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乐山市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2024-06-26周德秋赵庆远陈渝丹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乐山基层干部心理健康

周德秋 赵庆远 陈渝丹

摘   要:基层干部是党的政策的执行者,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的干部,他们的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有时候在工作中承受着较大心理压力。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对基层干部个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还对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干群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制的乐山市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问卷、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对乐山市2023年参加市委党校主体班培训的部分基层干部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基层干部在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工作、生活、家庭等方面的心理压力。同时提出从个人层面、组织层面、外部干预层面帮助基层干部调适心理压力,从心理角度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凝聚基层干部的力量,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关键词:基层干部;心理健康;乐山

中图分类号:B842;D26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4.03.008

文章编号:1009-6922(2024)03-72-12

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各级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2011年11月,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关心干部心理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的意见》提出要关心干部心理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1]16;2018年8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做好关心关怀干部心理健康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干部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1]16;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把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培训内容[2];2023年10月,中共中央修订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要求高质量教育培训干部,对新时代干部的综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3]。基层干部作为与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工作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对做好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奋斗目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本课题通过问卷分析、座谈会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基层干部的心理状态,探讨基层干部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从中提炼出缓解基层干部心理压力的现实路径,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借鉴思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调研对象

本课题把2023年8月至11月在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参加主体班培训学习的3个班次的基层干部作为调查对象,共计200人;同时将这200名学员作为座谈会的调查对象,加上实地调研基层部门,分析基层干部心理压力的产生来源并针对这些现象和原因提出合理的缓解对策。

(二)调查方法

以随机整体抽样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4]、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5]和自制的乐山市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现状研究问卷,对200名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进行调查。

首先是焦虑自评量表,该量表共有20个问题,用以评出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评分标准采用四级评分法得出粗分,总粗分乘以1.25后的整数部分为标准分,即为量表总评分。标准分越高,焦虑症状越严重。一般来说,焦虑总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得分50~59分者为轻度焦虑,得分60~69分者是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者是重度焦虑。

其次是抑郁自评量表,该量表同样有20个问题,用以评定抑郁病人的主观感受。评分标准是先把20个题目分数综合相加,得出总分,再转换成百分指数,即:指数=得分/总分×100%,百分指数采用四级评分法得出结论。一般来说,指数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的关系如下:指数在50%以下属于正常范围(无抑郁症状);指数在50%~59%属于轻度抑郁;指数在60%~69%属于中度抑郁;指数在70%及以上为重度至严重抑郁。

自制的乐山市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问卷一共有17个问题,包括人口学变量信息、单位有没有开展过减压活动、基层干部释放压力的方式、从哪些地方获得过压力疏导的教育、心理压力的感受、有没有进行业余锻炼及业余锻炼的时长次数等内容,通过了解这些内容考察基层干部掌握心理压力方面的基础知识情况。

组织基层干部进行座谈会和实地调查,主要考察基层干部目前的生活状态及心理状态的如下方面:经济压力、物质生活满意度、文化生活满意度、职业声望、家庭幸福感、压力来源及干部对这些方面的建议等内容。

(三)统计方法

将所有问卷统一发放,要求被调查人员按照时间和作答要求填写问卷,不得与他人讨论或者不受他人影响。在30分钟内完成问卷并统一回收、复核。统计时先剔除无效问卷(没有作答或无逻辑问卷),然后将全部数据进行列表,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年龄组中存在焦虑症状、抑郁症状者的比例和频数,检验水准α=0.05。

二、调查结果

(一)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7份,其中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96%。调查对象包括全市市直机关、各区县在职干部,在区域上具有代表性;调查对象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包括党委政府、公检法、事业单位等部门,在工作岗位上具有代表性;在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学历、政治面貌、工作年限等方面也没有对基层干部进行明确的限制,因此在总体上符合调查应具有随机性和代表性的要求。

