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2023)暨第四届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工作坊会议综述

2024-05-30杨雨晨

高校社科动态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逻辑现代化

杨雨晨

(阜阳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为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阜阳师范大学于2023年10月28日联合举办了中国式现代化论坛(2023)暨第四届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工作坊。本次会议参会人员多达230人,论文集收录论文106篇,现予以简要综述。

一、会议关注热点

(一)专家主题报告阶段

王永贵(南京师范大学)就“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不断开辟新境界”问题指出:第一,我们要站在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上来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第二,从党的创建理论的角度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第三,注重多学科视角研究的广度,并加强国际政治学、党史党建学等视角的对比研究;第四,加强中西方现代化原创维度的比较研究,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之处;第五,从世界观、方法论的深度上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第六,注重地域性,加强中国式现代化与地方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杜玉华(上海交通大学)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与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首先,二者相互区别又各有侧重,改革开放针对的是传统社会,以改革破除封闭,现代化是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问题,而中国式现代化正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其次,二者互有联系又相辅相成,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动力,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是改革开放的目标引领,决定了改革开放的目标、内容、方法及进程;最后,二者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二者统一于民族复兴,并且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斗争精神。

李佑新(湘潭大学)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毛泽东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奠基性贡献”:一是奠定了党的领导力量的基础;二是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三是为中国式现代化确定了价值目标,即目标导向;四是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五是奠定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强调以和平合作的发展道路超越西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耿步健(上海师范大学)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强调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刘勇(同济大学)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黄志斌(合肥工业大学)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中的生态劳动”,阐释了生态劳动的必然逻辑、生产劳动的基本态势以及生产劳动的发展进路,强调通过人和自然之间物质良性变换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王春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析了“习近平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原创性贡献”,强调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创性贡献赋予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的时代内涵。张振(南京师范大学)论述了列宁关于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及中国实践。牛小侠(合肥工业大学)阐述了全人类命运共同价值的形成逻辑、核心内涵与实现路径。宋朝龙(北京大学)从契约平等、工具理性、伦理责任等三个方面指出了西方式现代化的积极内涵,论述了西方式现代化的实质是金融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化,阐述了金融资本的生产性积累和剥夺性积累、目前面临的危机及其深化机制,并强调金融资本主义会走向与历史对立的一面,随后得出结论,即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的内在超越,主要体现在以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代替金融资本的主导地位、对金融资本生产性积累逻辑的利用、对多种经济成分的利用等三个方面。

(二)分论坛及其他热点问题研讨阶段

1.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探析

陶林(南京医科大学)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可以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以及实践逻辑等三个角度来把握。马立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也认为这三重逻辑是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性逻辑,如何立足整体性逻辑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也是目前学术界的重要任务。张佳雨(湖南科技大学)从人本逻辑的角度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超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和初心使命是“发展为了人民”和“为人民谋幸福”,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超越了西方“人的片面异化发展”的现代化。马荣花(新疆师范大学)从传承逻辑的角度,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如何实现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两性融合。

2.关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探析

张远向(中国农业大学)指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的现代化、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村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道路的现代化等五大鲜明特色。苏弘戬(福建师范大学)认为应有效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范式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在剖析了目前乡村治理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黎格(华南师范大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农业现代化的探索,分析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并从党的领导、高质量发展、系统协同观念等三个层面探讨了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陈奕涛(华东师范大学)分析总结了海外学者关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成就、动力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3.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探索研究

不少学者关注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期探索阶段及其重要启示。梁华玮(阜阳师范大学)认为,毛泽东在土地革命阶段关于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思想为当今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历史经验。朱权辉、韩星(中国地质大学)以毛泽东所提出的推翻“三座大山”、进行“一化三改”、“四个现代化”和“两步走”战略构想等作为出发点,阐释了毛泽东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行稳致远所提供的丰富政治智慧。姜缘(中国石油大学)论述了邓小平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指出邓小平在深刻洞察国内外局势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构建“中国式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以及进一步丰富发展“四个现代化”等论述对当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关于人学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人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逻辑,将人的现代化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部分与会学者基于人学视域进行了中国式现代化探讨。赵紫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是人本逻辑,在以人民为中心的观念指导下,中西现代化推进方式的最大不同点在于是走剥夺侵略的道路还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并指出西方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在于将人异化,而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在于人的解放。韩旭(阜阳师范大学)从人学主体、人学本质和人学价值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同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于人的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丰富。谭愿(中南大学)聚焦人学本质,深刻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基本特征中所蕴含的人学意蕴。范震(中共中央党校)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重视将国家发展与人民福祉相结合,中国式人权保障实践对于全球人权治理的推进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连接中国式现代化与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的纽带。

