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忆解放

1999-06-14杨德

现代家庭 1999年10期
关键词:竹篱笆洋人国军

杨德

1949年10月,世界东方发生了一件震撼人心的大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诞生了!到这个月,这个伟大的事件已经过去了整整的半个世纪——当年的孩子,如今已在“天命之年”——但是,风雨沧桑,那段历史,却值得我们永远回忆。

本刊本期发表了三篇回忆解放的文章。由于三位作者在50年前有着不同的身份,所以他们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展现了那段不寻常的历史……编者

黑暗前夜

1949年5月上旬,上海远郊传来了隆隆的炮声,虽然电台还在不断地播出“国军大捷”的消息,但一切迹象表明,国民党支撑不了几天了。我那时是个高中生,因病住在中山医院里,仍能感到“黎明前的黑暗”。

上海交大教务处注册组组长朱庆连是我同病室的病友,他告诉我,这些天,蒙面的特务学生带着军警到学校四处抓“共党嫌疑分子”和他们觉得“不顺眼”的人。很多抓去的人捆绑着装入麻袋后竟被丧心病狂的特务投入了黄浦江!朱庆连说,他也受到了某特务学生的忌恨,原因是那坏蛋考试不及格要他加分,他生性耿直而不允。前不久,那特务带人来抓他,幸好当日他不在学校。闻讯后他立即躲入棚户区,接着又到医院来避难……

这天,医院里吵吵嚷嚷地来了百余号要求“住院”的国民党伤兵。受到院方的婉拒后,一个带枪的小官带来了工兵,说要把医院五层的主楼炸毁,因为它“阻挡了国军的炮击目标”。面对讹诈,医院不得不委曲求全。

我那时年轻好奇,便悄悄地问一个“住院”的连长:你们是堂堂的“国军”,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的“土八路”?连长把肩一耸,说:“他们人多,不怕死。”连长又承认“国军士气低落”,他本人上战场前就准备了一套老百姓的衣服,一轧苗头不对,即可开溜。

解放之日

炮声渐渐地稀疏。5月24日晚,我睡得很好,一觉醒来,护士兴奋地告诉我:外面都是解放军!据说,他们是从七宝方向进城的。昨晚,他们就睡在马路边。凭窗外望,正见一支队伍扛着枪雄纠纠地走过——他们腿上打着绑带,个个都是黝黑发亮的脸膛。

给住在四川北路的姐姐姐夫打电话。他们说,市北枪声不断,解放军还没有打过来。昨天,斯为美理发厅的一个师傅从七层楼的一个窗户里把头探出来“看打仗”,结果,被一颗流弹打死。

沪西。工厂大部分开工。学生照旧上学。商店照常营业。卖糖粥、卖芝麻糊的小贩照样在弄堂里吆喝。但是,天已经变了!

打开收音机,女播音员的声音变得庄重而悦耳。我注意到,在电台的称呼前加上了很有自豪感的“人民”二字。

除了播放公告,人民电台仍保留了旧电台的许多节目,其中“每周一歌”教唱《牧羊姑娘》的声音依然如故:“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谁放着羊……”听着歌,同病房一个煤球厂的老板感慨道:“共产党很有人情味啊!”

做了主人

一个衣服有补丁、鞋子有裂口的小战士,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在我所住的武康大楼下的林森路(今淮海中路)上站岗。他不干涉任何中国人的行动,却不让洋人过林森路(也许是为了他们的安全)。望着一脸无奈、垂头丧气的“高鼻子蓝眼睛”,路过的市民扬眉吐气。因为,大家见到太多的是“洋大人”在中国土地上的恣意妄行。而今天,解放了,一个乡下来的小战士就镇住了洋人的骄横,替大家行使了中国的“主权”。

康平路荣毅仁家斜对面有一个外国人的住宅。住宅前有一个大院子用竹篱笆围着,几个洋人在院子里踢球。突然,足球飞出了篱笆,落到了路边一个八九岁男孩的脚下。男孩好奇地拍了几下足球后就从篱笆缝里钻进了院子,把球还给了一个身高马大的洋人。谁知,那洋人嫌“小瘪三”还球太慢,撩起一拳,把孩子打翻在地,鼻血也流了出来。

这样的事,在解放前,根本就算不上“一件事”。可如今,解放了,路人与邻居们就觉得“不能让洋人再欺负阿拉中国人”。于是,大家挺起腰板上门去评理,可那洋人却诬赖孩子是“私入民宅的小偷”。人们愤怒了,有人立即向解放军驻扎在吴兴路上的派出所报案。很快地,来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军官,他二话没说,就把打人者带到了派出所。经过调查,军官勒令打人者立即向小孩及其父母赔礼道歉,并写出“悔过书”。

第二天,当人们看到洋人乖乖地在竹篱笆上贴出“悔过书”时,都感到了格外的自豪与开心。

猜你喜欢

竹篱笆洋人国军
猫客
城市景观照明舞台化的分析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中国海军抵巴基斯坦参加多国军演
住在上海的洋人
竹篱笆
竹篱笆
竹篱笆和牵牛花
梦中的竹篱笆
白衣玉笛如相识,安能辨我是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