在回收的192份有效问卷中,人口学变量信息结果如下:男性96人(50%),女性96人(50%);已婚145人(75.52%),未婚47人(24.48%);25岁以下10人(5.21%),25~35岁91人(47.40%),36~45岁77人(40.10%),46~55岁14人(7.29%);中专及以下2人(1.04%),大专7人(3.65%),大学本科161人(83.85%),硕士及以上22人(11.46%);共青团员6人(3.13%),预备党员3人(1.56%),中共党员164人(85.42%),群众14人(7.29%),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5人(2.60%);工作1~5年38人(19.79%),工作6~10年49人(25.52%),工作11~15年65人(33.85%),工作16~20年19人(9.90%),工作20年以上21人(10.94%);调研员(含副职)2人(1.04%),乡科级领导(含副职)85人(44.27%),主任科员(含副职)17人(8.85%),科员及以下88人(45.84%)。调查对象心理压力信息基本情况如下(见表1)。

(二)SAS与SDS评定结果

在回收的192份有效问卷中,根据SAS总评分评定结果,SAS总评分<50分有140人(72.92%),轻度焦虑(SAS总评分50~59分)有36人(18.75%),中度焦虑(SAS总评分60~69分)有14人(7.29%),重度焦虑(SAS总评分≥70分)有2人(1.04%)。根据SDS总评分评定结果,SDS指数<50%有32人(16.67%),轻度抑郁(SDS指数50%~59%)有68人(35.42%),中度抑郁(SDS指数60%~69%)有89人(46.35%),重度抑郁甚至严重抑郁(SDS指数≥70%)有3人(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问卷调查中,男性和女性的焦虑和抑郁状况整体相差不大(见图1)。

问卷结果显示,已婚基层干部的抑郁状况稍微严重于未婚基层干部的抑郁状况,但已婚基层干部的焦虑状况明显比未婚基层干部的焦虑状况严重(见图2)。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层次的基层干部焦虑状况基本相同,但年龄较小的基层干部抑郁状况比年龄较大的基层干部抑郁状况更加严重(见图3),这种情况需要我们警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问卷结果分析

本课题在以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自制的乐山市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问卷为基本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与200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到一些部门进行了实地调研。根据调查研究资料,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研究分析结果。

1.基层干部的总体心理状况不佳,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的比例攀升以及职业倦怠情绪强烈。基层干部焦虑症状较少,但比例在上升。焦虑是指在日常情况下,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和恐惧,可在几分钟之内达到顶峰。焦虑会干扰人的日常活动。根据问卷调查显示,192份有效问卷中,有焦虑症状的有52人,占总人数的27.08%。据座谈了解,90%的基层干部认为自己虽然焦虑心态不长久,但随时都会焦虑。基层干部的抑郁心态占比大,不容忽视。抑郁是指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对生活丧失兴趣的状态。基层干部如果长时间处于高压情况下就会产生抑郁症状,抑郁症状长期得不到调整就会变得敏感、多疑。问卷显示,有160名基层干部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占总人数的83.33%。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这种情绪表现为丢三落四、得过且过、没有工作状态、对工作没有热情,在工作中没有职业成就的期待感,打不起精神开展工作。根据座谈了解,50%的基层干部认为自己存在心理疲乏的问题,这导致他们自己在工作中出现职业倦怠情况。由此看来,基层干部的心理状况存在的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但是各方面对此还没有引起重视,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缓解。

