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周年告读者

1981-07-15本刊编辑部

读书 1981年1期
关键词:禁区刊物编辑部

《读书》创刊以来,已经出版二十二期,再有两个月,就是两周年。借此机会和读者商量一下怎样继续办好这个刊物,看来是必要的。

正如一个人一样,一种刊物总要有点自己的性格。不然的话,在千百种刊物中,你就不能吸引人,,站不住脚,并且终于难免夭折。那么,《读书》是不是已经形成自己的性格了呢?自己说,不算数。还是要请读者加以判断。

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听取读者的反映。我们分析读者来信,研究报刊发表的评论,召开读者座谈会,有时也请几位同志到我们编辑部来海阔天空一番。大家对本刊的性格大致有以下描述:一、你们(指本刊)解放思想。历经两个寒暑,你们不怕顶头逆风,不信歪门邪道,解放思想的旗帜始终鲜明,不含糊,不吞吐,我们(指读者)正想说的话,被你们说出来了。二、你们平等待人。有不同意见,可以批评,可以讨论。然而又不是无休止的争论,到时适可而止,以后再有新意,还可继续商量。你们只用批评的武器,不用武器的批评。打棍子的文章你们不登;这样好,我们赞成。三、你们提供知识。十年浩劫,草木凋零,当前,老、中、青三代各有各的知识饥渴。你们博采中外,掇拾古今,我们每读一篇或长或短的文章,总会觉得有所受益。四、你们文风可喜。一般没有废话、空话,帮腔帮调不用说,八股文那套起承转合,洋洋洒洒,不知所云的东西也比较少。两年前,你们刚刚创刊时已在文坛率先倡议,注意文风,我们双手赞成。

以上四点看法,是不是把本刊的性格作了恰如其分的描述了呢?当然不能这么说,事实上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也还不少。这些看法,我们认为只是对我们的勉励和鞭策。

那么,你们编辑部的态度呢?

《读书》编辑部在万千读者的鼓励下,预备保持这四点性格。不言而喻,有缺点仍然要改正。粗暴、发脾气(姑且不说打棍子),不行;害软骨病、无原则迁就、不敢批评,也不行。人到中年,一个人的性格大致已经形成,不易改变(当然不是绝对的)。一种刊物的性格就该扬长避短,不断更新。不然的话,你就会失掉读者。

我们重申我们赞成“读书无禁区”的主张。在我们的当代史中,人人尽知,确实发生过史无前例的禁书狂飙。“四人帮”垮台后,风沙虽然已过,不敢重开书禁的还大有人在。当时我们针对时弊,喊出“读书无禁区”,深受读者欢迎,我们非常感激。尽人皆知,谁也没有不加分析地提倡“开卷有益”,胡乱读书。何况在《读书无禁区》一文中,作者早已说过:“对于书籍的编辑、翻译、出版、发行和阅读,一定要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对于那种玷污人类尊严,败坏社会风气,毒害青少年身心的书籍,必须严加取缔。因为这类图书根本不是文化。它极其肮脏,正如鲁迅所说,好象粪便或鼻涕。”我们引此长段,在于说明最初一文已把话说在前头;大可不必草木皆兵、杞人忧天。就此问题,本刊曾经发表过不同意见,今后我们对一些读者关心的问题仍然打算这么办。再补充一句: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不就是代表本刊编辑部的观点。文责自负嘛,人人都可以对某篇文章发表不同观感。

《读书》是以书为中心的文化思想评论刊物。我们刊登的有份量的书评还太少,希望读者、作者多多写稿。但是,书评并不限定一个格式,可以就某些思想诱发读者看一点书,也可以从某些书引出一些看法。思想要活跃,形式也要活跃。有些文章虽然和书直接搭不上线,但是所谈内容却是当前不少同志关心的文化思想问题,我们也酌量发表。文化思想评论总的目的是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我们力求作到文章能发人深省,有所启发。摆起面孔训人,本来就不足取,而今思想活跃,要回答的问题很多,一时回答不上来,就引导人们去探索。这种探索真理的工作绝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听凭某一圣哲一言定鼎的办法,更是不足为训。我们愿意和读者一起在激荡的思想海洋里,各自拿出一点智慧来。

我们认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研究什么学问,眼界开阔一些总是大有好处的。鸦片战争以前闭关自守,与世隔绝,已有足够的历史教训。十年浩劫期间在国内荡涤一切科学文化,自然谈不上吸取海外对我有用之物。现在我们痛定思痛,我们再也不能孤芳自赏。本刊各栏文章有中有外,有古有今,有事有人,有情有景,比例不好安排,但要努力作到开阔眼界。本刊已出各期,谈外国的较多,谈文艺的较多,有同志说这是一个缺点,我们也希望改正。但是,也有同志认为多年闷居斗室,没有吸收新鲜空气,现在多作一点深呼吸似乎也有好处。不管怎么说吧,今后我们还想多介绍一些外国新思想、新成就,不要弄得人家已经人人尽知,而我们还毫无所闻。这是不利于发展我们的科学文化事业的。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把重点摆在我们自己的新思想、新成就上去。这要费一点力气。也许一时不易办到。希望读者在这一方面多多给我们帮助。

本刊各栏,长短文章,力求提高质量。对于约稿、来稿,一视同仁,绝不马虎。本刊选用来稿,约占百分之三十,这个比例也许算是高的,但是还可以努力把这个比例再提高一些。一切决定于质量。只要言之有物,不是空发议论,对读者能够启迪思想或者提供知识,一定会得到本刊编辑部的重视。编辑部人数虽少,还是要作到慎重处理,不使遗漏。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承认,我们自己水平有限,误选、漏选也在所难免。凡是刊登出来的,都欢迎读者批评。我们把读者的批评,认真地看作是对我们的监督。

本刊从发稿、排印到出版,周期太长,而且一时还难于改变。因此,我们不大发表配合某个纪念日的应景文章。对于古今中外思想界、科学界、文艺界某个名家的生卒纪念,也不打算逢场作戏。但是我们也不是绝对不登这类文章。纪念前人,仍然是为了今人。文章巧妙,各有不同;只要对我们的思想界、读书界有所助益,我们仍然乐于刊登。

本刊提倡读书之风,思考之风,探讨之风,和以平等待人之风,期以蔚为风气。越来越多的人有此四风,对于克服官僚主义、改革领导体制,促进我国“四化”都会发挥无穷无尽的思想力量。

《读书》只是一个小小的园地,要它全部负担思想战线上的重任是不可能的。我们也不敢如此不度德,不量力。但是,一支小小的蜡烛总会发出一分光,因此,我们也不妄自菲薄。我们有广大读者作我们的后盾,我们的刊物一定会越办越好。

猜你喜欢

禁区刊物编辑部
快把动物放进冰箱
胆真大!在切尔诺贝利禁区采蘑菇
刊物贺词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
读者论坛等
编后絮语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