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春潮
2024-06-05吴亚强
吴亚强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海口是很热闹的,当时我上小学,1992年海南举办首届国际椰子节,学校老师便组织我们上海口参观游玩。那时还没有高速路,车子颠簸着奔到海口用了将近两个小时。当时海口市成为海南省经济特区省会才刚满四年,是全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朝气蓬勃充满干劲,城中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众多建筑拔地而起,大楼鳞次栉比,阳光照耀着街头敞着领口奔忙的淘金人。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路追逐玩耍穿过海口人民公园,当时海口公园里是有动物园的,本想去看一下孔雀,但要收门票所以没进去。临近中午,我们在海秀路的一间简易饭店解决午饭,饭店屋顶是铁皮做的,粗壮的铁梁上悬挂着几个大吊扇,呼呼地吹着风,老板娘很胖,腰间绑着一个鼓鼓的钱袋子。饭店挤满了人,已没地方坐,许多人用塑料盒装着饭菜站在店门外吃。我点了一份地瓜叶,打了一盒饭,胖老板娘要了我七块钱。我费了一些劲钻出饭店,与小伙伴们一样把饭菜放在街边花池的石栏上,蹲在地上吃了起来。饭店前的人很多,人行道上能休息的地方都坐着人,或是放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午饭后,我们挤到街边观看首届海南国际椰子节的花车巡游,车子装饰很漂亮,有椰子树,有天涯海角等雕塑,不过我还是喜欢看穿着黎苗服装的美丽姑娘,因为她们不断向我招手,那笑容真是太诱人了。椰子节的活动一直持续到晚上,夜里的海口在节日的烘托下分外妖娆,特别是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彩灯,让人眼花缭乱,流连忘返。海秀路望海楼大酒店从楼顶悬泄下来的彩灯犹如瀑布般气势磅礴,光彩耀人,照亮了每个人心中的海口城。
1996年我怀着梦想来到琼山市府城(今海口府城)读书,让我更加亲近海口。当年从府城到海口市区随处可见停工的楼盘,也就是半拉子工程,一栋栋竖在那里,像是脱了皮的树只剩下骨架子。但是这些并没影响当地人的生活,府城的文庄路和忠介路依然热闹非凡。文庄路与忠介路,分别以海南四大才子中的丘濬和海瑞的谥号命名,这两条有着悠久历史的马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衬托出府城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文庄路是明清两代琼州府衙门的所在地,路两边古建筑颇丰,清朝琼州最富盛名的书院——琼台书院就坐落在此,当地政府还制作了一块刻着“琼台福地”牌坊立在这条路上。当年文庄路边有间电影院,就在琼山工人文化宫内。1997年的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风靡全球,为了看这部电影,我从饭钱中节省出10元买了两张夜里10点后场次的影票,本来约好了一个女同学,可当我在女生宿舍楼下等她时,她穿着睡衣下来,揉着双眼用海口话对我说:“我累了,要睡觉!”(用海南话说),看着她转身离去,我有点惆怅,回到宿舍拉起我的上铺到文庄路把电影看了。为此,我那上铺兄弟一连感谢了我好几天。
学生时代口袋没啥钱,但每到周末也喜欢闲逛,走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府城忠介路。忠介路形成于明朝时期,当时称为镇台前街,民国时更名为忠介路,路旁至今还保存有半截古城墙,道路两侧连着许多古街巷,巷弄中藏着不少幽深老宅和历史遗迹。从府城中山路进入忠介路,人流便密集了起来,路两边商店林立,物品琳琅满目,路边挤满摆摊的小贩,有卖水果、卖小吃、卖衣服的,也有修手表、修BB机、看相算命的等等,路上来往人群络绎不绝,人流鼎沸声、车笛声和商店里飘散出来的流行音乐声混交在一起,弥漫了整条街,这种浓郁的商业味儿,一直荡漾到夜里。晚上的忠介路灯火璀璨,路上川流不息的行人和穿梭在人群中的车辆汇在一起,杂乱而又热闹非凡。临近中山路的电影院大楼顶上有间露天舞厅,充满节奏感的舞曲从楼顶洒下,挑动着过往的人们,我也曾被吸引上去过,把门售票的是个中年男人,他可能看我像书生,要两元钱便让我进去了。过后,我无意中向大我一届的我上铺兄弟说起上舞厅的事,他不屑地瞟了我一眼说,忠介路的那些投影厅半夜里放映的影片更精彩。我问,有什么精彩的?他脸上泛起一丝诡秘的笑道,引人入胜,懂吗?说完还拍了拍我肩膀。海南有句 “九十九岁也要问一百岁”的古训,我当时就觉得大我一岁的上铺兄讲话很有内涵。在府城读了几年书,我终究难成大器,末了还是回到家乡。
