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的艺术和权利
2024-11-10
策划、撰文:郑朝辉 佳兰 沈蓉
起源于公元前3100年左右的古埃及文明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当时传说中的法老美尼斯(Menes)统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建立了第一王朝。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古埃及文明终止。虽然此后古埃及文化还有少量延续,但到公元以后的时代,古埃及已经彻底被异族文明所取代。这一伟大文明延续了近三千年,发展出辉煌的政治制度、宗教体系、建筑风格、艺术成就和科学知识。
在象形文字被遗忘的漫长岁月中,古埃及文明的辉煌似乎被深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中,留给后人的是宏伟的金字塔、神庙等建筑和无数未解之谜。1798年,拿破仑·波拿巴远征埃及时,法军在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今拉希德)附近发现了一块刻有三种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和卉希腊文)的石碑,即著名的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这一发现为后来的埃及考古工作提供了关键的线索。随着拿破仑战败,罗塞塔石碑也随着其他法军获取的埃及文物一道,成为了英王的财产,于1802年运抵英国后即以英王乔治三世的名义捐赠予大英博物馆,自此就一直被陈列于博物馆的埃及展厅中,是最重要的馆藏之一。
经过20年的研究,1822年,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商博良(Jean-Franpois Champollion)成功破译了罗塞塔石碑上的象形文字系统,揭开了古埃及文字的奥秘。这一壮举标志着埃及学(Egyptology)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开启了探索和研究古埃及文明的新篇章。古埃及的历史、宗教、文学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文献逐渐为人所知,沉睡了数千年的古埃及文明得以重见天日。无论是帝王的陵墓、神庙的壁画,还是日常生活的物品、宗教仪式的遗物,都不断为我们揭示了古埃及社会的丰富与复杂。
7月19日,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正式开展,展出文物300余件,涉及史前彩陶,埃及众神,法老和王后雕像,童年荷鲁斯,法老镀金面具,法老的项链,神秘的荷鲁斯之眼,圣甲虫,最早的肖像画,纸莎草纸,彩绘木棺等,堪称是一部“浓缩的古埃及文明史”,将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呈现给中国观众。这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
那么,神秘的古埃及到底是什么样?(文/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