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助力乡村振兴多维路径研究
2024-06-15谭海红李文嘉
谭海红 李文嘉
■摘 要: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不仅在于培养学生,更在于引导学生开展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师生资源、创新资源等优势,服务社会的发展。本研究结合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具体服务本质,探讨实践教育基地助力乡村振兴的四条路径,提出发挥实践教育基地“1+N”—“N+N”的作用,通过提升农民素质与技能、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乡村振兴;多维度路径
■课 题: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依托扶贫产业建设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基地的研究与实践——以J职院在A镇建设的扶贫产业劳动教育基地为例”(项目编号:MKS20118)的研究成果。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不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发展,而是文化、生态、组织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振兴。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将教育和实践相结合,最大化利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的场域空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也能够依托实践基地,发挥出“1+N”—“N+N”的作用,依托学生、教师以及企业等多元主体,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帮助农民提升自身的素质与技能,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本研究旨在通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及作用的发挥,探索出一条多维度的乡村振兴路径,希望通过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套可行、有效的乡村振兴路径,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提升农民素质与技能,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一)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与创新能力
实践基地在提升农民素质与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基地可以依托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组织农民参加职业技能课程,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实践基地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技能竞赛、创新活动等形式,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例如,可以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科技创新大赛,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品质;实践基地还可以通过开发农村创业孵化项目,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和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成功创业,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培养农民的终身学习意识与职业规划能力
为了提升农民素质与技能,实践基地应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将农民培训纳入教学体系,通过设置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培训课程,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践基地应倡导农民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他们的职业规划能力,使他们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实践基地还可以组织各类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行业专家、成功农民等分享经验,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和创业精神。在此基础上,实践基地应发挥“1+N”—“N+N”的作用,即一方面通过实践基地培养学生,使其在实践中提升自身能力;另一方面,学生、教师、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农民培训,形成协同培养机制。例如,学生可以在农民技能培训中担任助教或辅导员,将所学知识传授给农民;教师则可以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农民有机会接触到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
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一)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
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各实践基地可以通过自身平台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实践基地可以依托其资源和优势,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科学研究,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基地进行现代农业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实践基地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企业负责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高职院校负责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共同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和完善,通过实践基地,可以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二)探索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进程中,实践基地能够整合资源,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实践基地可以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培养中坚力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基地的实践中,可以接触到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这将有助于学生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教师通过科研和技术服务,支持农业技术进步;企业则通过与实践基地的合作,引入新技术、新产品,共同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实践基地可以与企业合作,发展订单农业,根据市场需求种植产销对路的农产品,企业可以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改进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实践基地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农业产业链的拓展,比如农产品加工、包装、营销等环节,通过创新链式服务,提升农业附加值。实践基地还可以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农业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通过农事体验、农业观光等方式,吸引游客,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三、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一)挖掘乡村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基地可以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和资源,开展乡村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学生和教师可以深入乡村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挖掘其内涵和价值。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基地,参与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项目,比如乡村的传统手工艺、民俗活动等,通过实践活动,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学生、教师、企业等多元主体可以共同参与乡村文化的传承,形成协同合作机制。例如,学生可以参与乡村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教师可以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实践基地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比如乡村文化节、传统手工艺展览等,激发乡村文化的活力,提升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践基地还可以推动乡村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比如,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乡村的文化资源进行整理和保存,使其得以长期传承。
(二)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提升乡村文化影响力
在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实践基地可以通过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提升乡村文化影响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实践基地可以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和资源,开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研发和培育。学生和教师可以深入乡村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资源,将其转化为具有市场潜力的特色文化产业。例如,可以开展乡村传统手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乡村特色旅游的策划和推广等。实践基地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共同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例如,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乡村特色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四、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一)推进农业绿色生产,保护乡村生态环境
在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助力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中,实践基地可以成为农业绿色生产的孵化器,通过推进农业绿色生产,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生态支撑。实践基地可以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和资源,开展农业绿色生产的研究和推广,学生和教师可以深入乡村了解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探索更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例如,可以研究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技术,并将其推广给农民,帮助他们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实践基地还可以通过举办农业绿色生产培训和讲座,帮助农民提升环保意识和绿色生产能力。例如,可以举办农业绿色生产知识讲座、农业环保技术培训等活动,吸引更多农民参与,提高他们的绿色生产水平。
(二)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实践基地可以通过多维路径助力乡村振兴,其中,构建美丽乡村,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是重要的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实践基地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实践基地开展乡村生态环境的调查和研究,了解乡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为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实践,通过实际劳动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乡村道路的清扫、绿化带和公共设施的维护等实践,提升乡村的环境质量;高职院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通过实际劳动,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遗产。
五、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一)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实践基地可以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和资源,开展乡村治理体系的研究和推广,学生和教师可以深入乡村,了解当地的乡村治理状况,探索更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例如,学生可以研究乡村治理结构、乡村治理机制、乡村治理政策等技术,并将其推广给乡村治理者,帮助他们改进乡村治理体系。同时,学生、教师、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形成协同合作机制。例如,学生可以参与乡村治理体系的实践项目,担任助教或辅导员,将所学知识传授给乡村治理者;教师可以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为乡村治理者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可以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乡村治理者有机会接触到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
(二)加强乡村组织建设,推动乡村组织创新发展
乡村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健全的乡村组织体系,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发展。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实践基地,培养乡村组织建设的带头人和骨干,通过开设培训课程和进行实践指导,提升乡村组织成员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乡村发展。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乡村组织合作,共同实施乡村振兴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乡村组织建设的经验和方法,推动乡村组织的创新发展。高职院校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乡村组织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实际劳动提升乡村组织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高职院校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乡村组织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乡村组织的信息传播和服务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乡村组织的制度建设,提升乡村组织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实践基地加强与乡村组织的交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乡村组织开展交流合作活动,促进乡村组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推动乡村创新发展;引导学生参与乡村组织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提升乡村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六、结束语
本研究围绕发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作用,探索出多维度的乡村振兴路径,包括提升农民素质与技能,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需要注意的是,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面共同参与和推动,后续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主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责任,以及如何形成协同合作的机制。同时,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资源和条件存在差异,因此,也希望其他研究者进一步探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新海,马瑾.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学生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南方农机,2024(5).
[2]汪丽娟,胡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研究[J].村委主任,2024(2).
[3]郑芳.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3(12).
[4]刘美娟,侯旭晖.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创新探索:以政校企合作为例[J].农村实用技术,2023(10).
[5]邵佳靓.高职教育赋能共同富裕的耦合机制、内生逻辑与路向选择——基于劳动教育视角[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
[6]余乐.农业高职院校“耕读兴乡”路径分析与研究[J].现代农机,2023(3).
(作者:谭海红,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文嘉,山东师范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