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1992-08-24刘德福

中国青年 1992年4期
关键词:邓小平特色建设

刘德福

深刻认识和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我国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结论来之不易,它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的奋斗、牺牲、智慧和创造。坚持还是背离这一结论,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我们今后几代人的任务,就是要坚持这一结论,发展这一结论,坚定不移地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走俄国人的路”:梦想的实现与未实现的梦想

中华民族曾经有数千年领先于世界的值得称道和自豪的历史。

到了近代,她落伍了。当资本主义在西欧大地长驱直入、凯歌行进之时,中华古国却仍然在封建社会鹅行鸭步。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挨打、被分割的历史。中国的出路在哪里?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不断寻找强国救民的真理。最初,一批先进人物,如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都把西方国家的模式看作挽救中国危亡的唯一的希望和救星。但是,这些西方列强侵略和瓜分中国的行径,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迷梦。于是,“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正在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俄国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依据这一结论,领导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以“老大哥”为样板,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热火朝天地干起了社会主义。新制度在短短的时间里显示出了它的巨大的优越性。数千年积贫积弱的状况,数百年百孔千疮的河山,似乎一夜之间就改变了模样。

但是,这种从苏联搬来的社会主义模式,很快暴露出它致命的弱点,以至于在它还很年轻的时候就面临着改革的要求;在我们没有或说未来得及通过改革纠正它的弊端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了灾难性的惩罚:在凯歌行进仅仅7年之后,中华民族陷入20年停滞、徘徊和折腾的泥坑。

深究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旧的僵化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主要是由它在经济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权和思想文化上凝固僵化造成的。

经济上高度集中,主要体现在所有制和经济运行机制这两个方面。在所有制方面,国家所有制成为全民所有制的唯一形式,集体经济实际上成了国营经济的附庸,个体经济消失殆尽。追求经济成分的单一化。在运行机制方面,国家政权的行政命令,成了推动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因,国家成了唯一能动的经济活动主体,劳动集体和个人则在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中,失去了活动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政治上高度集权,主要表现在间接民主制和政党代表制的民主性被弱化,而集中、集权趋势被强化、绝对化。首先,公民的政治权利集中于国家机关之中,形成一种“大国家、小社会”的格局。其次,国家机关的政治权利进而集中到工人阶级政党手中,出现了以党治国、以党代政的一元化倾向。再次,在工人阶级政党内部出现了党员权利集中于党的中央机关、领袖集团的手中的倾向,党的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的监督权利流于形式。而党的中央机关、领袖集团的权利又往往集中到最高领袖人物手中。经过这样的层层集中、层层过滤,人民的民主监督权利、参政议政权利、知情权利等等,实际上失去了效力,民主集中制因而失去了民主基础蜕变为集权体制,它抑制了广大人民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

思想文化上的凝固僵化主要以行政手段划一精神生活和思想模式为典型特征。精神生产和生活成了集权政治的属从,幽微精深、富于个性的文化创造被窒息,思想自由权利成为空文,理论教条化、实用主义化,并往往成为领袖人物思想的注释和理论,这使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生活变得刻板单一和枯萎。

显然,超越苏联模式,走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就成为时代的课题。不能说毛泽东不想触动和冲破苏联模式,永不沉静是他的典型性格。但他的悲剧在于:他背负过重的历史包袱和身上有着过多的浪漫主义诗人气质,因而对社会主义的看法有着浓厚的空想性质和超前色彩。他把一些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尝试,轻率地同资本主义联在一起,将其打入冷宫;把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措施和修正主义划上等号,而把一些空想的、僵化的、抽象的观念当作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坚持。这样,就使本来应当改革的固有模式非但未能改变,反而进一步强化。超越苏联模式,由“走俄国人的路”,转向“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未能解决的这一历史性课题,让他的同时代人邓小平,这位被西方人称为“打不倒的小个子”的领导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了。

