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评”一体化引领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以Unit 3 My friends 教学为例

2024-06-09文|

新课程 2024年8期
关键词:教—学—评角色扮演语言

文| 凌 艳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教师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评”一体化理念逐渐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指导原则。“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调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有机结合。教学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整体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还要将语言学习与实际情境、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本文以PEP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 My friends 为例,具体阐述如何设计与实施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体教学。

一、整体解读教材单元

在教研Unit 3 My friends 时,教师可以明显看出其结构设计旨在通过综合的教学方法促进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本单元的教学设计以“Meet my friends”为主题,采用了语篇研读的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文化认知。教学内容围绕五个核心语篇展开,涉及从日常对话到故事阅读的多样文本类型。

What:本单元包括五个语篇:介绍新朋友的日常交流、深入了解朋友的对话、通过故事理解友谊以及绘本阅读。每个语篇都是为了围绕“朋友”这一主题展开多角度的探讨。

Why:选择朋友作为核心主题是为了触及学生的生活实际,促进他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并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友方式。这样的主题不仅贴近学生生活,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How:教学过程通过文本再构和情境创设,激活学生对知识的联结,实现知识的整体性和结构化学习。课堂活动从理解、应用到创新逐步展开,旨在使学生在理解语篇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最终在创新练习中掌握结构化知识。

二、整体制订单元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它直接指导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框架下,以“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为指导,针对Unit 3 My friends 制订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学习理解类目标:能够通过本单元学习理解并掌握关于朋友的基本词汇,包括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等。

应用实践类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朋友词汇,参与实际的口头表达和书面交流,并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词语进行准确的表达;能够书写朋友介绍的短文,运用正确的语法和丰富的词汇,展示书面表达的水平。

迁移创新类目标:能够将学到的朋友描述知识迁移到其他情境,并创新性地应用语言表达;能够通过语篇学习,加深对朋友的认知与理解,树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弘扬友善的传统美德。

三、单元教学过程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

在学习理解类活动阶段,教师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主题,学习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学习活动一:John’s new friends

Students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guess: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目标定位:教师以学生对话篇章的理解和表达为目标,让学生猜测John 和mum 的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验证猜测让学生初步感知朋友的多样性和友谊的珍贵。

评价效果:

教师观察学生运用词汇和语句进行交流的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点评和反馈。

(设计意图:在“John’s new friends”课时教学步骤中,创建一个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实际交流的学习环境。以此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和交际能力。此外,通过对学生的即时观察和口头反馈,教师能够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语言应用能力,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教学设计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友谊的深层次理解,还强化了他们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体现了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有机结合。)

学习活动二:Mike’s good friends

Students guess:Who is Mike’s good friend?

Mike:I have a good friend.She is...She has...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英语句子和相关图片内容相符性的判断能力;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和细致观察能力,通过“猜一猜”的游戏,帮助他们在实际语境中应用英语;提高学生对连词和否定词等语法结构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学习活动:教师首先出示一张Mike’s friends 的图片,然后通过猜谜语的形式让学生来猜一猜谁是Mike 最好的朋友。最后邀请学生描述图片。其他学生需仔细倾听并观察图片,判断描述是否与图片内容相符。如果发现不符,学生需尝试纠正句子。为提高活动的挑战性和教学价值,教师教授含有“but”“not”等连词和否定词的句型,促使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练习这些句型。

评价效果: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反应速度,评估他们对语言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如同伴间对纠正句子的反馈,可用于增进学生间的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和相关句子,学生需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判断它是否准确描述了图片内容。这有助于检查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他们在理解形容词、连词和否定词等语言元素方面的准确性。)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

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学生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进行问答、交流、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

学习活动一:Who is he?

My friend is quiet/strong/thin.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应用于实际对话情境中,通过“演一演”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对日常会话内容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学习活动: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将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来应用他们所学的语言知识。活动开始时,教师将介绍背景,即Mike 需要向John 介绍自己的好朋友。接着,学生会分成小组,准备Mike 和John 之间的对话,其中涉及介绍朋友的各种细节,如个人信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然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互相扮演Mike 和John,实际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互动对话。在角色扮演环节,扮演Mike的学生需要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详细介绍他的好朋友。最后,每个小组将选出代表进行班级展示,全班学生和教师观看并提供反馈。这种模拟和实践的方式,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其应用能力。

评价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来评估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注意学生在介绍人物时使用的词汇、语法结构和准确性;观察学生在对话中的流畅性、清晰度和自信度;评价学生在交流中的互动能力和倾听技巧,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注意学生是否能够生动有趣地呈现角色。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在安全的学习环境中尝试和实践,提升口语表达和倾听理解能力,提高参与度和学习兴趣。班级展示环节让学生在更广泛的听众面前展示自己的语言能力,提升自信心,同时通过同伴和教师的反馈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

学习活动二:Listen and draw

Students draw their own parents on paper and describe the appearance in the drawing themselves.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听描述并将其转化为视觉图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描述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习活动:教师播放一段描述某人父母的录音,学生仔细聆听;学生根据听到的描述,在纸上画出爸爸妈妈的模样;完成画作后,学生轮流向同学展示自己的画,并描述画中人物的特点和听录音时的理解。

评价效果: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专注度,了解他们在听力理解方面的进步;通过学生画作的创造性和细节丰富程度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描述准确性;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来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自己的画作,学生有机会练习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对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三)迁移创新类活动

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学生将所学知识在新的语境中进行创新运用,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

学习活动一:Who is he/she?

My friend has short hair.He has a big green bag.Who is he?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新的语境中应用,如将描述人物特征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到实际情境中;鼓励学生创新地表达个人观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活动:模拟一个寻找朋友的场景,每个学生轮流描述自己的朋友,其他学生根据描述猜测是谁;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特定的描述找到某个人,并分享各自的策略。

评价效果: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与同学的互动情况;评估学生在描述人物特征时所使用的语言准确性和流畅性;考查学生是否能在描述过程中展现出创新思维,如使用独特的词汇或者构造新颖的句型。

(设计意图:本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角色扮演和团队合作,综合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创造力和社交技能。活动强调实际语境中的词汇运用,鼓励学生在创新项目中展现个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活动二:Rabbit and her friends

体会动物朋友之间的团结合作,感悟友情的力量。

教学目标:借助图片和核心语言理解、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朗读并表演故事,简单表达带给自己的启发和感悟;制作一个朋友相册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学习活动:教师展示关于“Rabbit and her friends”的图片和故事核心语言材料,学生通过图片和文本来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教师分配角色,让学生朗读并表演故事中的对话,可以通过分组或全班参与的方式进行;每个学生制作一个关于自己和朋友的相册,包括照片和简短的描述,在班级内展示、介绍自己的相册。

评价效果:评估学生在理解和复述故事内容方面的能力,以及他们在朗读和表演中的语言流畅度和准确性;观察学生在分享启发和感悟时的创造性和个性化表达;评价学生在制作相册时的创意、细节关注以及在展示时的交流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中的团结合作和友情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社交技能,同时强化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相册展示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要求教师注重各教学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设计并实施目标、活动和评价相统一的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以教定评,将评价融于教学,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在实施教学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观察、提问、追问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根据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架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做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猜你喜欢

教—学—评角色扮演语言
角色扮演游戏
语言是刀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