2.基层干部的总体身体素质不佳,主要表现为缺乏业余体育锻炼、身体不适频发以及休息时间少。体育锻炼功能强大,能增强心肺功能、健身塑体、舒展身心、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等。根据问卷调查显示,虽然基层干部都有进行业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但是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短、次数少。每天进行体育锻炼31~59分钟的基层干部占28.65%,每天进行体育锻炼60分钟以上的基层干部占15.63%,每天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基层干部仅占总数的3.65%。缺乏体育锻炼会使人的身体素质变差,身体不适频发。93%参加座谈会的基层干部表示,长时间在办公室办公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比如腰痛、胸闷、憋气、腰椎间盘突出等;95%的基层干部认为基层工作压力比较大,比如乡镇单位需要24小时待命,压力较大导致脱发严重甚至秃头、体重上涨、白发、神经性皮炎、胃病等;70%的基层干部认为本单位的工作需要随时加班,有时候甚至加班到凌晨2—3点钟,长时间加班导致睡眠不足、内分泌失调等,身体机能明显下降。在座谈会上,大家普遍表示加班情况整体比较多,没有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基层干部总体身体素质有待增强。

3.基层干部总体生活状态不佳,主要表现为减压活动少、减压方式不当及人际关系有待改善。根据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可以发现,基层干部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对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适,采用减压方法释放压力。但是调查显示,相关部门对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不足,28.65%的基层干部反映自己单位从未开展过减压活动,73.44%的基层干部反映自己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疏导教育。在减压方式上,基层干部的选择也各有不同,65.10%的基层干部选择干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释放压力。面对高压力的情况,基层干部有时会借助外物缓解自己的不安心态。29.69%的基层干部会选择用药物、香烟抑制不安情绪,甚至个别基层干部会选择一些较为极端的方式来释放压力。在压力大但同时减压方式不当的情况下,人就会产生烦躁等负面心态,情绪会变得不稳定,对周围人的态度会变得恶劣。在座谈交流中,部分基层干部表示自己压力大时对朋友、家人、同事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基层干部压力大且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缓解压力,长此以往个人状态就会变差,外在表现就是因为情绪不稳而破坏人际关系,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

三、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探究

社会学和心理学普遍关注普通人群的心理健康,认为公务员群体一般光鲜亮丽、社会地位高,心理状态都是高水平的。但是往往公务员群体特别是基层干部由于种种因素而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易发群体。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对填写问卷的基层干部进行座谈交流,实地调研区县、乡镇基层干部,归纳总结出以下五种影响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的状况。

(一)累加的工作任务与个体强迫症压力的冲突

通过深入座谈和实地调查了解到,当前基层部门的工作任务不断累加、考核标准逐渐提高使基层干部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高压状态。大部分基层干部认为基层工作细节多、量大,所负责的工作琐碎,加班是常有的事情。基层干部的言行举止要受到群众的关注,处处都要考虑自己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工作对群众的影响。部分基层干部认为现在基层部门编外人员流动频繁,正式编制少,工作量大,为了完成工作只能“没日没夜”地干,需要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同时,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基层干部对自身的要求过高,做事追求完美、需要反复检查,因此产生个体强迫症。个体强迫症不断累加,对自身要求越来越高,从而牺牲大量休息时间试图将工作做到十全十美。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会产生一些的心理困惑,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二)社会文化的压力与自我消极情绪的冲突

基层干部工作偏重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一般倡导干部要默默无闻,做群众的服务者和贴心人,要求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在工作上追求的是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和造福人民的无私情怀。根据座谈交流和实地调查了解到,虽然一部分基层干部已经意识到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但大部分基层干部在社会文化氛围和舆论引导下还是重视追求自己的社会价值,还没有足够地重视个人的心理问题,从而造成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得到真正缓解。另一方面,基层干部由于工作繁重、重复工作多,感觉工作没有乐趣,从而产生一种无奈和抵触感,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在工作中打算得过且过、撞钟度日。

(三)晋升机会的渺茫与保障机制不足的冲突

受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一些基层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后过分追求职位晋升的速度而忽视了实际的自身情况。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层部门在干部职位晋升上考察要素更多、标准不断细化并且更加严格,在此情况下基层干部的职位晋升压力比较大,心理压力也更加严重。据座谈交流了解,少部分基层干部晋升空间狭窄,有的10年没有晋升过,有的8年没有晋升过。不仅如此,基层干部在工作中也缺乏充足的后勤保障。据实地调查了解,部分基层单位虽然会在干部24小时值班时提供休息室,但这些休息室男女混住,周转房也未落实;部分基层单位经费不足,出差的交通费、电话费等需要基层干部自己垫付,基本保障不足。正向激励不到位导致部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动力不足。

