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药剂师干预对医院合理使用中药的效果

2024-06-08罗思婵罗广云刘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13期
关键词:药剂师不合理处方

罗思婵,罗广云,刘敏

1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药剂科,广州 510220;2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广州 510220;3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广州 510220

中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具有温和的药性、较小的不良反应和良好的疗效等特点,因此被广泛接受和采用[1]。近年来,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出现了许多利益冲突和其他问题,其中临床用药不合理的问题越来越突出[2]。中国的中医药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其注重辨证论治,注重寻找疾病的根本原因以解决问题。对于相同症状的患者,中医医师开具的处方可能存在差异,而整个处方的取药过程都需要中药药剂师的参与。药剂师需要对处方进行严格的审核、中药的调配和发放,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以确保药物质量和疗效。因此,中药药剂师在中药处方审核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提升中医药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基于此,本研究针对中药药剂师干预在医院合理使用中药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1000 张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中药处方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且符合中医诊断结果。排除标准:西药处方;一般资料不全。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

1.2 方法 依据是否予以中药药剂师干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0 张。

1.2.1 对照组 未予以中药药剂师干预,予以常规药物管理:根据患者病症和检查结果出具处方后,并对患者开展用药指导,告知具体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等。

1.2.2 观察组 予以中药药剂师干预:①加强培训:医院相关部门应做好对中药药剂师的培训工作,对中药处方的审核流程进行统一和规范。定期组织讲座,对药剂师进行中药相关知识的培训,内容可包括中药种类与性能、分辨方法、配伍禁忌等。充分发挥中药药剂师的审核作用,当收到医师开出的药方之后,中药药剂师首先要对药方进行审查,包括有无配伍禁忌、煎煮方式是否合理、剂量是否适当等,如果出现了错误,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对其进行纠正。②将药材调配好统一熬制后分发给患者。③询问用药史,询问患者在服用中药期间是否服用西药,针对同时服用西药的患者,应告知中西药同时服用的注意事项,如分开服用,间隔时间应确保在30 min以上,保证药性。另外,为了使患者能够正确用药,避免错误用药引发的不良反应,药剂师可以将用药常规问题写成并打印出来,制作成温馨提示,放在发药台显眼位置,供患者查阅。④健康教育,明确服药期间注意事项,主要包括饮食、用药等方面,告知患者在服药的同时,要注意不能喝酒、不能吃辛辣食物,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给患者解释食物与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患者的认识,学会控制饮食,防止因为饮食不合理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从而影响疗效。⑤定期开展中药处方用药咨询服务,针对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答,如效果不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解除患者疑虑,提高用药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处方不合理应用率 主要包括配伍不当、煎煮方式不当、剂量不当、适宜症不适宜、药物标准不规范、诊断不规范、书写不规范等。

1.3.2 对比患者药学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药学满意度调查问卷,信度效度:0.82,总分100 分,满意:80~100 分,基本满意:60~79 分,不满意:≤59 分,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

1.3.3 对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其他。

1.3.4 对比患者药物费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记录两组患者药物费用以及退药、误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处方来源妇科180 张、骨科120 张、内科110 张、其他科室90 张。观察组中,处方来源妇科190 张、骨科110 张、内科120 张、其他科室80 张。上述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1 比较两组处方不合理应用率 观察组剂量不当1 张、适宜症不适宜1 张,对照组药物标准不规范4 张、配伍不当3 张、剂量不当3 张、适宜症不适宜2 张、煎煮方式不当1 张、诊断不规范1 张、书写不规范1 张。观察组处方不合理应用率为0.40%,低于对照组的3.0%(χ2=10.113,P=0.001)。

2.2 比较两组患者药学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分别为420 例、77 例、3 例,对照组分别为300 例、180 例、20 例。观察组药学满意度为99.4%,高于对照组的96.0%(χ2=12.861,P<0.001)。

2.3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消化系统2 例、神经系统1 例、其他1 例,对照组消化系统4 例、神经系统3 例、呼吸系统2 例、其他3 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低于对照组的2.4%(χ2=4.065,P=0.044)。

