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慢性胃炎等

1995-12-30

祝您健康 1995年8期
关键词:胃粘膜浅表性螺杆菌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占首位。比较公认的发病因素有:

(1)从急性胃炎演变而来。

(2)鼻、口、咽喉等局部病灶的细菌或其毒素吞入胃内长期对胃刺激。

(3)习惯性地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烈性酒、浓茶、咖啡、过烫(冷)等饮食。

(4)过度吸烟。

(5)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如阿斯匹林等。

(6)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十二指肠液包括胆汁经常返流入胃。

(7)胃酸缺乏使细菌易于在胃内繁殖。

(8)营养不良,如长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族。

(9)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使胃长期处于瘀血与缺氧状态。

近年来,有关幽门螺杆菌作为慢性胃炎的发病因素受到关注。

慢性胃炎大致可以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肥厚性胃炎。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且症状的轻重与粘膜的病变程度往往不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毫无症状,若有发生,多为消化不良症状,如饭后饱胀、嗳气等。少数可有食欲减退、恶心。胆汁返流性胃炎常有明显而持久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尤以进餐后为甚,可伴恶心和胆汁性呕吐,多发生在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及幽门括约肌松弛者。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

1983年国外有人从人体胃内发现了一种新的细菌,形态呈螺旋形、为弯曲状,当时称之为幽门弯曲菌。随着对这种细菌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国内外已统称之为幽门螺杆菌,现世界各国对其研究已非常广泛。1984年国外有位医生亲自作吞服活幽门螺杆菌试验,在吞服前经胃镜和胃粘膜活检证实胃粘膜正常且无本细菌感染,然后吞服活幽门螺杆菌,10天后即发现胃粘膜有活动性慢性胃炎,而且用此时的胃粘膜活组织培养出大量的幽门螺杆菌。此后又通过大量的人群检测,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极高,在80~100%之间。199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召开的世界胃肠病大会上,专家们通过大量的事实第一次肯定了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认为大约80%的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有关。同时也证实: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与幽门螺杆菌亦有关。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其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经过口一粪或口一日途径传播,因此改善环境卫生,注意个人卫生是十分关键的措施。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首先除去可能的致病因素,积极治疗口腔及鼻咽部的慢性疾患,忌烟酒,避免对胃有刺激性的饮食及药物等。在疼痛发作时,用各种制酸药常可奏效,亦可酌用抗胆碱能药。乙氧连氮是一种局部麻醉药,能抑制窦部胃泌素的释放,用法为10毫克,每日4次,饭前15分钟及晚间睡前服用,常与氢氧化铝凝胶同用;对明显有胆汁返流者可使用胃复安、吗丁啉和消胆胺;如有出血、糜烂,可用组胺H2受体拮抗剂,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而使病变恢复;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可使用安定、谷维素等药物,通过对间脑、丘脑下部与大脑边缘系统的作用进行调节,发挥辅助治疗作用;采用保护或提高胃粘膜屏障作用的药物。如硫糖铝、生胃酮、前列腺素争治疗。针对幽门螺杆菌可试用三钾二橼络合铋(TDB),餐前半小时及睡前各服1片;或选用羟氨苄青霉素500毫克,每日3次口服;红霉素0.25克,每日4次口服;头孢氨苄0.25克,每日4次口服;灭滴灵0.2克,每日3次口服;痢特灵0.1~0.2克,每日3次口服等。此外,中成药三九胃泰、消遥丸、气滞胃痛冲剂皆可选用。

猜你喜欢

胃粘膜浅表性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胃粘膜下肿物的临床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评价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蒙医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3例疗效观察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疗效观察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46例疗效观察
胃粘膜pH值测定对小儿重症肺炎合并胃粘膜损伤的诊断价值
Ghrelin对大鼠急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