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性突发事件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影响及对策

2024-05-29张凇瑞鞠红岩

决策咨询 2024年1期
关键词:全球性突发事件科技

程 强 张凇瑞 万 洁 鞠红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 年来,中国持续推动科技开放合作,完善全球科技治理,取得了重要成就。在世界面临全球性突发事件的背景下,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科技创新活动日趋复杂,呈现合作领域、合作方式等发生巨大改变的新局面。全球性突发事件的爆发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巨大的冲击,例如,2019 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推动生物、信息等领域实现重大科技进步的同时,导致全球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科技创新在应对疫情中的根本支撑作用凸显,以任务为导向的合作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导致科技创新不平衡现象加剧,面向人类共同挑战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需求显著增加[1]。2022 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德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相继发布技术制裁,试图削弱俄罗斯的经济能力,停止关键技术出口。此外,持续升级的巴以局势不仅影响了中东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也影响着全球科技发展的脚步。以色列手握全世界最完整的半导体产业生态链,本轮冲突首当其冲受到震动的便是芯片等高科技领域。区域性地缘冲突的升级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冷战铁幕的拉开,国际科学合作受到猛烈冲击,或将加剧逆全球化趋势的演变。随着全球性突发事件的不断发展,全球已经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全球性突发事件需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其中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已成为构建共同体的关键所在。因此,为更好地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进一步把握全球性突发事件下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动向,需要重点关注全球性突发事件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影响,及时调整合作重点,并将加强全球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作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任务。

一、文献回顾

通过对近年来所发生的全球性突发事件进行梳理,可以为全球性突发事件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一)近年来全球性突发事件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影响

21 世纪以来,突发性公共事件在国际范围内愈演愈烈,发生的频率愈来愈高,烈度愈来愈大且时段分布极不均匀。对此,专家学者们就全球性突发事件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影响展开研究。美国提出要通过提供符合其国家价值观的人工智能治理指南和推动制定适当的人工智能技术标准,来减少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开发、测试、推广和利用的障碍,使国际科技合作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英国在新版“研究与开发路线图”中提出“可信任研究”标准,将民主、人权等因素加入对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指导与审查。这无疑提高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门槛[2]。齐琪通过实证检验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影响,研究发现中美两国的GDP 增幅对于中国高技术产品向美国的出口具有正向影响,且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对美国GDP 的影响更为敏感显著[3]。汪丽指出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科技产业价值断裂,科技人才沟通阻滞、科技转化成本增加、科技合作藩篱加固,但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有力推动科学思想的全球交流、科技资源的跨国流动、科技研究的跨域合作、科技成果的广泛传播[4]。除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带来的挑战外,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也会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造成极大影响。李群英明确表示,国家有边界,但病毒是无差别感染,因此在疫情面前世界各国需要抛却政治偏见,以全人类的安危为首要任务,共同合作抗疫[5]。如今经济面临全球化发展、各类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以SARS 和埃博拉为典型的全球性突发事件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影响程度不断加深[6]。世贸组织部分成员在2020 年末提出“贸易与健康”倡议,呼吁所有WTO成员进一步合作,建设全球供应链,促进包括疫苗在内的基本医疗用品的流动[7]。

(二)全球性突发事件下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与西方国家实行技术封锁不同的是,为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和完善,中国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市场扩大和合作机遇的最大化,提出了“一带一路”政策。欧盟在各类区域合作政策文件中,均将科技创新作为其对外政策的优先领域之一[8]。以欧洲产业界特别是跨国企业为代表,认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扩大全球市场,深化欧亚大陆两端联系,为欧洲相关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更多机遇[9]。一些中南欧和中东欧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并取得实质性收益[10]。意大利政产学研各界全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经济技术合作。葡萄牙多维度推进对华交流合作,在新材料、空间海洋技术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已共建了3 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1]。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政策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合作与发展,推动技术转移和共享,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之间的科技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利于解决全球挑战。