(四)工作压力增加与照顾家庭时间减少的冲突

基层干部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工作比较繁琐,这就决定了基层干部必须在工作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5+2”“白加黑”的工作节奏成为基层干部普遍的工作状态。基层干部工作繁忙,家庭活动参与较少,无暇顾及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伴侣缺少关心和关怀,对子女缺乏照顾和教育。而工作压力大也使得未婚男女缺少时间和精力解决个人婚恋问题。由此可见,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致使其在照顾家庭方面的时间大大缩短,不仅对基层干部的家庭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对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五)基层工作繁琐与问题干预机制不全的冲突

社会在不断进步,工作在不断细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不断增强,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基层工作繁琐复杂、工作交叉领域多、专业人才缺乏,基层干部不得不来回于不同领域的工作任务之中。与此同时,基层部门时常出现任务积压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不得不聘请编外人员参与基层部门的相关工作。然而,由于编外人员工资待遇低、缺乏公积金保障等原因,基层临聘工作人员流动频繁,新人还未熟悉工作便已辞职,基层干部的工作量不断加重。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基层干部表示,在工作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单位并不重视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干部的心理关怀不足甚至没有,也没有建立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机制,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缓解。

四、缓解基层干部心理压力的实践路径

压力不可避免,但压力过大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要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减轻基层干部的心理压力,缓解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本课题组通过借鉴先进的实践经验,结合座谈和调研结果,针对乐山市基层干部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大方向和小举措上探索缓解基层干部心理压力的实践路径。

(一)在个人层面,基层干部要丰富自身精神世界,提升应对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能力

1.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工作信心。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积极请教领导和同事,加强与群众的沟通,畅通干部与群众沟通渠道,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价值观、权力观,端正工作态度,在工作中正确展现自我价值,做到实干肯干能干,实现人生价值。要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坚持人岗匹配原则,科学评估自身优缺点,树立良性竞争意识,发扬优点、补齐短板,消除可能影响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要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取得更突出的成就,增强自信心,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避免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2.合理调控情绪,保持健康心态。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认识到心理健康与人的发展密不可分,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才能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抵制各种消极情绪的影响。要努力进行自我调节,破除思维定式,心态开放地对待所有的人和事,不断深化认识、开阔视野,防止和纠正不健康的心理倾向。要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锻炼坚强意志,增强心理耐受能力,直面困难、永不言败,在挫折与困难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实现自我成长。要树立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以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和宣泄负面情绪,珍惜生活、热爱生命,寻求更加充实的自我。

3.学会调节方法,加强自我关心。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缓解精神疲劳和久坐带来的身体伤害。据座谈了解,大部分基层干部因为加班频繁,无法利用大块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种情形下,基层干部要树立一种“时间是挤出来”的观念,采用碎片化时间舒缓筋骨,比如在办公室久坐可以起身进行一些拉伸活动,饭后可以走路消食、午休后可以跳几分钟放松操,将空余时间利用起来。要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比如书法、下棋、音乐等,陶冶高尚的情操,做到一张一弛、劳逸结合。要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客观评价、深刻认识自己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做到自立自强、保持真我。

