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边缘的眼光审视自己

2000-06-14

商界 2000年8期
关键词:潮流边缘多元化

众所周知,社会的消费潮流,往往就是商家的投资方向。而在消费和投资方面,中国人赶潮流的千军万马、排山倒海之势,向来是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望尘莫及的:农民赶集,市民购物;吃饭选热闹的餐馆,假日去人多处旅游;做生意要同类扎堆,炒股票要"牛市打围"……

而这一切,在新世纪到来的前夜似乎发生了变化,"主流"越来越难以抓住,潮流越赶越力不从心。正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做服装的发现"酷装"在没落,卖化妆品的感到"蔻货"在流行;搞营销的弄不清电子商务和传统网络谁更有前途,拍电影的弄不清是"玩深沉的顽主"还是"新新人类"更有市场;写书的发现"愤青时代"依然当道,做广告的发现"后儿童时代"已经登场……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中国,当多少年的群体观念开始被个性觉醒所取代,传统的大众文化开始受"小众文化"冲击的时候,一个新兴的经济学概念"边缘经济",成为学者们思考和研究的对象。在一些前卫的理论刊物上,"量身定造"--人类社会最原始的生产方式,被描述成为当今制造业最先进的潮流;个性化服务基础上的边缘经济,逐步挤占了"标准化基础上的规模经济"的舞台。

"短命商品"大行其道,特种养殖越来越火,成人玩具风靡都市,怪缺商店大赚其钱……如果说,传统经济的思路是"努力做大鱼缸里的一条小鱼",边缘经济的思路则是"努力做小鱼缸里的一条大鱼"。

传统的市场讲流行,讲全方位,"你有我有全都有",恨不得人人都成为自己的顾客,所以前几年中国建设得最多的是大而全的百货公司;传统的企业讲规模效应,讲社会化大生产,渴望把产品铺向市场每一个角落,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所以中国的企业总在拼命地多元化,认为非此不足以挤进世界500强。

而边缘则是相对于主流而言,边缘经济是相对于规模经济而言。当市场存在主流,经济能够形成规模时,边缘是主流的"配套"、市场的盲点,是对前沿需求的敏锐捕捉,也是对传统岁月的巧妙回顾;当市场不存在主流,消费呈多元化倾向时,边缘就等于市场细分,等于错位经营,等于"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在边缘的状态下,你所面对的观众就不再是一堆而是几个,所吸引的顾客就不再是"人人"而是"部分"

。在今天的中国,生意似乎越来越难做了。"买方市场"里商家和消费者几乎同样痛苦:有卖不掉的,也有买不到的;有买不起的,也有没东西可买的。企业在传统的流水线上爬行,无效供给大大过剩,而有效供给却远远不足。在这个"瓜不甜菜不香",创业无路可走,生意一团乱麻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停下来,学习用边缘的目光审视自己呢?

经济学家说,市场经济的正常状态就是生意难做;经济学家又说,市场竞争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生意好做。所谓生意难做,是指从前的"勤劳+勇敢=暴利"的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一眼见底的项目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少,"瞎忙综合症"却越来越多;所谓生意好做,就是指那些善于学习、勤于思考、触类旁通,能够找准自己优势和现实之间结合点的人,登上了创业成功的新大陆。

所以,我们对刘彦军们的忠告是:在时代的交响乐中,你应该选唱一首"属于自己部落的歌";在多元化的社会里,你必须射出一支属于自己方位的箭。然后,努力在个性中重生。

(编辑秦树洪)

猜你喜欢

潮流边缘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从2014到2015潮流就是“贪新厌旧”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在边缘寻找自我
走在边缘
边缘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