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视域下民族声乐课程思政创新
2024-07-12刘婕萍
刘婕萍
摘 要:本文探讨了民族声乐课程的思政性以及相应的思政教育策略,并借鉴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民族声乐课程改革方案,包括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改革。通过对民族声乐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个体发展有所变化,思政素质得到提升,学校声乐教育整体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民族声乐;课程思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4)06-0067-05
当前高校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成为重要任务。民族声乐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可以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难以将思政教育的理念和内容有效地融入民族声乐教学中,这限制了民族声乐教学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效果[1]。本文拟运用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探索民族声乐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和策略。
一、学生发展理论与民族声乐课程
学生发展理论是一种研究学生的成长、发展和学习过程的理论框架。在教育领域中,学生发展理论起到了指导教育实践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学生发展理论及其致力点
首先,学生发展理论强调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和连续的过程。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速度包罗万象,因此理解学生发展的关键是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他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成长。其次,学生发展理论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发展理论将学生的身心发展分为不同的领域,如认知、情感、社会等,强调了这些领域的相互作用和发展。同时,学生发展理论也将学生发展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断积累和提升各个领域的能力和素养。此外,学生发展理论倡导个人与环境的相互适应。有效地教育和教学实践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在民族声乐课程中,学生发展理论的应用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民族声乐课程,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发展理论也提醒着我们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这样的创新能够使民族声乐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实现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2]。
通过学生发展理论的概述,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发展是一个多方面和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身心发展和环境适应。只有在理解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民族声乐课程的思政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民族声乐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民族声乐课程作为音乐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独特的性质和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民族声乐课程是以传承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为核心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其次,民族声乐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声乐潜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塑造个性。最后,民族声乐课程追求艺术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学习民族声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传统与审美观念。
民族声乐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声乐基本技能和审美能力,同时传递民族音乐的魅力和文化内涵。首先,通过民族声乐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正确的发声技巧、音准感知和呼吸控制等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民族声乐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通过丰富的演唱训练和舞台表演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舞台意识。此外,民族声乐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了解、演唱和欣赏经典的民族声乐作品,使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产生共鸣。
因此,在民族声乐课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个性塑造和艺术表达能力,并通过学习民族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动力,通过组织音乐创作和演出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此外,教师还应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社团和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
民族声乐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具有独特的性质和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民族声乐的学习,学生将在培养声乐技能和审美能力的同时,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和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塑造和艺术表达能力,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平台,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动力[3]。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视域下的民族声乐课程思政创新。
(三)学生发展理论在民族声乐课程中的应用
学生发展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将学生视为积极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地发展。学生发展理论可以帮助音乐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从而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发展理论强调学习与发展的互动关系。在民族声乐课程中,音乐教育者可以通过创设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学生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差异性,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潜能。在民族声乐课程中,音乐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目标,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4]。
学生发展理论在民族声乐课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学生发展理论的原则和方法,民族声乐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个人成长。
二、民族声乐课程的思政性
(一)民族声乐课程的思政价值
民族声乐课程的思政价值首先体现在民族声乐课程以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对民族音乐作品的学习和演唱,能够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让学生在音乐欣赏和演唱的过程中深入领悟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其次,民族声乐课程还能够开展一系列思政教育活动,通过音乐与思政相结合,达到以音乐思政的目的。
民族声乐课程作为一门具有思政价值的学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并通过思政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
(二)民族声乐课程的思政教育策略
在民族声乐课程中,思政教育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更好地借助课程平台,促进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思政教育策略。
一是案例教学法。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声乐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关注和热爱。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族声乐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艺术特点。案例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现实社会相关的问题,促使他们对社会现象有更深地思考和理解。
二是实践活动。民族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于民族声乐的体验和理解。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民族声乐比赛或者参观民族声乐相关的展览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对于民族声乐与思政教育的关系进行反思,使他们意识到民族声乐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是个性化教学。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在思政教育中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例如,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参与到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及时给予他们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四是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引导。在民族声乐课程中,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思政教育者。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规范,成为学生的榜样。同时,教师也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担当,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到民族声乐与思政教育的紧密联系,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实现价值觉醒和道德品质的提升[6]。
通过以上几种思政教育策略的实施,民族声乐课程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政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提供支持和引领。同时,这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民族声乐课程思政创新的实践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了一系列民族声乐课程思政创新的案例。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个典型案例。
我们通过对民族声乐作品的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声乐作品的内涵和民族文化背景。在课堂上,我们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声乐作品,如《我爱祖国的蓝天》《茉莉花》《敖包相会》等,通过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含义以及表演形式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这些作品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此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表演活动,如民族声乐比赛、民族音乐会等。这些活动旨在通过学生们的表演来展现民族声乐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作并演唱属于自己的民族声乐作品,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民族声乐的理解和喜爱,更能够增加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在课程中我们还注重融入一些现实社会问题的讨论和思考。通过选取一些与民族声乐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如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的文化自信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行对话交流[7]。
我们还积极推动与社会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等。通过组织学生们前往一些贫困地区或者少数民族聚居地,与当地的民族艺术家进行交流和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民族声乐对他们的启发和影响,进而激发学生对民族声乐的学习热情。
通过实践案例,可以见出积极创新民族声乐课程的思政教育方式,通过增加作品解读课程、举办比赛和音乐会、引导讨论和思考等方法,促进学生思想的发展和对民族声乐的理解。这些实践案例不仅丰富了民族声乐课程的内容,更加增强了学生的思政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帮助他们在学习声乐的同时,培养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民族声乐课程改革创新
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视域下,对民族声乐课程的目标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民族声乐课程往往将技术训练和音乐知识传授置于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并重新确定民族声乐课程的目标,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课程目标的改革创新