(二)在组织层面,要建立关心干部心理问题的工作机制,充分关心关怀基层干部

1.转变基层工作作风,做到“加减得当”。要推动工作精简化,适当减少开会次数,尽量控制开会的时长,提倡开短会、讲短话,避免用会议落实会议、层层叠加会议,让会议占据大量的工作时间,使基层干部缺乏将工作落到实处的时间和精力。要避免经常性填报表格、重复上报材料等情况。建立信息数据平台的目的是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但实际却出现线上线下双重填报资料的“无用功”。要探索在技巧上做“加法”,在工作量上做“减法”的工作作风。要学会合并同类项,优化评价督导项目,完善绩效考核、目标考核的内容和方式,避免基层干部陷入“应对”怪圈而忽视工作实践。要创新工作方式,探索适应新时期新征程的工作技巧,但也要削减或者去除不适合实际的方式方法,减少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

2.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畅通基层晋升渠道。相关部门要适当增加基层部门的编制数量,适当放宽学历、年龄的限制,真正选拔能干事、肯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人才进入基层,多给基层新人锻炼实践的机会,促使其快速成长、独当一面。要通过提升待遇、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关怀关爱等途径增强基层干部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减少基层人员流动频率,确保基层工作顺利开展。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重视专业技能培训和综合技能培训,促使基层干部迅速适应电子化时代,提升干事创业的本领,增强基层干部的干事信心。要畅通基层晋升渠道,把领导岗位、重要岗位的选任比例向基层倾斜,着力选拔踏实肯干、经过基层磨练的优秀干部到领导岗位上去。要完善基层干部考评激励机制,量化基层干部的工作表现,加大对工作实绩的考核力度,把考核结果与职级晋升密切联系起来,实现人尽其才、竞争上岗。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人文关怀关爱。要健全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预防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在干部进入工作岗位的前期、中期、后期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管理,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跟踪服务,提升基层干部的心理素质。要把心理素质列为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内容,对基层干部的心理素质进行常态化测试,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提升基层干部的心理抗压能力,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基层干部要及时跟进干预。要提高对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重视,把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和工会工作体系,把心理素质建设作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展现基层单位的人文关怀,落实公休制度和定期体检制度,在阶段性加班加点后要安排调休和补休,让基层干部有时间放松身体和精神,以更饱满的热情迎接下一步的工作。要对长期扎根基层、做事认真负责的基层干部给予表彰或奖励,工作中的出行、住宿等费用要及时按规定报销,逐步消除“不值得”“无意义”等不良心理。要在基层干部生日、患病或年底时给予一定的关心关怀,定期组织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生活的热情。要建立和完善谈心谈话制度,每位行政干部应当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之余真诚、耐心地与基层干部交流谈心,以达到调适谈话对象心理的目的。

4.塑造基层良好形象,改善社会刻板印象。要充分利用本地媒体平台,比如官方网站、主流媒体、官方抖音、线下宣传栏等渠道,大力宣传在基层默默奉献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打造基层干部的正面形象,加深群众对基层干部的正确认识。要及时澄清影响基层干部形象的不实报道,减少基层负面影响,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让他们在后续工作中没有心理包袱。要解决形式主义问题,鼓励基层干部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的内心想法和现实需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在群众心中树立光辉的基层干部形象。要落实基层干部工作的容错纠错机制,主动帮助基层干部纠正偏差,消除负面影响,树立正面积极的形象。在严格要求干部的同时做到厚爱干部,让他们放心大胆工作,让他们创新工作方法谋求工作实绩。

5.开展心理知识宣传,建立心理援助系统。要广泛开展心理学基本知识和心理压力调适方法的宣传,可以通过单位网站、官方媒体、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微视频、专家授课等方式传播心理知识,引导基层干部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强化精神卫生意识,帮助基层干部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学会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调适心理压力,提升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素养。要建立单位内部的心理援助系统,建立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档案”。针对基层干部出现的心理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和措施,还可以在单位内部建立减压中心,提供减压歌曲、减压面包、减压运动等,让基层干部及时调节好心情,防止心理亚健康的出现,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对于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并且较为严重的基层部门,有条件的可以适当考虑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对基层干部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提供服务,做到即遇即询,消除基层干部的心理疑惑。同时,还可以借鉴EAP服务模式,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咨询服务,注意避免泄露干部的个人隐私,提供更能被基层干部接受的服务方式。