中国政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并且积极回应各方关切,提倡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凝聚全球抗疫力量。张清敏指出疫情的快速传播正是全球化的体现,对抗全球性突发事件考验的是人类社会合作抗疫的能力,通过全球卫生外交加强相关国家在卫生领域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才是战胜疫情的有效途径[12]。Naru Zhang 等针对如何有效监测呼吸道病毒感染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合作主体主要包括河北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研究室以及美国金博尔研究所等研究机构[13]。李爱花等基于文献计量学对国内外新冠病毒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重要研究领域包括病毒溯源、临床特征、检测与诊断、药物与疫苗研发、临床用药等,且各国研究机构合著文献占比不低,存在相关领域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14]。

上述文献以全球性突发事件为切入点,考察了全球性突发事件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影响,不难发现全球性突发事件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而言既是危机也是契机,关键在于世界各国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是否具有全球眼光。在全球性突发事件期间,世界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经济增速放缓,但同时也催生了各主体之间依托互联网技术的无接触交流模式,促进了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各类适应全球性突发事件特殊环境的新兴技术产业(领域)的产生或迅速发展,以上变化都可能影响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未来走向,因此有必要根据全球性突发事件防控新形势及时调整现有合作方案、增加全球性突发事件相关领域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减少或延缓非必要领域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二、全球性突发事件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影响

全球性突发事件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干扰,继而严重影响了我国乃至全球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工作[15]。基于国内国际大环境,现从合作规模、合作领域、合作绩效、合作方式四个方面分析全球性突发事件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具体影响。

(一)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规模的影响

全球性突发事件爆发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巨大冲击。以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以及中美摩擦为例,全球性突发事件可能引发技术封锁,由于资源短缺、供应链中断、人员流动受阻等因素,科技创新合作项目规模可能受到限制或推迟。

俄乌冲突升级后,欧洲方面中止了与俄罗斯的一系列科研合作。俄被排除在许多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之外,俄罗斯科研人员与西方科学家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显著减少,而西方的制裁措施也导致了俄罗斯科研资金短缺和科技人才流失的问题。与此同时,除了对俄罗斯科研人员和科技合作造成影响外,西方科学界也遭受了重大损失。一个显著的例子是气候科学家面临困难,特别是在缺乏俄罗斯支持的情况下,他们继续记录北极变暖的数据将面临挑战。战争爆发后,全球财富500 强公司中约有20%的企业不得不中断与乌克兰科技企业的业务外包合作,同时硅谷等地的初创企业也面临着乌克兰科技人员大量离职的困境。英国《自然》杂志刊文指出,将俄方排除在国际项目之外是一把“双刃剑”,“这会分裂全球研究界,并限制学术知识的交流,而这两者都有可能损害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以色列汇聚了500 家跨国公司、近200 家芯片公司以及全球8%左右的芯片设计人才,同时,以色列还拥有硅谷以外第二大科技生态系统,战争无疑会破坏以色列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此外,中美关系的降温对科学合作造成影响也面临进一步扩大的风险。2021 年,美国和中国研究人员之间的合著论文数量出现20 年来的首次下降,两国之间的竞争也在贸易和技术领域频繁上演。

(二)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领域的影响

遭遇全球性突发事件,众多行业遭受创伤。随着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的锐减,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领域也较为单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性突发事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例如,在新冠疫情防控阶段,中国启动了应对疫情联合研究项目,加强对医药和医疗技术的攻关,生物医药技术得到极大提升,也挽救了无数生命。在军事冲突方面,世界各国的政治动态和地缘关系持续演变,而军事能力与科技实力紧密相关,因此,对人工智能等科技行业的投资会增加。

