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许儿子哭,“憋”不出他的男子气概

2024-06-27娇云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4年6期
关键词:樱桃蛋糕同桌

娇云

老公对女儿百般宠爱,对儿子却十分严厉——不准儿子哭,不准儿子说害怕,不准儿子叫苦喊累。本想培养儿子的男子气概,结果却让儿子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儿子和女儿相差不到两岁,两人性格迥异:儿子脾气倔强,遇事爱闷在心里,对谁也不说;女儿则开朗温和,喜欢表达自己。每每看到儿子一脸倔强的样子,老公都会感慨:“咱俩都不是钻牛角尖的人,怎么就生了个小犟牛。”我一听他这样说就来气:“你一直教育儿子要有男子气概,他现在有男孩的硬骨头了,你又嫌弃!”老公辩解:“我是觉得男孩要意志坚强,不是脾气倔强。”

在老公的观念里,男孩要能扛事儿,不能轻易流泪,不能随意叫苦喊累,也不能胆小怯懦。因此,他从来不准儿子表达这些情绪。但对女儿,他又百般疼爱,认为“女儿小时候被父母宠爱,长大了才会被别人宠爱”。基于这样的观念,女儿磕到碰到、头疼脑热,稍微皱个眉头,他都百般照顾。他这样区别对待,我颇有微词,但一直没能说服他。

女儿6岁生日时,老公特地订了白雪公主造型的蛋糕。女儿围着蛋糕东瞧西看,高兴得不得了。坐在旁边小板凳上的儿子丝毫没有兴奋的样子,双手捧着脸发呆。

切蛋糕时,见儿子不大高兴,我便先切了一块给他。他接过盘子,表示还想要樱桃。蛋糕上有两颗樱桃,于是我捏了一颗给他,一颗留给女儿。谁知,儿子捏着樱桃刚要放嘴里,老公发话了:“越明,今天妹妹过生日,樱桃还是留给妹妹吃吧。”听到这话,儿子又把樱桃放回盘子里。顿了一下,他拿叉子叉起樱桃,突然往妹妹的蛋糕盘中戳去,当即就把白雪公主戳为两半。女儿尖叫一声,哭了起来。

老公跳起来要打儿子,我赶紧拦在他们父子中间。一边,老公厉声斥责;另一边,儿子站在原地,倔强地梗着脖子。看他们的样子,我只好把儿子拉离现场。面对老公这样的行为,儿子的举动又何尝不是在抗拒他呢?

事过一周,那天下午我正上班,老师来电话说儿子跟人打架了,让我们去一趟学校。

事情起因是儿子的同桌不慎将书本推倒,砸在儿子的脚上,于是儿子拿起笔就戳向同桌的手臂,同桌见手臂被扎出血,跟儿子打成一团。老师赶来将两人拉开,同桌额头被撞青一块,儿子左手肘擦伤,伤口处还掉了一块皮。

对方家长通情达理,我们很快达成和解,之后各自带着孩子去医院处理伤口。

为儿子处理伤口的是一位看上去颇有经验的中年医生。或许是为了减轻儿子的害怕心理,他不停地找话题跟儿子聊天,但儿子就是不说话,我只好一句一句地接过医生的话茬儿。清理伤口里的异物时,医生提醒说会有点儿痛,但儿子并没有退缩,只是紧咬牙关。医生见状,说:“嘿,小小年纪,倒挺硬气。”我接话:“他爸从小就教他不要流眼泪,不管是摔跤还是生病打针,一概不许他哭。”

医生看了看我和老公,“为啥不许孩子哭?”老公当即表达他一贯坚持的理念。医生说:“按你的说法,那些能扛事儿的人,都是不哭憋出来的?”老公一时接不上话。医生继续说:“不准孩子哭,其实是在压制孩子表达内心的情绪,而人生来就有情绪,如果大人不允许孩子表达,这些情绪就会被压到内心深处。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因为情绪积压而变得愤怒,愤怒向内,会伤害自己;愤怒向外,则会伤害他人。你儿子8岁,正值人生的第二叛逆期。以前他的情绪都压在心里,所以表现得很平静,但随着叛逆期的到来,他积压的情绪开始寻找突破口,因此才会频频跟同学起摩擦。他看着硬气,其实内心已包裹一层厚厚的硬壳,这硬壳不仅让他无法体会自己的感受,同时也无法体会他人的感受,他的心理已经不健康了。”

医生这一番话犹如当头棒喝,让老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从医院回来后,老公不再干涉儿子,晚上都待在书房里看书和查资料。几天后,他告诉我,医生的话没错,他确实做得不对,但现在要帮助儿子,只能以我为主,因为儿子对他有抵触心理。

按照老公的计划,我要先帮助儿子释放长久积压的情绪。运动是个好办法,儿子喜欢踢足球,我便去少儿足球俱乐部给他报了名。儿子很高兴,坚持一个月下来,比之前开朗了许多。

一天傍晚,我带儿子到附近的足球场练球。刚下完大雨的球场上空无一人,他独自练了一会,便觉得无趣,提出回家。我趁机对他说:“其实,踢球还能帮你丢掉烦恼。你把足球想象成你的烦恼,把它踢出去,烦恼就真的没有了。”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

我看着他:“你摔跤明明很痛,但爸爸却不准你说痛,你心里是不是很憋屈?同学恶作剧,把假蛇丢给你,你很害怕,当时都被吓哭了,可你回来告诉我们时,爸爸却说你哭鼻子太丢人,你是不是很难过?”儿子听我说这些,有些惊讶。

我把足球放在他的脚前,指着它说:“这是你爸不让你哭的痛苦,把它踢走。”他把球踢了出去。我捡回球放在他的脚边,继续说:“这是你爸不让你说害怕的难过,用力把它踢走。”他后退几步,用全力把球踢了出去,然后追上去继续踢,一边踢一边嘴里还怒吼着。一通乱踢乱吼后,他倒在地上哭了起来。我走过去轻轻拍着他的后背,一句话也没说,直到他情绪平稳下来。

接下来,老公让我引导儿子体会自身感受。

周六下午,儿子练完球出来,我一边给他擦汗一边问他:“踢完球感觉如何?”他反问:“什么感觉如何?”我说:“就是你踢完球后身体有什么感觉,心里又是什么感受?”他没说话。我继续引导:“你摸摸你的胸口,是不是在发热?”他点点头。我接着问:“那你踢完球后,是感觉很愉快还是很难受?”他说愉快。我赶紧说:“这就对了,发热就是你身体的感觉,愉快就是你心里的感受。”

从那以后,我经常鼓励儿子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如今两年过去了,儿子早已不是那个动不动就梗着脖子跟他爸对抗的小孩,而是一个敢于表达内心想法的阳光少年。

这段宝贵的经历,让我和老公明白,为人父母,不管想培养孩子怎样的品质,都要以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前提。

摘自《现代家长》

猜你喜欢

樱桃蛋糕同桌
樱桃肉,让年味飘香
我的新同桌
换同桌
一树樱桃带雨红
吃不到的樱桃
创意蛋糕
羡慕我同桌
切蛋糕
做蛋糕之前
失踪的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