2.4 对比两组患者药物费用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药物费用少于对照组[(416.21±20.34)元vs.(675.10±18.57)元,t=210.187,P<0.001]。观察组发生退药1 例,未发生误用;对照组退药7 例、误用5 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2%vs.2.4%,χ2=9.430,P=0.002)。

3 讨论

中药在中医药防治疾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临床治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在中国,中药材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凸显。中药根据生产工艺可以分为中成药和中药材两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政府呼吁人们更加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中药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中国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随着中医在公众中的广泛传播,人们对其发展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中医药温和、不良反应小,具有调理身体机能的特点,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中医热”[5]。在中国医疗专业中,中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中药的合理应用是该领域的一个难题。由于中药种类繁多,同一属下的中草药在性质上也相似,这增加了临床合理应用的困难。这使得医师在开具中医处方时常常会出现混淆、模糊等情况,进而导致中药的不合理应用。研究表明,强化中药师对药方的管理可以减少不合理应用,提升中药的药效,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研究通过对当前中医方剂不合理使用现状的剖析,发现以下问题:第一,药物用量不适当。如,在治疗虚寒性胃痛时,白芍和桂枝的配伍比例未达标准,导致使用药量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功效。与庄秀清等[6]研究结论一致。此外,方剂中药物用量过大,可能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不良反应,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严格控制药物用量可以有效提高药效,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第二,中药煎煮时用具不合理。一般来说,中药的煎煮最好使用砂锅,因为砂锅由硅酸盐组成,具有高稳定性,不易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不影响药材的药用价值。此外,砂锅受热均匀,煎煮时水分不易挥发。而不锈钢锅、铁锅、铝锅等在煎煮过程中可能与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危害患者身体健康。第三,药物配伍不合理。根据中医理论,药物配伍应该是同时服用两种或更多的药材,当药材产生协同效应时,其效果会增强;当药材产生对抗效应时,其效果会减弱。如,生姜和黄芪会互相制约,效果会减弱。第四,药方上没有标注准确的药材成分,医师对药材成分和性质认识不足,导致药材成分出现偏差,无法治疗疾病,甚至对患者造成伤害[7]。如果没有准确写出药材的用量,会导致用量不足或超量,无法达到治病目的。如,用“个”来表示药材的用量,让药剂师只能凭经验调配药材,容易造成搭配失误。医师在药方上缺乏脚注或太过简单的脚注,使患者难以理解药方。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师对中医用药行为的介入,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在临床医师和患者之间,药师是连接两者的桥梁[8]。为确保临床用药准确度,药师除了监督临床医师用药,还要加强对患者用药的指导。此外,药师还需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清晰了解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的配伍问题,确保临床安全用药。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处方不合理应用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4%、0.8%、0.2%,均低于对照组的3.0%、2.4%、2.4%;观察组药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药物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药剂师在临床中药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分析原因为:合理使用中药的关键是加强中医药师管理,开展药学服务,以有效降低中医不合理应用率,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这为中医药在医院的推广和实施提供了明显积极作用。具体原因在于,中医药师能够介入解决配伍不当、煎煮方式不当和用药剂量不合理等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作为医师和患者之间的桥梁,药剂师在临床工作中承担着监督医师用药的重要职责,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此外,中医药师还需不断充实自身专业知识,全面了解各种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和不合理配伍的内容,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9]。在本次研究中,中医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意识得到了强化,并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不合理情况的发生。先对处方进行了审查,及时纠正了不合理情况[10]。对于合理处方,在发放药品时向患者进行明确说明,让患者清楚了解中药煎煮顺序,并提醒患者平时需要注意问题和服药禁忌,以便及时解答患者疑问,增强患者的药物安全意识,提高药学满意度。这对于降低不合理用药率及治疗成本有很大帮助。

综上所述,中药药剂师干预在促进医院合理使用中药中起到了积极影响,提高处方合理率,减少不良事件,提高中药用药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学满意度。

猜你喜欢

药剂师不合理处方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药剂师星星狐
人间处方
何时结婚都不晚
何时结婚都不晚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处方
有处方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