信息在防止传染病的流行与扩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4]。全球性突发事件的爆发及蔓延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新技术的快速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领域的研发合作。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国际对抗全球性突发事件当中扮演关键角色,并在危险管理、风险防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国务院电子政务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新冠肺炎中,联合推行的“健康码”“行程码”有效为国内国际疫情跟踪、感染者追溯等提供大量数据基础。另外虽然全球性突发事件使得传统服务贸易遭受严重损失,餐饮、交通、旅游、线下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服务消费停滞不前,但值得注意的是,居家办公、在线教育、线上医疗健康等大量的线上服务需求也随之出现[6]。进而使得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成为继全球性突发事件防控外的又一大科技合作热点。

(三)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绩效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很多企业向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全球性突发事件使得部分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也不可避免地需要根据情况变化,调整其对外投资或生产的计划,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工作处于滞缓状态,科研创新合作成果稀缺。另外全球性突发事件也会使得国民经济造成重创、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下滑、企业生产被迫中断、产业链及供应链出现断裂,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资源、资金投入,进而间接造成整体成果产出不足的现象[6]。

另一方面,全球性突发事件也推动了某些科技成果的产出。例如,在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产生了诸多有关疫情防控、医药研制等方面的科研合作成果。国际科研合作推动了新冠病毒的快速诊断工具的研发,包括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为疫情的监测和诊断提供了重要支持。全球范围内的科研合作推动了多种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包括抗病毒药物、抗体疗法等。伴随疫情防控工作引申的科技合作成果还涉及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等方面。各国科学家们运用现代科技知识,积极开展科学数据和信息共享,其中“健康码”“行程码”的推出及应用无疑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重要成果。全球范围内的科研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积极开展数据共享和合作,也促进了病毒基因组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等领域的进展。

(四)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方式的影响

全球性突发事件也催生了许多新的服务模式,国际社会搭上顺风车开始寻找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方式。由于人员流动受限,合作伙伴可能更多地依赖远程协作工具和数字化平台进行合作。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现主要采取“无接触”的合作方式,科研人员交流方式由面对面转为线上交流,各国首脑领导、专家学者通过线上会议进行工作安排、信息共享、学术探讨、商业洽谈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软件应用模式的创新,使得钉钉、企业微信、Welink 等第三方会议平台在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方面变得愈发关键[6]。

全球性突发事件可能引发对开放科学的更多关注。开放科学强调共享数据、开放获取论文和透明的科学实践。在面对共同挑战时,科研团队可能更倾向于开放共享数据、方法和研究成果,以促进合作和加快科技创新的进程。同时,全球性突发事件可能促使建立紧急合作机制,以应对未来的突发事件。国际科技社区可能加强协调和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研究合作网络和应急响应机制,以提高科技创新合作的应变能力和响应速度。国际创新合作方式的数字化转变,可以充分调动各国的优势和资源,共同攻克技术难关,提高装备的性能和水平。

三、全球突发事件下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应对策略

由于全球性突发事件的冲击,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面临着短期内的挑战和延迟,这对中国和国际社会提出了一系列迫切需要应对的问题。为更好地应对全球性突发事件,减少全球性突发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现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凝聚应对突发事件合力

科技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手段。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发展面临越来越多重大挑战。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通过科技创新合作探索解决全球性问题,共同应对时代挑战。突发事件冲击,造成全球局势遭遇剧烈震荡,社会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面对危机,各国应该风雨同舟,大力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16]。应对全球性突发事件时,主动与国际组织保持良好沟通,相互分享经验,组织召集世界优秀科学家在一起共同研究交流,从而提高科研效率,携手构建全球科技共同体。

另外在国际合作行动中,应通过促进合理使用和分配资源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增强应对能力;同时联合国应担负起团结国际社会的重任,把应对全球突发事件纳入现有合作框架,支持世界组织加快和强化防范全球突发事件的专业合作,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国际机制及国际组织积极推动全球突发事件防范,及时制定相应策略,并积极推动相关项目的开展,以调动必要的资金和资源,为全球突发事件的应对提供支持。

