。老师相信今夭你一定能读得很好。”在老师信任、鼓励的目光注视下,以往胆小、自卑、从不敢大声读书的我,很动情、很投入地读完了课文,赢得了全班同学和老师们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感觉自已有了很大进步。课后,你鼓励我说:“你各方面都不错,就是太胆小、不自信,应该多抓住些这样的机会锻炼。”我才恍然明白你点我名的用意。虽然这只是很普通的一件小事,但对我来说意义很大。我满怀感激,心想:将来我也要做个像你一样的好老师。以后,我愈加尊重你,愈加喜欢你教的语文课。

如今我也成了老师,一名语文老师,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因为我跟你一样:用我的热情感染学生,用我的智慧启迪学生,用我的言行教育学生……我学着你,努力使自己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完美起来,以此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教育境界。

今夭,当我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我自然而然地又想到了你。

猜你喜欢

男中音笛子二胡
山里有间笛子铺(中)
山里有间笛子铺(上)
男中音声部角色的发展与特征研究
二胡悠悠
浅谈美声演唱中男中音的“重”与“轻”
一把二胡
我的二胡情结
小议早期美声学派作品《圣母颂》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