(三)在外部干预层面,要充分发挥各种平台的作用,建立健全问题干预机制

1.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作用,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美国心理辅导专家Gladding曾说,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6]。党校(行政学院)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具有提供心理服务的平台优势,党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也是领导干部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7]。应充分发挥党校的独特优势,结合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实际情况,开展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和心理健康服务一体化建设。对于党校尤其是基层党校而言,每个主体班次都是围绕不同的干部群体展开的,比如新提拔干部、新录用公务员、中青年干部等,他们有鲜明的共同特点和个性特质,所以党校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培训更适合采用团体辅导。要确立靶向培训目标,以自我认知、自我成长、信任精神、团队精神等作为培训主题,设置系列团体辅导课程,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引导学员在创设情景中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掌握科学的情绪调控方法,提高基层干部压力管理的能力。在培训方案的选择上,依次以不同主题开展培训,层层递进,帮助党员干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发挥机关工会的服务作用,为基层干部提供多渠道的心理援助。机关工会是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的服务作用,为基层干部提供多样化的心理服务。上级部门要根据工会的实际工作情况,适当增加工会专项会费,用以服务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工会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配备工会委员会人员,依托单位硬件设施和文化设施开展经常性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深入打造“职工之家”。工会要带头建立并完善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打造“居家+单位”相结合的心理疏导机制,方便快捷地满足基层干部的心理服务需求。同时,工会还应该探索创新线下心理健康服务方式,可以开展心理沙龙、吐槽大会、身心舒缓SPA、单位交流联谊、茶话会等活动,丰富基层干部的业余生活。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打造专门的心理健康图书馆,购买有关心理健康的书籍和资料供职工阅读;还可以开设简易茶吧、交流室,为职工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帮助他们以更加积极的状态高效率完成工作。

3.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指导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是一项专业化、复杂性的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基层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这个方面,首先要打造功底扎实、业务熟练的专业教师队伍。要加大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引进专业的心理学人才,适当增加心理学兼职人才,对“半路出家”的心理辅导教师要强化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鼓励教师不断强化对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素质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提升专业素养。可以聘请教育和卫生健康方面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教师深入基层调研,也可以利用课堂互动学习和课余时间交流的方式,了解基层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状况,促进教学相长和学学相长。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安排相关专业人才挂职锻炼,深入一线积累素材,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要建立本地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档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青年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帮助青年教师迅速了解和熟悉工作特点,尽快转变自身角色,逐渐成为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化人才。有效利用集体备课磨课制度,利用团队智慧,听取团队意见和建议,提升课程质量,打造优质好课程。鼓励青年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完善青年教师的考核激励机制,在物质和精神上适当给予青年教师一定的奖励,增强青年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其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不断提升其心理健康服务的水平。针对团体辅导培训专业的教师队伍,可以在本区域的单位系统内加强业务交流和分享,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和分享会,不断提升教师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打造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戴晓曙.关心关爱干部心理健康的实践创新[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1).

[2]中共中央.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EB/OL].(2018-11-01)[2023-11-02].

https://www.gov.cn/zhengce/2018-11/01/content_5336680.htm.

[3]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EB/OL].(2023-10-15)[2023-11-02].https://www.gov.cn/zhengce/202310/content_6909281.htm.

[4]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35-237.

[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

[6]樊富珉.团体辅导与危机心理干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4.

[7]李朝波.探索在党校建立领导干部心理服务平台[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1):34-37..

[收稿日期]2024-03-04

[作者简介]周德秋(1994—),女,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助教;赵庆远(1968—),男,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副县级干部;陈渝丹(1997—),女,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助教。

[基金项目]2023年度乐山市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规划课题“新时代乐山市基层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项目编号:SKL2023D20)。

猜你喜欢

乐山基层干部心理健康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乐山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介绍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食在四川,味在乐山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