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特色建设在浦东

2003-04-23李忠吴为民

人民教育 2003年10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办学特色

李忠 吴为民

学校特色是学校办学个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教育优势的集中反映。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努力发掘学校的教育资源,精心打造学校教育品牌,对于发展学校的优质教育,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特色建设的过程,就是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按照学校发展的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优化组合的过程。每所学校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然而,各种资源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教育特色,从教育资源发展为教育特色需有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按照自身的发展目标,对各种资源进行认真发掘和分析,从中提炼出对本校发展有特殊价值的资源因素,经过强化和组合,打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品牌来。

由于学校的办学基础和办学条件(包括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文化积淀等)的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实际上也是各不相同。如何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资源建设特色,打造特色教育品牌,这是学校特色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我们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凸现教育优势,发展特色。

有些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管理、教育科研、课程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在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优势项目,这对学校来说,就是特色建设的资源。学校应对这些优势项目进行提升,赋予其新的教育内涵,以营造学校的教育特色。

上海市洋泾中学是一所拥有70年历史的老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确立了“育德,育人,育才”的办学宗旨。学校根据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开展了以“责任”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责任情感、提高学生的责任能力、优化学生的责任行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多年来,洋泾中学以各种形式开展了以“责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管理活动,为社区孤寡老人、残疾老人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服务,与老人聊天,陪老人散步,为老人购物、打扫卫生、表演文艺节目,甚至为老人捶背、梳头、洗脚等。在校内,由学生会自行组织了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种义务劳动,如检查班级门窗、电灯,编印校刊,打扫卫生,保护绿地,等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养成了良好的责任行为习惯。

学校还重视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定期开设诸如“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国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召开如“责任在心,身体力行”、“责任,理想,人生”的主题班会。这些做法对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情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责任教育的开展,使洋泾中学的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文明学校、市德育先进集体、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责任教育在洋泾中学开出了艳丽的花朵。

二、寻找教育生长点,构建特色。

学校教育资源有显性与隐性之分,不同的资源对学校的特色建设有不同的作用。有的资源对特色建设有直接的作用,有些资源具有间接作用,有些资源从表面上看似平常,但实质上蕴涵着许多有价值的因素。所以,学校在制定特色建设目标时,特别要挖掘这些有潜在发展优势的教育资源,以寻找出学校发展的生长点。

浦东新区东荷小学,是一所在浦东开发开放过程中诞生的新型学校,地处金桥出口贸易加工区。在学校创办之初,学校主要领导就对学校的外部背景和内部环境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经反复研究论证,对学校的办学方向作出了基本定位,制定出了创建以美育为主要特色的学校办学目标,在“以美促德,以美促智,以美促体”的美育理念指导下,构建了“创美”教育实验体系,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精神,使学生获得完美的人格、创造的才能和心智的和谐发展,成为具有较高审美素质及综合素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把“小学育美工程建设”这一研究课题作为学校龙头课题,制定了长远的研究规划,构建了研究的整体框架,从学校管理与文化机制、校园环境、师资队伍和教学改革4个方面的建设入手,实践学校美育工作管理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在管理与文化机制方面,学校强化了审美化的管理机制建设、审美化的人际关系建设、审美化的校园文化机制建设:在校园环境方面,加强了审美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审美化的建筑设施环境建设。同时,学校把美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成功地塑造了教学改革机制的审美形态。在学科课堂教学中,遵照学科教学的一般规律,结合美育特点,构建了“二步六环节”教学法,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阵地。此外,学校还把育美工程建设渗透到师资队伍建设中,加强对教师基本素质(包括育美素质、教学素质科学素质)的培养,从而使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学校育美工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4年的实验,学校初步展现了美育的整体特色。通过美育活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想像能力、记忆能力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习的整体效果。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获得上海市“敏之杯”一等奖、二等奖及全国金奖等300多项荣誉,学校被确定为上海市创造教育实驗基地。

浦东新区外高桥保税区实验小学,是一所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新型学校。在对国际背景、我国教育发展的背景及学校办学实际进行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以构建“自主探索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模式的设想,在实践中做了积极的尝试。实施“自主探索学习”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和活动的主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使个性优势得到充分发展。

这种“自主探索学习”模式,对教学的形式、手段、过程等都做了积极的探索。教师十分注重课堂民主气氛的创设,以保持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心情:教师还注意教的方法、教的规律,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总结,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同时,教师在课堂中采取了各种活动形式,如学生同桌互助式活动,4人小组研讨式活动,多人小组协作式活动等,既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参与学习的机会,又为学生提供了伙伴间互助的条件。为了能保证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真正开展,学校还对班级管理模式作了相应的改革,建立了动态变化的班队角色分配制度。无论是早上的晨读、午间的用餐和俱乐部活动,还是寄宿生生活管理,都由学生自主进行,真正做到了把班队管理交给学生。

三挖掘文化底蕴,重铸特色。

学校(尤其是名校)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积淀(如办学思想、教育方式、教风学风、管理制度等)对于学校的特色建设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源。我们发现,有些学校在办学历史上有过辉煌的教育业绩,在当时曾经拥有很高的声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良好的办学传统没能得到保持与延续。然而,这种历史性的资源,对学校的特色建设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学校应站在新时代的高度,对这些历史性资源进行重新审视,挖掘其中富有现实意义的要素,为当前学校的特色建设服务。

浦东新区城厢小学,是一所有着近170年历史的学校。在漫长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具有良好的办学传统。在办学历史上,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学校曾出现过一些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的名教师,如乔永洁老师就是一位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内取得卓越成就的特级教师。他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宝贵的经验。如何对这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发掘和提炼,从学校厚实的文化积淀中汲取养料,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塑造新時期的学校形象服务,学校领导对此做了认真的思考。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学校确立了“凸显东方文化,尽展现代气息”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思想,在继承原有办学传统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创新活动,把培养“晶行端正,人格健全,思维活跃,发展协调,特长初露”的一代新人,作为学校核心目标。学校通过学科教学、兴趣小组、课外活动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建立了“创新俱乐部”、“红领巾百草园”、“环保小卫士”等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创意、小点子、小考察、小课题研究等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举措,赋予古老的学校以新时代的气息,学校的面貌有了全新的变化。

学校教育特色的建设是一项富有时代意义的工作,也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与思考的问题。浦东新区教科所于1999年成立了“中小学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30所学校(包括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作为实验学校,开展了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研究。几年来,这些学校逐渐展现出独特的办学个性和风貌,也向社会展露出明显的办学业绩。学校教育特色的建设,不仅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也进一步开拓了优质教育的资源,提升了浦东教育的整体形象。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办学特色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