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锹牛仔裤水---搭便车的故事

2000-06-14

商界 2000年8期
关键词:淘金者门面淘金

150年前,美国加州发现黄金,掀起了一轮如火如荼的淘金热。淘金热最狂热的推广者--萨姆·布瑞南自己却不是淘金队伍中的一员,但一轮淘金潮下来,他成了加州最有钱的人。

最初,发现金矿的拓荒者人人都想保守秘密,他们不希望大批淘金者涌来分享财富;附近村庄的农人对金矿的传闻也根本不相信,只是担心来人会糟踏他们的田地。商人布瑞南看准机会,手上抓一把金沙,跑到大街上,高喊着"金子,金子"。此后,当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金谷时,布瑞南卖出了成千上万把淘金用的铁锹。整个淘金潮中他从没有挖过一铲沙子,可是,卖铁锹的布瑞南比任何一位淘金者都赚到了更多的钱。

同样从淘金者身上赚到大笔钱财的是牛仔裤的发明者李维。他看到淘金不易,工人们的裤子很快被磨损,于是用粗布缝了裤子卖。淘金人无论是否赚到钱,工作装却万万不能少,所以不论矿工的收入如何,李维的生意一直兴隆。

加州的黄金激起了全美国年轻人的热情,人们从陆路和水路向加州出发,沟通东西部的运输线应运而生。内陆有一段几百英里路程没有水源,许多人口渴而死。于是,卖水的出现了,一杯水一美元。那时的一块钱值现在的100块。

容易发掘的黄金被一扫而光后,后来者不死心,千方百计开发难度大的矿脉,结果得不偿失;土地被破坏,村民成贫民,无数投资人破产自杀。真正全身而退的是卖铁锹、牛仔裤和水的人,滚滚淘金潮中,他们旱涝保收。

这个故事后来被经济学家们演绎出了"搭便车理论",多少年来,"搭便车"成了商业活动中最高明的做法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谁当"车主",谁当"乘客",谁搭谁的"便车",却并不是人人能够想到和做到的。

今天,在距昔日的"金谷"仅一箭之遥的地方,是美国的硅谷。今年春天,随着纳斯达克指数的剧烈波动,这里爆发了两个重大的名位之争。第一件是全球第一市值公司的争夺。3月24日,互联网设备制造商思科的市值首次超越了微软,接近58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公司。另一件是全球首富的争夺,比尔·盖茨的老对手拉里·埃里森逼近王座,他所领导的只生产数据库的甲骨文公司股价一年之中涨了五倍。

两家公司都在硅谷,却都不是最热门的"盋OM"公司,一家只生产数据库,另一家则专注于网络硬件设备制造。然而当网络公司们挤得头破血流,纷纷相信只有"COM"才能带来富贵时,"思科"和"甲骨文"却成功地"搭上了便车",他们成了最大的赢家。他们的成功似乎在告诉世人:无论是高科技时代还是淘金时代,有些规则将是永不褪色的。

前不久,在古城苏州,一些小老板深得"搭便车"个中三昧,再次为我们演绎了"向淘金者卖水"的现代版。

据报载,苏州居民新村的菜市场出现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景观--与鲜肉、鱼档、蔬菜摊为伍,几位老板开了一排炉火熊熊、锅勺叮当、菜肴飘香的炒菜店,当众给居民们现炒现卖。新鲜菜肴的杀洗烹炒,都让顾客一目了然。炒菜完毕,店家一一装盒再套上塑料袋,邻居们拎回家摆到餐桌上还热气腾腾,仿佛刚从自家厨房里端出来似的。

在菜市场里开炒菜店颇具生意眼光,除了满足苏州人吃菜喜欢炒炒爆爆的需求,还省却了一般家庭在一日三餐上的淘神费力。和在大街上开个小吃店相比,又大大地节约了经营成本,因为菜市场里的门面店租从来都是低于其它地段的门面。由于先行者的立竿见影,客源滚滚,在菜市场里开炒菜店成了苏州小老板争相效仿的生意。

边缘生意成了"时尚追求",先行者就该转向了。最先开出炒菜店的一位周姓老板灵机一动:眼看着炒菜生意越来越好,跟风者必然尾随而至,他很快以少量的订金,在全市数十个居民新村的菜市场订下了数十个门面。"换脑筋盆满钵满",不久菜市场门面租金上扬,周老板成了最大的赢家。

(编辑秦树洪)

猜你喜欢

淘金者门面淘金
淘金梦
边境往事 霍尔果斯“淘金者”
《淘金岁月》:论“知行合一”仍只是“知”
大数据“淘金者”曙光发布方舟平台
利用卷帘快门面阵CMOS自相关成像的空间相机振动参数检测
选址时别犯浑
水库移民中“门面户”的形成及解决措施研究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