时光荏苒,一晃十年过去了。2009年单位派我到海口跟班学习工作一年,又一次与海口亲密接触。那年八月我乘车过龙昆南立交桥,旁边的楼盘悬挂着促销横幅,标价六千元一平米,我心里嘀咕,海口房价也太贵了。过龙昆南沿着龙昆北上滨海大道,往东行驶到钟楼,钟楼南面便是海口老城区。从新华北路进入老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摆在路口中间一块崭新的石碑,上面刻着: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口骑楼老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我学习工作的单位就在这条新华路的南端,这片区域人文景观颇为丰富,工作之余我喜欢漫步在这些老街坊巷中,感受着这里历史和现代交融的气息。
步入新华南路原海南日报社大院内,这里已没有了当年繁忙的景象,树荫下摆放着一排沾满灰尘的各式摩托车,有的已是锈迹斑斑,与旁边停靠的小轿车形成了鲜明对比,海口限摩后这些摩托车便成为一堆废铁了。那会儿我的海口同事闲聊时谈得最多的是买什么品牌的小车,海口马路也就是那几年间塞进了各种小轿车,路面变得充实了。报社对面有一条巷道通往居仁坊,這里住着海口老城的居民,沿着巷道往里走你会发现里面有一所中学——海口市十一中,这是一所没有运动场的麻雀学校,守门的校警与我交谈时,骄傲地说,这里曾经红火过,九十年代各种夜校在此办班,学外语的、学计算机的等等,楼下排满了自行车和摩托车。
走进居仁坊巷弄中,踏着古老的青石板路,在灰墙黛瓦的旧式老房与水泥钢筋的新式小洋楼间穿行,感受古今风物。居仁坊古时称之为马房村,明朝时驻军屯马之地,清朝和民国时期不少名流大户在此居住,为此地增添了许多传奇色彩,行走其间能看到明朝初年的马房水井,清末的太阳太阴庙,民国时的中山纪念堂等文物古迹。在悠长逼仄的巷道中缓缓而行,常会有一些新发现,从庭院中探出头的几枝三角梅,种在居民家门口的一两株金桔,小巷转角处香火旺盛的土地公庙……一切是那么的淳朴自然。
沿着蜿蜒的小巷往北走,出口处与西门市场相连,在本地人心目中新华南的西门市场和博爱南的东门市场是老海口的标志。西门市场里卖菜卖鱼卖肉卖杂货的摊位就摆在街道两侧,人得从摊位中间挤过才行,路边有不少经济饭店和早餐店,在这里能吃到美味的海南猪脚饭、黑芋梗猪血汤、海口腌粉等。西门市场临近新华南路一段是古玩街,很有特色。夏天的晚上在西门市场新华南出口处还能吃到香甜可口的海南清补凉。
夜里的海口老城充满了另一种风味,人群熙熙攘攘,来此游玩购物者众多,解放西路尤甚,这条老街夜里不同时段有不同的买卖,晚八点到十点大街两边店铺灯火辉煌,迎接着四面八方的来客,街道上一些婆姨蹬着人力三轮车载着游人穿插其间;十点后路边商店陆续打烊,这时摆地摊的小贩开始冒出街面,他们出售着各种生活用品或是精致的小玩意儿,逛晚市的大都是刚下夜班的商店员工或是公司职员;深夜十二点,大街上吆喝声四起,敲击铁锅的铛铛声,煤气炉发出的呼呼炉火声,喝酒行令的笑骂声……此时的解放西是夜宵的海洋。炒一盘尖椒海螺,一碟炒粉,一条甜醋鱼,几瓶啤酒,三两朋友聚在一起就能侃到天亮。喧闹声一直持续到黎明时分,而这时路边的早餐店已出现忙碌的身影,街头传来几声电动车的鸣笛,又启动了解放西路热闹的一天。
过了解放西沿新华路北走,能看到海口老城最早的商业街中山路,道路两旁耸立着充满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步行其间有种穿越历史时空的感觉。距中山路不远便是得胜沙路,得胜沙路因抗击倭寇而得名,路中间有一座修建于清末的冼夫人庙,至今香火繁盛。走过得胜沙就能看到竖立在新华北路入口处,刻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海口骑楼老街”的石碑了。
在海口学习工作一年,闲余时我访遍了海口老城区各个角落,这里历史遗迹、人文风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一年也是海南建设史上关键的一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7月我结束了在海口的跟班学习工作生活,乘车经过龙昆南立交桥时,抬头又看见旁边楼盘悬挂的巨大广告条幅,我想海口作为海南的火车头,即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2010年后隨着小轿车的普及,我也经常驾车出入海口,这几年海口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做了许多工作,街道干净整洁,城市更加美丽迷人了,处处显出现代大都市文明的气息。今天的海口正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全世界面前,在自贸港建设中它将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祝福你——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