(二)平稳经济短期波动,保证国合经费投入稳定

全球突发事件严重阻碍了国际经济的稳健发展,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全球合作对遏制全球突发事件和恢复经济至关重要。为尽可能降低全球突发事件对经济的影响、稳定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资金链,现主要从国际、国家、社会、企业四个层面提出相应建议。

在国际层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应继续同国际机构和各国政府合作,特别关注突发事件应对系统最薄弱、社会保障最脆弱的贫穷国家。提供各项快速融资贷款,协助各国应对紧急情况,为其提供急需的资金支持,并通过政策建议和技术援助提供实际帮助。在国家层面,应充分利用宏观调控工具,采取财政、货币和金融等措施来缓解经济短期波动的影响。对大中小企业实行不同程度的帮扶,适当降低税收,实施相应的临时税收和预算措施,以缓解受突发事件影响最严重领域部门的财政压力。在社会层面,应建立政府、协会和民间组织之间的协作机制,以推动全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时,需要评估成本费用,调整投资策略,并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机构的作用,促进自助、互助以及资源共享。在企业层面,应主动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全球突发事件期间出台的支持企业稳定运营的政策措施,科学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资金分配方面,按轻重缓急安排资金支付,确保资金落实到必要项目上,缓解全球突发事件期间所造成的经济压力。

(三)拓展国际合作渠道、确定国际合作重点

全球突发事件背景下,譬如疫情,各国应该争取更多的国际合作、积极寻求科技合作伙伴、拓展合作渠道[17]。应对全球突发事件,与世界组织的合作是基础,也是重点和关键。在继续与世界组织深入合作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在共同应对全球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凡是涉及邮政、电信、气象、旅游、民航、海事等国际事务,就需要与相应的联合国专门机构进行合作。当然除了在应对全球突发事件过程中开展信息分享、技术支持、业务帮助等比较直接的合作外,政策协调、政治对话、外交沟通等层面的合作也不容忽视。

另外要在现有的合作计划及项目基础上,确定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制定未来发展战略[17]。全球突发事件激起了人们对于绿色生活的向往、对于空气质量的关注,引发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思考,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数据、5G、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对此,我国应当积极倡导以科技为武器来对抗突发事件,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各领域的科技合作。主动承担牵头角色,针对全人类问题,如气候变化、生命健康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大型科学计划和工程。深度参与科技合作,并确定重点领域、设定研究课题,自信而公开地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另外,要抓住全球突发事件带来的发展契机,积极开展新兴领域国际合作,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加强数据合作共享,为多国对抗全球性突发事件提供经验和科技援助,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合作伙伴间的科研人才交流,加深与亚洲、欧洲等地区的合作交流,并提升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科技合作水平,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四)完善外专人员保障机制,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流程

人才是科技的载体、是创新的动力,特殊时期更应该保障人才利益,完善引智相关机制、为外专人才提供便利[16]。因此,政府应该创新人才引进和科技合作方式,减少人才引进限制,并根据需求设立更加灵活的科技合作和人才引进计划,在制定国际科技人才计划时,应注重平衡长期和短期的考虑,建设人才吸纳多样化机制。充分发挥现有的政府间科技双边合作机制特点,积极探索订单式的科技合作模式,通过对具体人员和项目的拆分与组合,实现灵活高效的交流合作,以作为传统中长期人才计划的有益补充。

同时对于按照工作安排需入境的外专人员,应严格做好审查工作,进行相关检测及备案,必要时可适当调整工作计划;简化工作人员办理事务流程,开通网上受理及审批通道,减少现场办理,依照弹性审批制度,部分业务可采取“先承诺后补交”的方式办理。通过权威渠道开展宣传工作、引导外国专家正确认识实际情况,安抚稳定务工人员情绪,成立专门保障部门对存在困难的外专人员及公司企业给予最大限度帮助,解决其后顾之忧,从而为员工返程务工提供保障、稳定人心。