课程目标应该明确体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通过学习民族声乐,学生应该能够欣赏和鉴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作品,培养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这需要通过课程设置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目标,例如引导学生学习各种音乐表达技巧,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课程目标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民族声乐不仅仅是学生对作品的模仿和演绎,更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8]。因此,课程目标中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和演唱技巧,提升他们在演唱中的个性化表达能力。可以通过引入创作指导和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在音乐创作方面展开自主实践。
课程目标的改革创新还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学生往往需要与他人协作,如与伴奏者、合唱团队等合作演唱。因此,课程目标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合唱团队,协作演唱,并在团队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课程目标改革创新还可以涵盖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民族声乐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专业发展,更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课程目标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表达和身体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民族声乐课程目标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以及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些目标的设定有助于民族声乐课程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促进。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
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民族声乐课程改革中,重塑课程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升他们对民族声乐的兴趣与热爱。以下是本文制定的课程内容改革方案:
1.设计多样化的曲目选取
课程内容改革应注重民族声乐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在课程内容中加入不同音乐风格、不同民族的歌曲,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强化民族特色的教材
课程内容改革应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声乐教材,重点介绍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背景和特色,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结合教材中的歌曲,进行声乐技巧的训练和表演实践,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3.引入现代元素和创新形式
为了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吸引力和亲近感,我们将引入一些现代元素和创新形式。例如,通过合唱团、乐队等集体合作形式,让学生在演唱中体验团队协作和互动。同时,结合多媒体技术,打造丰富的音乐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多种形式中感受和学习。
4.融入跨学科教学
为了加强课程内容的知识内涵和跨学科性,我们将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例如,通过与音乐史、音乐理论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让学生了解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和理论知识。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通过文学、历史等相关领域的学习,扩大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欣赏。
在改革课程内容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因此,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视域下,我们将确保课程内容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潜能。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我们有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
(三)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然而,这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无法满足学生不同背景和需求上的差异。因此,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我们采取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探索性教学方法。首先,我们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通过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民族声乐技巧时,我们会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技巧练习,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评价。
我们注重课堂互动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声乐演唱成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改进。我们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解决音准、节奏等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分享心得,提高学习效果。另外,我们还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支持教学。在民族声乐的教学中,我们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民族声乐的历史、特点和技巧,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与学习。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例如通过观看演唱视频、参与线上课程等方式,拓宽他们的视野和学习渠道。
我们强调实践与体验的教学方法。民族声乐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艺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如参观民族音乐会、参与声乐比赛等,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与实践民族声乐,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和创造能力[9]。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民族声乐课程思政创新要求我们从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创新。在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中,我们注重学生主体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的培养,通过积极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课程评价的改革创新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过于注重学生在学科上的成绩,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因此,在民族声乐课程中,我们需要改革创新评价方式,使其更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我们可以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将学生在学科知识、音乐技能、演唱表现等方面的表现综合考虑。不再只关注成绩的高低,而是注重学生在多个维度上的表现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我们还可以引入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机制,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而同伴评价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另外,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实践评价的方式。通过参加音乐比赛、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评价学生在实际情境下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评价方式更贴近实际,更能反映学生在实践中的真实水平。
最后,应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指导。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总结,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指导和支持。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我们可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提供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潜能[10]。
在民族声乐课程中,课程评价的改革创新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注重综合考量,引入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结合实践评价,并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指导。通过这些措施的改革,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
四、结语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结论:
首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视域是促进声乐课程思政创新的核心理念。传统的声乐教育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和表演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视域则强调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设计与他们成长相关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其次,创新的民族声乐课程思政应具备多元化的内容和形式。传统的声乐课程常常以经典曲目和西方音乐为主导,忽视了民族声乐的传承和创新。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视域下,应融入多元文化元素,拓展课程内容,引入民族声乐作品和表演形式,使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独特之处,并培养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另外,民族声乐课程思政创新需要重视教师的角色转变和教育环境的营造。传统的声乐教师往往以知识传授和技巧训练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引导。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视域下,教师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精神,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同时,为了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提供支持,加大对民族声乐教育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红岩.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8(4):47-50.
〔2〕王芳.基于学生发展的高校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音乐探索,2019(1):78-81.
〔3〕金磊.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思政教育探究[J].艺术教育研究,2017(15):68-70.
〔4〕贾志刚.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16(9):54-56.
〔5〕赵琴.民族声乐教育中的思政教育研究[J].艺术教育研究,2015(20):60-62.
〔6〕李丽.声乐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14(3):57-59.
〔7〕马静.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思政教育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3(11):53-55.
〔8〕邓婷.高校声乐教育中的思政教育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12(6):59-61.
〔9〕陈雪.民族声乐教育中的思政教育研究[J].艺术教育研究,2011(11):57-59.
〔10〕高燕.声乐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讨[J].中国音乐教育,2010(1):55-57.
(责任编辑 王大奎)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novation of National Vocal Music Cours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 Development
Liu Jieping
(School of Music Education,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enyang 11008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nature of the national vocal music cours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ategies, and analyzes the practical cases for reference. On this basis, the national vocal music curriculum reform program centered on student development is proposed, including the reform of objectives,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national vocal music curriculum reform, it is found that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has chang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school vocal music education has also been improved.
Keywords: Student Development as the Center; National Vocal Music;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