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碑帖影印的遗憾

1993-07-15米晨峰

读书 1993年2期
关键词:影印

米晨峰

影印技术用于历代法书的复制应比传统的方法(诸如真迹的双钩填廓、直接摹榻和碑帖的捶拓、翻刻等)更省便更毕肖于原作。因此,读者大多认为一册在手便能直接面对古人,临摹真迹(或“善拓”)了。其实不尽然。即以《九成宫醴泉铭》的影印本为例,就可谈谈它的“不肖”之处。

近十几年来,我从市面上先后收集了十几种不同版本的《九成宫醴泉铭》影印帖,包括北京中国书店、天津市古籍书店、上海书画出版社等分别出版的所谓“宋拓”影印本,但其中没有一本展示原碑整体全貌的影印件,也没有说明文字涉及原碑高多少、宽多少、共多少行,满行多少字等方面的信息。后来,我不得不到北京图书馆查阅了几张未经割裱的整拓片,核对后才发现,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影印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割裱失误,歪曲了原碑章法、格式的真实性。

概括而言,目前流行的共有两种类型的割裱本:一种是以中国书店本为代表的,每行七字,每页四行;另一种是以文物出版社为代表的,每行六字,每页四行。这两种“宋拓”割裱本现在的格式究竟形成于何时,原本无说明,不得而知。共同的是,两种版本都在遵循传统的割裱习惯的同时,企图反映原作的格式,比如见尊抬头,提格。但遗憾的是,正是在这些地方,两种版本都出现失误。

查核《九成宫醴泉铭》原碑整拓,全碑共有十四处抬头的地方,其中十二处空一格,另两处分别空两格和空三格。

就见尊抬头的地方而言,上述中国书店本,有两处该空格的地方没有空(见《宋拓九成宫碑》一九八一年十二月版,第7、27页)。文物出版社本,则有六处该空格的地方没空或没空够;有一处原碑只空一格的地方它却误空了三格(见《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一九八一年版,第5、6、12、16、18、25、36页)。此外,文物出版社本在原碑第十八行“爰勒斯铭其词曰”下,分段另起一行的地方误割,只空了两格。

按理说,双钩镇廓是法书复制最原始的笨办法,但我们现在阅读冯承素的《兰亭叙》摹本,绝不仅仅能获得字体的轮廓信息,举凡章法、格式,墨气浓淡,行款疏密乃至涂抹、增删等信息,应有尽有,详实可靠。而号称“科学进步”的影印术,反而时有讹误,不见全貌,岂不遗憾。

读书献疑

猜你喜欢

影印
红批影印
红批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