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心中的里程碑电影"

1999-06-05

电影画刊 1999年10期
关键词:礼堂小花风筝

孩子眼中的战争

影片《童年的风筝》勾起观众对半个多世纪前爆发的抗日战争的回忆,影片没有在银幕上再现那场规模浩大、千军万马、枪林弹雨的战争场面;没有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拼死格斗的撕杀情景,而是通过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三丫的眼睛来观察这场血腥的屠杀;岗楼林立、日寇逞凶,三丫为拣回断线的风筝,无意之中亲眼目睹了五叔等八路军交通员被集体枪杀;三丫不小心撞翻了瓦罐,惊动了行凶的"拨浪鼓叔叔",使奶奶乘机铲除了这个叛徒;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奶奶被汉奸枪杀、姐姐遭伪军毒手、为八路军通风报信的姐夫在枪战中壮烈牺牲……

三丫出生在一个风筝世家,祖传的手艺,以糊风筝卖钱谋生,片中多次出现风筝引出的故事情节:野外放风筝、半夜拣风筝、劈蔑糊风筝等细节,风筝成了贯穿全片的主线,推动剧情发展,反映人物个性,不仅好看,而且耐看,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蝴蝶风筝,是那样的漂亮,风筝在影片中是一件不可缺少的道具,既是美妙的工艺品,更是富有寓意的象征物,表现

老百姓渴望和平幸福,反映童心,盼望风筝能自由自在地翱翔在晴朗的天空,内涵丰富而深刻,让观众回味无穷。

《童年的风筝》虽然是一部儿童题材的故事片,但它所容纳的内容,远远超出儿童的范畴,要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读者 陈绍谟

第一次看《小花》

看电影《小花》那年我才七岁,刚上小学一年级。18年的日子过去了,可现在想起来,就像发生在昨天。

那时我家住在军区大院,每逢周二、四、六的晚上,大院礼堂都要放映电影。终于谢晋导演的《小花》就要上映了,可由于第二天要上学,爸爸妈妈就是不肯带我去看,把我锁在家里,径自去了。

我怎么能呆在家里呢!等爸爸妈妈走了以后,我打开窗户跳到院子里,三步并两步跑到了礼堂。

礼堂门口早已排成了长龙,门口秩序有点乱。我拉住一个叔叔的袖子,"混"进了电影院。

电影晚点了。等了好一会儿直到电影演开了,我的心才放下来。因为害怕被父母看到。其实当时电影院灯光很暗,观众满满的,小孩又多,哪有那么容易被他们发现呢?

以后的一个半小时,我站在安全门口的布帘后,眼睛死死盯住银幕,一动也不动:威武英俊的永生,美丽纯朴的小花,以及为救小花英勇牺牲的何翠姑,这些英雄人物让我幼小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那天晚上,躺在床上,脑海里不断出现小花在行进的部队中焦急地找哥哥赵永生;何翠姑为救伤员(永生)把膝盖当脚,跪着上石梯,把膝盖都跪烂了;还有翠姑抱着受伤的小花被敌人的子弹打中,慢慢倒下的情景……久久不能入睡。

后来又看了几遍《小花》,并很快学会了片中两首歌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但第一次从家偷跑出去看小花的情景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失。

读者韩建兵

猜你喜欢

礼堂小花风筝
又见“小花”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神奇的小花伞
普通礼堂建声环境的技术改造
全国最美的10所高校礼堂
学做风筝
一声雷响
Dr.Martin Luther King Day马丁·路德·金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