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58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性分析

2024-06-08马海涛付亮彭东王玲燕窦士树范永胜蒋志凯朱红彩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10期
关键词:农艺性状

马海涛 付亮 彭东 王玲燕 窦士树 范永胜 蒋志凯 朱红彩

摘要 [目的]为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58在黄淮海南片麦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9—2022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海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新麦58的农艺性状和品质、产量构成、丰产性、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新麦58 在国家冬小麦品种黄淮海南片水地組3 年试验中成穗率较高,有效穗数为638.59万穗/hm2,穗粒数 33.90 粒/穗,千粒重 43.44 g,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264.6 kg/hm2,比对照增产5.68%,增产点率100%。品质结果达到强筋小麦品质标准。产量三要素相关性和直接通径系数结果均表明,穗粒数是影响新麦58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生产上应保证适量的有效穗数,主攻穗粒数,稳定千粒重,进一步挖掘新麦58的高产潜力。

关键词 新麦58;农艺性状;丰产性;产量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10-002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0.00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New Wheat Variety Xinmai 58

MA Hai-tao,FU Liang,PENG Dong et al

(Xinx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Xinxiang, Henan 453000)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a new wheat variety Xinmai 58 with high quality and strong glutenin the southern wheat area of Huang-Huai-Hai. [Method] Based on the data of regional test and production test of Water Land Group in south Huang-Huai-Hai area of the national winter wheat variety test from 2019 to 2022, we analyzed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quality, yield composition, yield and correlation of Xinmai 58. [Result] The heading rate of Xinmai 58 was higher in the 3-year experiment of Water Land Group in south Huang-Huai-Hai. The effective panicle number was 6 385 900 panicles/hm2 with 33.90 grains per ear, 43.44 g thousand-grain weight, 9 264.6 kg/hm2 average yield of production test. The yield was 5.68%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nd the increase point rate was 100%. The quality result reached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strong gluten wheat. The quality result reached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strong gluten wheat. The correlation of three factors of yield and direct path coefficient showed that grains per ear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Xinmai 58. [Conclusion] We should ensure proper effective ea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grains per ear, stabilize the 1 000-grain weight, and further explore the high-yield potential of Xinmai 58.

Key words Xinmai 58;Agronomic character;Fertility;Yield correlation

作者简介 马海涛(1980—),男,河南新乡人,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工作。*通信作者,副研究员,从事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及成果转化等工作。

收稿日期 2023-06-05

小麦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小麦单产潜力是保障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1]。新品种选育是进行品种改良的基础,育种的主要目的是育成在生产上具有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是鉴定品种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条件下的特征特性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品种审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4]。

新麦58是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周麦32为母本、新麦26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后用系谱法定向选育而育成的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 20230055),该品种在多年多点试验、区试试验及生产试验中表现出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好、优质强筋等突出优点。为加快新麦58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进一步挖掘其高产潜力,笔者根据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对新麦58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该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及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数据来源

试验数据来源于2019—2021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海南片水地组区试试验及2021—2022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海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其中,2019—2020年度新麦58同组参试品种共18个,22个试点;2020—2021年度新麦58同组参试品种共14 个,23个试点;2021—2022年度新麦58同组参试品种共7个,23个试点。对照品种为周麦18,3年试验共68个点次的产量及农艺性状数据。

1.2 试验方法

各试点试验设在当地有代表性的田块,区域试验采用统一田间试验设计,3 次重复,小区面积13~15 m2,新麦58在晚播组,播期10月15—25日;生产试验为2次重复,小区面积不小于150 m2,新麦58在早播组,播期10月5—15日,参试品种随机排列,全区收获,田间肥水管理同当地大田生产。

1.3 数据分析

采用 Excel 2003进行数据收集整理;采用DPS v9.01对产量构成三要素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5]。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麦58产量构成分析

产量构成三因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决定小麦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6]。由表1可知,在区试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新麦58的平均有效穗数为 638.59万穗/hm2,变异系数为 8.85%;对照品种周麦18的平均有效穗数为577.32万穗/hm2,变异系数为8.57%。2020—2021年度区域试验和2021—2022年度生产试验中的有效穗数较2019—2020年度区试试验稍高一些,但是整体差异不大,说明年际间有效穗数变异不大。3年试验中新麦58平均有效穗数均高于对照品种周麦18。3年试验中新麦58的平均穗粒数为33.90粒,变异系数为10.68%;对照品种周麦18的平均穗粒数为34.01粒,变异系数为9.01%;3年试验中新麦58的平均千粒重为43.44 g,变异系数为6.83%,周麦18的平均千粒重为47.62 g,变异系数为 5.76%。根据国家冬区黄淮海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新麦58的成穗率较高,有效穗数为638.59万穗/hm2,穗粒数 33.90粒/穗,千粒重 43.44 g,产量构成三因素协调,年际间变化小、稳定性好。

2.2 新麦58丰产性分析

由表2可知,2019—2020年度区试试验中新麦58平均产量为 8 394.6 kg/hm2,较对照增产3.26%;22点汇总,18点增产≥2%,比对照增产≥2%试点率81.9%,居晚播组区试18个参试品种的第11位。2020—2021年区试试验显示,新麦58最高产量为9 964.5 kg/hm2,居晚播组区试14个参试品种的第8位,23点汇总,20点增产≥2%;2021—2022年生产试验,新麦58最高产量10 771.5 kg/hm2,平均产量9 264.6 kg/hm2,比对照增产5.68%,汇总23点全部增产,增产点率100%。在3年试验中,新麦58参加汇总的试验点有68个,增产点61个,增产点率89.7%,表明该品种具有较好丰产性和较高的产量潜力。