5.关于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研究

在现代化建设中生态问题是尤为重要的问题。李繁荣(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从中西比较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特色》为题,指出了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生态困境,比较了中西方现代化的生态范式,最后从目标、价值和实践等三个维度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实现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相统一的现代化。李雪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强调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坚持以人为本,并着眼于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宏观视野,指出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相比于西方现代化的生态观,是全局视野对局部视野的超越,也是和谐自然观对从属自然观的超越,从治理手段来看也是综合治理对技术依赖的超越。范迟(郑州大学)指出应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和运用系统思维等四个方面来稳步推进中国式生态文明现代化。

6.其他方面的研究

文长春(海南师范大学)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命题》中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并发展了世界现代化的理论,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并使得马克思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这一论断具有可行性。

宋朝普(武汉纺织大学)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二者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提供了哲学根据。马铭骏(中山大学)指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发源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统筹推进了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实践探索,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人类法治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刘凯(山东大学)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阐述了新发展理念是如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议特点

(一)研究视角:广泛性

本次学术会议包括但不限于上文所总结的关于一些热点问题的研讨。与会学者还就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所蕴含的历史主动精神以及如何以更强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正义原则及世界意义、红色文化的弘扬创新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影响、中国式现代化中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等领域展开了研讨。也有学者基于生产方式变迁视角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动能和价值超越。本次会议广泛的研究视角使得学术界能够从多维度审视和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和进程,不仅促进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也有助于学术界和一般读者形成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相关论题更全面、系统的理解。

(二)研究主题:前沿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中国式现代化有着丰富内涵,其本质要求也紧紧围绕时代发展主题,并衍生出一系列前沿问题。本次会议的主旨发言和论文征集选题都紧扣时代发展前沿问题,有望进一步深化学术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热点性

通过对本次学术会议论文集所收录的论文进行整理发现,106篇与会文章中,其中有22篇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探析。较多学者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三重维度进行阐述,也有学者基于背景、理论和方法论等视域,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逻辑。除此之外,部分学者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的自信自觉、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共进逻辑、逻辑关联等角度进行论述,均是学术界乃至社会所关注的热点。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学术界的交流与研讨

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成果已取得长足进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广泛的研究视角也可能导致研究领域碎片化和一些观点难以统一的问题。不同学者之间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研究偏好,可能导致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结论各异。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以促进研究领域不同观点的整合和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关于加强学者之间的交流与研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推进。一是积极组织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学术研讨会,给专家学者提供更多平台以分享最新的学术成果,促进学术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方向和进展的了解。二是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前沿问题,可以组织跨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深入探讨相关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深入和实践推进提供多元视角。三是增加国际学术交流项目,引入国外学者的视角与研究方法,以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提高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和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二)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研究

通过对与会论文进行梳理,不难看出研究对象都较为宏观,缺少地域性研究。在我国,每个省市的发展水平并不平均,因此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举措的具体推进应因地制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聚焦于特定省市或地方的现代化进程,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不同地区在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时,往往有不同的路径和解决方案,总结不同地方现代化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为其他地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加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对比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具有中国特色。加强中西方现代化的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以及在不同文化、制度和历史背景下的体现方式,在汲取西方现代化中的积极因素的同时,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本次与会文章中涉及中西现代化对比研究的共有四篇文章,视角较为单一,亟待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市场体系、教育体系以及社会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可以从中西现代化的本质、实践路径以及价值标准等层面加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对比研究。

(四)深化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外部风险及其对策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2]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实践方式要综合考虑中国国情与所面临的外部风险挑战。当前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技术革命持续推进,大国之间战略竞争加剧,中美博弈、台海危机、东北亚核导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安全等问题都使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着更复杂、更难以预测的外部风险。对这些外部风险及其应对策略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中国式逻辑现代化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逻辑
创新的逻辑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