“走自己的路”:理论的突破与突破着的理论

僵化体制使中国人民饱尝辛酸,吃尽苦头。但是,要抛弃已有的观念,从长期“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代之以一种与此相反的思路,在实践上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而离开已经走习惯了的路,这并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它将面对巨大的惰性,需要大无畏的勇气和科学精神。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突破重重阻力,重新确立起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全面更新社会主义观念,并且身体力行,率领人民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模论。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做法混为一谈,把过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制度、政策、措施都当成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加以肯定。谁稍加改变,谁就会被当作“修正主义”、“共产主义叛徒”而横遭批判。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并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社会主义可以有不同模式。他指出,我们的体制是从苏联模式来的,看来苏联也不是很成功,即使苏联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但是能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吗?每个国家都应当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社会主义具体形式和具体道路,而不能用一个固定的公式和统一的模式去硬套。这就为确立“走自己的路”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摸论。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答案。邓小平反复阐明,社会主义是什么,我们并没有搞清楚。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不能靠本本,只能靠群众,靠实践。因此,要“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摸索,大胆实验,大胆实践,敢干,敢闯,放大胆子,杀出一条血路来。错了不要紧,改过来就是了,怕的是不敢闯。农村改革的经验,特区建设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敢闯。什么时候都不能把自己的思想禁锢起来,搞思想僵化。要以思想的不断解放推动改革的不断深入,从而实现社会主义体制的全面更新。这就为如何“走自己的路”,指出了实践的途径。

猫论。在长期“左”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一种相当普遍的思维方式:某些事物一出现,首先考虑的不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只是单纯考虑它贴的是哪家的标签,姓“社”还是姓“资”,并以此作为取舍的根据。从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建立各种市场、创办“三资”企业,一直到实行租赁制、股份制、企业兼并、产权转移,都碰到这个问题,成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困扰人们思想的难题。邓小平以中国人的幽默提出著名的猫论:“不管黄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认为马克思主义最重视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不能离开生产力的发展去抽象谈论社会主义,而要用生产力的尺度去重新认识社会主义。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是人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中国人从喋喋不休争辩猫的颜色到猫能不能逮耗子,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跨越。这就为“走自己的路”,确立了前进的路标。

这“三论”(亦可称之为“具体模式论”、“不清楚论”、“根本任务论”)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也可称之为邓小平的新社会主义观。正是基于这种科学的、辩证的理性认识,邓小平在毛泽东作出“走俄国人的路”的结论33年之后,重新作出了“走自己的路”的结论。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有了这个结论,从此,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谱写出历史的壮丽新篇章。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创造与创造着的实践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循着正确的思想路线,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形成并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轮廓。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这一理论,在它形成过程中,已经对我们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起了指导作用。今后,它将在实践中继续丰富、继续发展,并进一步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它的一些重要特征已经在实践过程中显露出来了。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决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搞建设,一切其他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展开。尽管这几年国内外都发生过令人震惊的突发事件,党中央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一如既往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

从维护僵化体制转向全面改革。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改革看作是唯一出路,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通过改革,消除旧体制的弊端,建立起“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新的社会体制。

从闭关锁国转向对外开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大力开展国际间的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以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从搞自然经济转向发展商品经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决摆脱自然经济的羁绊,运用计划和市场的双重经济手段,大力推进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积极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体制。

从强化集权模式转向建设民主政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领导有步骤地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立健全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和程序,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

从思想禁锢转向思想解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多方面地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鼓励人们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大胆探索,自由创造。

从鄙视知识、践踏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分子和其他人才的聪明才智。

从“战争与革命”论转向“和平与发展”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当今世界的现实出发,承认社会主义近一二十年生存发展环境的变化,将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进程同世界的发展连结在一起,认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对外关系从革命外交转变到和平外交,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改革、对外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倡导思想解放、尊重知识和人才,强调和平与发展,这就是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主要实践。党所开创和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与这些东西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也是邓小平坚持毛泽东,又超越毛泽东的主要标志。过去的14年,我们只不过按照邓小平的这一套理论开了个头。前面的路还很长,还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还有许多复杂问题需要探索和解决。我们要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实践,坚定不移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猜你喜欢

邓小平特色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医的特色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完美的特色党建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红色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