2.3 新麦58品质分析

2019—2021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连续 2年对区试试验中的新麦58进行品质检测,主要品质性状指标均达到强筋小麦标准(表3)。由表3可知,2年平均值蛋白质(干基)16.21%,吸水率61%,湿面筋35.1%,稳定时间29.9 min,拉伸面积156 cm2,最大拉伸阻力690 E.U。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新麦58达到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标准。

2.4 新麦58农艺性状分析

新麦58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2年区试平均全生育期223.7 d,成熟期比对照周麦18早熟1.3 d,幼苗半匍匐,长势较壮,分蘖率强,成穗率较高,抗寒性较好,后期熟相较好,黑胚率平均1.6%,平均株高79.8 cm,平均倒伏程度≤3级或倒伏面积≤40%的试点率为100%。容重807 g/L,达到粮油检测容重测定一级分类标准[ 7 ]。2019—2021年度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白粉病。新麦45在2年区试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中田间综合表现及抗病性较好。

2.5 产量三因素相关性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新麦58的产量形成特性,对产量三因素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产量构成三因素与产量均呈正相关,穗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穗粒数是制约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千粒重、有效穗数。有效穗数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负相关,说明有效穗数的增加制约千粒重和穗粒数的提高,产量构成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高产栽培管理构建合理群体,使群体与个体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新麦58的高产潜力。

通径分析把相关系数分解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通径分析较相关分析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和影响[7]。由表6可知,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穗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有效穗数、千粒重。间接通径系数分析显示,千粒重通过穗粒数对产量的间接正向效应最大(P=0.091 4),穗粒数通过千粒重对产量的间接正效应次之(P=0.031 9);有效穗数通过穗粒数和千粒重、穗粒数通过有效穗数、千粒重通过有效穗数对产量均是间接负效应,其中有效穗数通过穗粒数对产量的间接負效应最大(P=-0.102 5),表明产量构成三因素中,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相互制约作用最大,其次是千粒重和有效穗数。

3 结论与讨论

品种区域试验是一个品种审定和推广的主要依据。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新麦58是一个具有高产潜力的丰产稳产、优质强筋品种。研究发现,新麦58 在2年区试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中成穗率较高,有效穗数为638.59万穗/hm2,穗粒数33.90 粒/穗,千粒重43.44 g,3年试验点有68个,增产点61个,增产点率89.7%,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 264.6 kg/hm2,比对照增产5.68%,增产点率100%。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对于高品质的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日益增加,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河南省启动“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将发展优质小麦摆在首位[8-9]。对2年区试多点混合样进行品质测定,结果显示新麦58达到国家强筋小麦品质标准,将是面包生产的理想原料和增筋增效、配麦配粉的重要供给品种,同时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对促进面粉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0-11]。

小麦的产量是多个农艺性状共同作用的结果,产量优势主要体现在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这3个因素上[12]。对产量相关性分析及直接通径分析进行研究,结果均表明穗粒数是影响新麦58产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新麦58的产量,应以增加穗粒数、稳定千粒重和有效穗数为主要目标。有效穗数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有效穗数与穗粒数、千粒重之间相互制约,同步提高单产很困難,要协调好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对新麦58号在3年试验中的产量三要素的分析可知,在生产中通过适量播种保证适当的有效穗数,以增施拔节肥来促花、保花,提高穗粒数,加强后期田间管理稳定千粒重;同时优质强筋小麦规模化生产,专收专储,利于纯度和品质的提高,确保实现优质优价、高产高效[13-14]。

参考文献

[1] 田中伟,樊永惠,殷美,等.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根系改良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J].作物学报,2015,41(4):613-622.

[2] 吴曹阳,梁诗涵,邱军,等.基于连续12年国家苦荞区域试验的中国苦荞品种选育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9):3878-3894.

[3] 李世平,张哲夫,安林利,等.品种稳定性参数和高稳系数在小麦区试中的应用及其分析[J].华北农学报,2000,15(3):10-15.

[4] 苏秋芹.花生新品种龙花163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191-195.

[5] 唐启义.DPS 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21-312.

[6] 芦艳珍,马乐,杨三维.山西南部旱地区试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20,48(12):1876-188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粮油检验 容重测定:GB/T 5498—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8] 刘艳喜,秦毛毛,周正富,等.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379的品质及其稳定性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9,48(12):30-36.

[9] 陈晓杰,张建伟,范家霖,等.国审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郑品优9号[J].中国种业,2021(6):117-119.

[10] 张承毅,吕建华,毛瑞喜,等.山东省优质小麦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J].种子科技,2020,38(22):3-11.

[11] 王志龙,于亚雄,杨金华,等.抗条锈小麦新品种云麦75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0(1):61-64.

[12] 王汉霞,马巧云,田立平,等.小麦新品种京花12号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J].种子,2020,39(5):124-126.

[13] 王志龙,程加省,杨金华,等.小麦新品种云麦74丰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作物研究,2019,33(6):543-546.

[14] 杨海峰,朱坤,屈涛,等.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45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22(4):80-82,109.

猜你喜欢

农艺性状
种薯芽位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效应
种薯芽位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效应
粘土土质下定位施氮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不同土层碱解氮分布的影响
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从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测定分析远志药材商品品规和良种选育的合理性
不同群体密度对绿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不同花生品种系光合特性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