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又刮廉政风暴

1993-08-27大也

中国青年 1993年9期
关键词:大案案犯腐败现象

大也

1993年夏天,一些贪官污吏感到有些不妙。他们比普通人更加细心地注意到,入夏以来,中共高层领导人在许多重要场合重申“两手抓,两手硬”,强调在加速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同时防范商品交换原则侵入政治生活,反对“权钱交易”和其他腐败行为。

5、6月间,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在华东、西北经济工作座谈会上郑重提出,要把反对腐败、端正党风、勤政廉政作为大事坚决持久地抓下去。

在纪念中共成立72周年座谈会上,江泽民又一次指出,消极腐败现象干扰改革开放,群众很不满意。那种认为反对腐败会影响改革开放的观点是完全错误和极其有害的。

更使贪官污吏心惊胆战的是,6月间,尉建行和任建新这两位分管纪检和政法的政治局委员发出警告,反腐败斗争面临严峻形势,责成下属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说,中央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事出有因。

权钱交易 花样翻新

据悉,中纪委向中央报告说,目前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已趋于多样化,以权谋私的领域、花样和手法不断变化和翻新,而且具有很大的欺骗性、破坏性和腐蚀性。突出的表现是—贪污、受贿等违法现象盛行,徇私舞弊、执法犯法以及敲诈勒索、吃拿卡要。此外,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等腐败现象滋生,一些党员干部甚至腐化堕落,道德败坏,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和欺压群众,直到引起民愤。

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情况表明,贪污贿赂是反腐败的主要大敌。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头4个月,检察机关即受理贪污贿赂案13729件,其中6000多件被查处,决定逮捕案犯1757人,并向法院起诉2010人。在查办的案件中,一半为万元以上大案,数额数百万元以上的竟有15件之多。

近年来,经济犯罪分子气焰嚣张,有的甚至不惜冒杀头之险。这些人往往集中在具有垄断性的行业部门。工商、税务、海关、烟酒专卖等执法部门中的“权钱交易”问题日益突出。福建省去年立案查处此类大案54件,今年以来又立案24件,涉及执法人员47件。浙江省在今年以来查办的44件万元大案,一半涉及领导干部,案犯多出自土地管理部门、海关和司法机关。

金融界以贷谋私案件频发,而且数额大得惊人。今年一季度检察机关查办的12起数额百万元以上的大案,银行系统占了四分之一。这几年尽管查得很紧,但银行系统仍然漏洞百出,大案不断。案犯中年轻人比重甚高,往往是作案后携款潜逃。金融界索要回扣成风,金融秩序混乱,使一些人胆大妄为,乘机贪污受贿。仅黑龙江省,去年就发现银行系统的重大案件139起。

证券市场、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是近几年改革开放中涌现的新热点,犯罪分子很快就将魔爪伸进这些领域。他们利用职权,擅自动用公款炒股、炒有价证券和房地产。今年头5个月,上海就查办了此类案件10余起。其中有一个证券公司的经纪人,挪用公款380万炒股。更有湖南邵阳的一位叫曾瑞芬的“银行家”,胆敢挪用2580万资金炒地皮,自己贪污了125万人民币。

为了逃避打击,犯罪分子的手法越来越“高明”。他们学会用“合法”手段掩饰自己。一些握有实权的人借年节、开业剪彩、婚丧嫁娶收取礼金、债券、购物券、礼仪储蓄单。这些“合法馈赠”和行贿受贿交织在一起,混淆了罪与非罪的界限,给司法机关办案增加了难度。

小鬼横行,钟馗难当

中央高层之所以判定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是因为出现了强烈的反差:一方面贪污贿赂等腐败现象严重滋生,另一方面,却出现了打击不力的倾向。

最高人民检察院透露说,从去年下半年起,举报线索大幅度下降,立案查办明显减少。江苏省今年1~4月受理的举报线索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立案数下降44%;青海省今年一季度经济犯罪立案数比去年同期下降近60%;特别令人吃惊的是,贵州省有10个县的检察机关,在今年1~4月份竟然没有查办过一起经济犯罪案件!

权威人士分析说,造成举报下降和立案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执法不严,打击不力,影响了群众举报的积极性。

去年以来,一些政法部门片面理解“两手抓”的方针,提出要“松绑”,甚至说什么“经济要上,反腐败要让”,在社会上造成了今后不再严厉打击犯罪的错觉,使群众参与反腐败的热情受到挫伤。

对查办经济犯罪,有的地方和部门大行“保护主义”,党政领导出面干预。有的领导公开要求办案人员要向他们请示,对涉及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犯罪案件要“慎重”。如此限制,搞得办案人员左右为难,查办案件只能是缩手缩脚了。

道高一尺,魔就要高一丈

对于腐败现象的蔓延及反腐败斗争的不力,人民群众的呼声日益强烈。今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李鹏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当他讲到要“反对腐败,勤政廉政”时,2800余名人大代表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人大代表的掌声,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人民群众的呼声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两会”以后,新当选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立即发表谈话,提出要严格执法,坚决打击经济犯罪。他尖锐地说,现在不是无案可办,今年头3个月就积压举报线索万余件。积压这么多线索,而且立案数下降,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这位以严格执法著称的最高检察官发誓说,检察机关要重点查办发生在领导干部和执法部门中的案件,不管涉及什么背景,都要一律查到底。

从夏初开始,检察机关开始加大打击经济犯罪的力度,一大批犯罪分子纷纷落网。

海南省检察机关很快查出一起建国以来最大的贪污案。海口市工商银行干部薛根和勾结海南某公司经理陈贻金等人,利用职务之便,采取签发空头银行汇票等手段,从1992年1月至8月,私自将公款3709万元汇往外地银行,并将其中2594万元提走。案发后薛根和等人仓皇出走国外。在广西防城公安部门的配合下,办案人员三赴越南,终于将案犯抓获。6月1日,这起“天字号”贪污案被提起公诉,案犯得到应有下场。

几近同时,广东省检察机关将挪用巨额公款的余豪杰等人捉拿归案。余是新会市某公司经理,他为筹赌资,签订了4份假协议书,骗得银行贷款620万元。余豪杰将骗来的钱换成港元,前去澳门豪赌,一下输掉300万港元。随即,他又编造谎言,再次向银行贷款1300多万,换成港元后再去赌博,结果又输得一干二净,余豪杰咎由自取,将命赴黄泉。

6月29日,中纪委和监察部发出通报,将原河南平顶山市副市长王乃斌、汝州市市长徐中和及平顶山煤炭工业总公司副总经理范干朝受贿案予以曝光……

目前,中纪委、监察部和最高司法机关正瞄准一批大案要案穷追不舍,力争在反腐败斗争中扩大战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财物流动频繁,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跨地区乃至跨国作案的日益增多,单靠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力量已难以胜任。据悉,最高人民检察院已有动议,建立“重大罪案侦察指挥协调中心”,以加强对重大案件侦破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作战。有识之士认为,这样有利于快速反应,统一执法,有利于发挥整体优势来遏制腐败的蔓延。

猜你喜欢

大案案犯腐败现象
新中国『反腐第一刀』大案是什么?
新中国“反腐第一刀”大案是什么?
抓逃犯
浅论侦查易位思考的几个问题
对腐败现象哲学根源的几点探析
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研究
为“爱”盗窃,90后引爆盗金大案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
大案速览
警犬在搜捕中的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