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疗法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24-06-09朱玉荣

新课程 2024年8期
关键词:外化怪兽头发

文| 朱玉荣

叙事疗法是一种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心理疗法,摆脱了将“人”作为心理问题的主体的治疗观念,而是将“事”作为解决问题的钥匙,通过倾听心理问题学生的描述与叙事,在心理老师的引导下找到“叙事”中存在的认知问题,将问题外化,帮助学生从“消极叙事”走向“积极叙事”,唤醒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从而让学生获得生活和学习的意义。

一、问题外化:找到心理问题发生的内在逻辑

在心理健康叙事疗法中,心理老师需要采用“问题外化”的方式,让学生在抽丝剥茧的叙事中感知“个体”与“问题”的分离,在对话中了解“问题”不是内在的“实体”,而是可以克服、可以战胜的外在“客体”,从而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好地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如小A 是一名六年级学生,在“小升初”考试的压力下,他常常为英语考试感到焦虑不安,觉得自己英语既听不懂,又读不出,总是担心在“小升初”考试中英语会拖后腿,无法进入自己想去的中学。这样的焦虑与不安开始影响了他正常的学习、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心理老师运用“叙事疗法”来帮助小A 解决心理问题。首先,心理老师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从小A 的兴趣爱好入手,聊一聊他的周末生活,两人逐步建立起信任关系,然后逐步将其内在的心理焦虑外化出来。

师:小A,我听说你最近怕上英语课,更担心参加英语考试。可以和我谈一谈吗?

小A:我觉得上英语课的时候,一个个单词就像“怪兽”一样在我眼前跑来跑去,老师读英语单词的时候,有些发音我总是读不准。只要我一张嘴读单词,周边就有同学笑话我。

师:那考试呢?你能继续分享一下吗?

小A:考试的时候,我总感觉选择题不好选,选这个也对,那个也对,不清楚选择哪一个。每次考完试,老师准备发试卷时,我特别担心,害怕没考好。我觉得自己太笨了,老师讲的语法我总是混淆。

师:那你拿到试卷后,你不清楚的选择题,最终都做对了吗?

小A:虽然大部分都做对了,但是不知道原因。我总感觉我就是“蒙”对的。

师:这么看来,你“蒙”得还不错。听了你的讲述,你觉得英语就像一个“大怪兽”,是吧?

小A:是的,我觉得英语就是“大怪兽”。它在我想背诵单词的时候就跑出来,在我大脑中跑来跑去,使我无法静下心来背单词;在我考试时,它好像又出现在试卷上,使我心烦意乱,无法作答。

师:我听明白了,英语学习中就有一个“大怪兽”在阻挠着你。只要我们赶跑这个“大怪兽”,你的英语学习就能够顺利了,是不是?

小A:是的。以前我怕天黑,走夜路时总是担心有“鬼”,后来我胆量大了,再也不怕走夜路了。我相信,慢慢也不会再怕“大怪兽”。

在心理老师与小A 的对话过程中,小A 逐渐感受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大怪兽”不是来源于自己,而是源于英语课程的外部。这样他就有了战胜这个“外在”“怪兽”的勇气。在小升初考试来临之前,在英语老师的帮助下,小A 同学逐步克服了焦虑情绪,不再担心大英语课,也不再害怕英语考试。后来,小A 在小升初考试中获得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也顺利进入了心仪的中学。在这个过程中,心理老师通过将内在的抽象情绪外化为具象的问题,有利于小A 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从而战胜焦虑情绪,走向正常而积极的英语学习。

在进行问题外化的过程中,一是教师要获得学生的信任,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在学生娓娓道来中将叙事内容引向问题。心理老师要善于通过叙事找到儿童生活中的积极因素,通过话题的引领,逐步指向问题。二是教师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方式,让内在的问题与学生个体分离开来。通过有趣的比喻,生活中常见的物象作为外化的客体,从而让学生产生能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避免将内在的问题继续进行抽象,影响问题外化的结果。三是在问题外化的叙事中,教师要抓住儿童心理问题的关键,因人施策,循序渐进,不断深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帮助儿童实现问题的分离。

二、独特结果:发掘叙事过程中的积极因素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叙事疗法,本质是让儿童处于中心地位,强调“人”的个体价值,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通过让儿童“叙事”,发掘其生活中独特之处和积极面,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如小B 同学比较内向,觉得身边没有什么好朋友,在班级存在感比较低,日积月累,就产生了心理问题。当心理老师和小B 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后,将其情绪问题外化,教师就可以和小B 共同去寻找他生活中的“独特结果”,这些独特结果将在解决他的心理问题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师:小B 同学,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荣耀时刻”,你能分享一下吗?

小B:有一次在拔河比赛中,老师让我站拔河队伍的第一个,带领我们班男生和邻班男生拔河。在比赛中,虽然我摔倒了,但是我迅速起身,带领我们班获胜了。

师:看样子你很有责任担当呀。比赛结束,老师是怎么夸你的?

小B:老师说我在困难面前能坚持不懈,既是“大力士”,又是“大将军”。

师:是呀,在拔河比赛中你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是能迅速爬起来继续比赛,并且获胜了。说明我们只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就能战胜困难。

小B:是的,看来面对困难,只要我们不怕它,就能够战胜它。

师:这样的“荣耀时刻”,还有吗?