(五)搭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平台,完善平台管理治理机制

适应时代新形势,借用先进技术,采取创新策略,搭建新平台,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必经之路。应积极搭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平台,在平台设立方面,确保平台的设立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和人才交流计划相协调,以精准化提供科技计划服务,尽量避免资源浪费;在平台架构方面,应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民间机构运营设置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平台的主要原则,支持非政府组织建立在线平台,营造良好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环境。并加强对国际智力资产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普及教育,确保运作过程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法规。同时在平台运行方式上,加快线上科技合作平台建设进程,打破人才交流的空间限制,保障交流及时高效。

在平台搭建过程中,应积极优化平台的相关管理机制,以保证在合作周期内正常开展效率、节点和流程等的管理工作,并发挥信息化的特点,使平台能够服务于线下合作,同时促进远程合作,创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平台环境。具体而言,应重点把握平台安全性、开放性、风险等方面问题。一是加强安全性管理,强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的安全性建设,采用先进加密技术提升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信息安全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措施要尽快落实,确保人才、科技合作和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安全得到保障;二是实施开放性管理,通过搭建网络撮合平台,实现具体项目中的资源整合与对接,以保障数据挖掘与精准匹配。与此同时,应利用平台便利,对合作信息进行监管,并利用数据资源优势,开展深度数据挖掘和分析工作,以提升应对全球性突发事件时的合作趋势预测和科学技术走向分析等能力;三是强化风险管理,透过全球性突发事件的发生,足以见得当今全球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并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衍生性强。因此,必须强化风险扫描能力,从而最大化缩短反应时间,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并且,要确保预案的相对完备、科学可行与动态可调整。

(六)提升资本参与度,促进科技成果有效产出

在全球性突发事件期间,产业资金短缺和产业化路径断裂是国际科技创新项目、科技成果面临的共同难题。为应对此状况,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成果与资本机构之间的联系,以进一步推动合作成果的转化与资本的有效流动,面对全球经济下滑甚至衰退的挑战,加大对已有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成果在全球投资各阶段的宣传和合作力度,促进投资基金的参与和支持,利用资本力量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发展,加强合作成果落地的推进力度,以加快其商业化进程和市场化应用。同时在现有双边或多边科技合作的框架下,充分发挥民间投资机构的角色作用,特别要聚焦于具有高科技投资偏好的那些投资机构。

其次,要进一步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成果和科研专家团队与各阶段投资基金之间的沟通合作,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加强科技成果与投资机构之间的资本衔接。鼓励创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参与科技产业发展,将市场化基金与政府引导基金有机结合,发挥杠杆效应与接力效应协同作用,稳定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目标。

最后,允许投资机构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资本出海”,即跨境投资和合作。针对处于早期阶段的部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成果,因其产业化发展能力较为薄弱,政府可以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允许并支持民间投资机构进行海外孵化,特别针对那些受到双边或多边政府认可的科技合作成果,可以考虑有条件地减少资本流动的限制,以促进其转化和商业化进程,在现行政策的支持下,可以鼓励资本提前介入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成果的孵化阶段,进而提高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绩效。

四、结语

不论是个人、地区还是国家,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都是应对世界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的共同内生需求。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已经成为各国快速获取创新资源、提升自身科技竞争能力、推动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优势科技人才和资源的整合工作,是解决基础前沿科学问题和人类共同科学挑战的共同手段。同时,得到广泛支持的技术联合攻关是国际科技交流的最佳选择,其主要途径是搭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网络和平台。当前,全球突发事件的形势复杂多变,不同地区可能面临各种不可预测的挑战和问题,其中包括公共卫生风险、自然灾害、政治紧张局势等,仅靠单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力量进行防控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全球性事件,各国必须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倡导及参与全球突发事件防控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集全球智慧寻求应对和解决方案,以全球视角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国际间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构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框架[16]。只有全世界国家及人民共同努力,才能抢先一步,取得优势,为全球的发展和进步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猜你喜欢

全球性突发事件科技
全球性肥胖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科技在线
你的全球性爱通行证
突发事件
施迈赛为用户提供全球性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