小B:我想起来了,还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演示了几张甲骨文图,我们班同学都不认识,我感觉有点像我认识的字。我犹豫了一下还是举手了,结果我全部答对了,老师夸我知识丰富。

师:真了不起,你不仅知识渊博,涉猎广泛,还拥有挑战的勇气,这就是你的价值。

小B:有一次在劳动课上,老师带领大家去浇水,同学们用饮料瓶装水,我却抱着一个2.5 公斤的水桶去浇菜,我整整浇了四行菜。虽然我很累,但是我看到菜苗都喝足了水,感到很高兴。

师:看来,你的力气除了用在拔河比赛中,还用在劳动中,你们一定收获了很多劳动果实吧。

小B:是的,我们班的劳动基地产的西红柿最多,黄瓜最嫩,豆角最长。同学们都夸我们班劳动基地上的蔬菜长得好。

师:你看,这样的丰收景象不就是你浇水的功劳吗?回去是不是还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了劳动果实呀?

小B:是的,老师让我们把黄瓜抱回了教室,还让我清洗后发给大家,大家吃得可开心啦。

师:你看,在这些活动中,你是不是收获了快乐,是不是收获了友谊,是不是展示了特长。以后,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就可以和小朋友去一起劳动,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好不好?

小B:好的。

随着对话的进行,小B 同学不断回忆生活中的“荣耀时刻”及独特结果。既有课堂上的,也有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荣耀时刻”,这些内容累加起来,使小B 同学感受到自己虽然在生活中有不足的地方,但是也有很多“荣耀时刻”,这些“荣耀时刻”帮他形成了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找回了自信,发现了自己的内生价值。

在叙事疗法中,寻找“独特结果”是重要的一环,需要心理老师不断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记忆,唤醒其积极的情绪,使其获得内生动力的发展。

三、问题重构:走向健康成长的崭新生活

在叙事疗法中,进行问题重构,就是在分析学生叙事内容、叙事结构的重构中找到其中蕴藏的积极元素,形成符合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需要的价值认知,引导学生积极行动,走向健康的生活。如小C 同学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她由于天生卷发,常常为自己的头发感到自卑,她觉得自己和别人长得不一样,因而变得有些孤僻。叙事疗法的第三阶段是“问题重构”,能够引导小C 同学走向积极生活。

师:我注意到你最近似乎有些不开心。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吗?

小C:就是因为我的头发。我的头发是卷卷的,我不喜欢这样。我希望我的头发能像其他同学的那样直直的。

师:我明白你的感受。可以告诉我更多关于你头发的事情吗?比如,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头发和其他人的不同?

小C:从我记事起我的头发就是卷卷的。小时候我还觉得挺好看的,但是长大后,我开始觉得卷发很麻烦,而且也不好看。

师:我理解你的感受。卷发确实需要更多的时间打理。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卷发也有它独特的美呢?

小C:是吗?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师:是啊,每个人的头发都是独一无二的。你看,很多理发店都写着“理发”“烫头”。知道吗?烫头就是让自己的头发变得蓬松。卷发有它特有的蓬松感和弹性,这是直发没有的。而且,很多人都很羡慕卷发的人呢,因为他们觉得卷发看起来很有个性。

小C:真的吗?

师:当然是真的。不信你可以去问问你的同学或者老师,看看他们是怎么看待卷发的。也许你会发现,卷发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小C:嗯……那我试试看吧。

师:我之前也听说过很多关于卷发的故事。有些人一开始并不喜欢自己的卷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学会欣赏并爱上了它。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有一天你也会爱上你的卷发呢?

小C:嗯……可能吧。但是现在我还是觉得它有点难看。

师:我理解。改变自己的看法和态度需要时间和过程。不过,你有没有想过尝试一些新的发型来让你的卷发看起来更加漂亮和健康呢?

小C:没有想过。我一直都是用同样的方式来打理我的头发。

师:我们可以一起探索一些新的方式来打理你的卷发。比如,你可以尝试学一些简单的卷发造型技巧。这样,也许你会发现你的卷发其实可以变得更加美丽和动人。

小C:真的吗?那我试试。

师:当然!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打理你的卷发,并让你变得更加自信和美丽。记住,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和爱护自己的独特之处。无论你的头发是直的还是卷的,都是构成你独特个性的一部分。所以,不要因为头发的样子而否定自己的价值。

小C:我明白了。谢谢老师。

在问题重构中,教师引导小C 同学从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卷发,在新的视角下,小C 感受到自己头发的独特之美,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她也明白了有的人喜欢卷发,有的人喜欢直发,有的人甚至通过烫发的形式,让头发变卷。问题重构需要从外化的话题中找到行动依据。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三次活动引导小C 在生活中认识卷发。一是理发店基本上都有烫发的服务,这就是满足部分人想让头发变得蓬松卷翘的要求。可见,在生活中,喜欢卷发的大有人在,这既是社会上流行的一种发型,也是人们自己的审美。二是可以问一问身边的人,如老师和同学,看看他们对卷发的态度。与周边熟悉的人对话,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内在情绪压力。在听取老师和同学的观点后,帮助小C 重新认识卷发的问题。三是提供支持策略,“探索一些新的方式来打理你的卷发”,这样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从认知走向行动,感知卷发的美丽与魅力。

总之,在叙事疗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发展水平,引导学生将“人”与“问题”进行分离,从而帮助儿童更好地发现问题,认识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叙事支架,减轻学生的自责与负面情绪。在外化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将问题引向一个“实体”,让学生找到问题的来源与解决的方法,从而支持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过上幸福的童年生活。但是需要注意,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对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精彩瞬间、独特结果的理解还不够全面,特别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难以深刻理解事物背后的逻辑关系,这就需要心理老师根据儿童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重构故事,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外化怪兽头发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我的头发『断了』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有一个怪兽
失眠这个小怪兽
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剪坏的你可以这么办
头发
小怪兽长成大怪兽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