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嵌入性理论的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以漳州市为例

2024-05-24吴雅瑜余志鸿

科技和产业 2024年9期
关键词:漳州市漳州助力

吴雅瑜, 余志鸿

(1.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福建 漳州 363000; 2.中国人民银行漳州市分行, 福建 漳州 363000)

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乡村振兴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漳州市制定并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措施。漳州职业教育目前与农村发展相对独立,贡献度较低,需要实现从独立状态到紧密结合的转变。本文从嵌入性理论角度出发,探讨漳州职业教育如何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以及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长期扎根农村、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1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嵌入性分析

1.1 嵌入性理论

1944年,Polanyi[1]提出“嵌入性”理论,强调经济与社会的相互依赖和影响,经济行为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被各种制度所嵌入。1985年,Granovetter[2]区分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强调网络关系特征,如关系强度、质量和持久性[3];结构嵌入强调网络主体位置、异质性等特征,影响组织在网络中的地位与优势。该框架广泛应用于产业集群研究,成为嵌入性理论的经典分析工具之一。Hagedoorn[4]进一步将嵌入理论分为环境、组织和双边3个层面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探究企业的嵌入性特征对其战略决策和竞争优势的影响[5]。张爱红[6]以嵌入性理论为研究视角,将短视频嵌入文旅融合,促进文旅产业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2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嵌入性分析框架

在当今社会经济背景下,多学科跨界思维对研究问题和知识之间的关联至关重要。以嵌入理论为视角,研究职业教育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途径。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起到重要作用,体现关系和结构嵌入性,影响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关键角色,对融合适应行为、文化价值观念、经济绩效支撑、预期特性和普惠性产生重要影响[7]。通过嵌入理论分析框架,将各种影响因素分类统一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逻辑体系,以全面认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中体现出的主要问题,以便后续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对策。基于嵌入性理论的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嵌入性理论的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分析框架

2 漳州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分析

2.1 漳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分析

漳州市位于福建东南部,有“水果之乡”“东南花都”和“鱼米之乡”之称。作为农业重镇,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落实重点任务,投入120项关键任务,聚焦农村特色产业、农村改革创新等。实施方案后,乡村振兴战略成果显著,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向新台阶。

(1)产业振兴。近年来,漳州市已发展11个特色优势产业,其中10个产业规模超百亿。实施“一村一品”和“一镇一业”战略,推动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建设,创建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拥有多个农业产业强镇和示范村。新增4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总数达49个,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2)人才振兴。漳州市重视乡村人才培养,采取措施促进教育人才资源向基层倾斜,鼓励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选拔和配强与乡村振兴相关的7支队伍,包括市领导挂钩、驻村书记等,增强乡村振兴工作的实力。同时大力推进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工作,已开展650期涉农培训,培训人数超过3.97万人次,为推动乡村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3)文化振兴。漳州市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扩大文化服务覆盖范围,成功纳入省级文化旅游重要项目。拥有众多A级旅游景区和特色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如东山海峡两岸关帝文化节等。 建成13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村村有文化服务场所、户户享受文化服务的目标。

(4)生态振兴。漳州市重视生态振兴,发展生态产业,种植良田,实现美丽田园目标。创新实施积分制管理,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导则,从院落空间布局、整体景观提升等方面制定建设标准和要求,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龙文区口社村为例,该村推行“五和联创”积分制,通过积分管理的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5)组织振兴。漳州市采取措施振兴乡村,前期调研和乡情分析选任驻村书记,优化组织结构,派科技特派员任领导,建立高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良好作风的干部队伍。推动建设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社区民主协商平台,提升党组织治理能力。

2.2 漳州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模式

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涉及国民和社会进步。涂三广和王渐[8]研究总结出171所实践案例,分为6种发展模式。通过对漳州市5所高职和中职的乡村振兴实践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出4种主要模式:“讲习所”模式、“人力供给”模式、“派遣陪伴”模式以及“多元共治”模式(表1)。

表1 漳州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模式

3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困境

随着漳州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职业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然而,漳州市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嵌入乡村振兴的环境营造不足、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适配衔接脱嵌、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关系松散等问题。

3.1 环境创设困境:职业教育嵌入乡村振兴的环境营造不足

由于乡村振兴的复杂环境,需要详细分析乡村社会经济环境和职业教育禀赋的优势。目前,职业教育在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时仍面临挑战,如政府资金支持有限、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较低等。

(1)农业职业教育经费和政策支持不足,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竞争力较差。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学院年财政专项拨款远低于闽南师范大学(图2)。民办职业院校经费压力更大,依赖学生学费和社会捐资。农村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被贴上“末流教育”和“二流教育”标签,难以发挥农业职业教育应有的促进作用,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图2 漳州部分院校教育经费财政拨款对比

(2)乡村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有待加强。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逐渐增加,但存在历史和文化因素、心态和局限性导致偏见、盲目和狭隘,从而降低了认可度。此外,职业教育培训供给管理的失误和制度性问题也影响了农民的需求。城乡生活水平差异使得学生选择乡村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乡村子女对农业兴趣不高,重视学历而轻视技能的社会价值观制约了乡村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3)办学理念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漳州职业教育理念滞后,未发挥主动服务乡村振兴,处于被动追随和工具主义观念下的“生存战”,社会对职业教育持有偏见,漳州职业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导致对自身价值认知和判断偏差,引发阶段性、周期性的价值迷失困境。此外,漳州的职业院校未能充分结合涉农专业与办学理念。

3.2 组织间衔接困境: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适配衔接脱嵌

漳州职业教育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难题,主要表现为要素配置失衡、结构错位、衔接紊乱,导致无法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无法跟上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同时,组织间衔接困境导致人才供给与农村产业需求不平衡,限制了农村产业发展。

(1)产业与专业对接不够精准。漳州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某些专业数量过多,某些过少,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等专业尤甚(表2)。漳州市为农业重市,农特产品丰富,如蜜柚、香蕉、龙眼、荔枝、杨梅以及水仙花、兰花等,这些农特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技术研发环节对农业专业人才的需求极大,但涉农专业数量少,无法满足需求。职业教育是提高职业农民学识素养和技能水平的最快途径[9]。

表2 漳州市涉农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

(2)漳州市的职业教育表现出明显的“离农”倾向。职业教育是推动农民农村富裕、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10]。漳州市职业教育城市资源多,农村生源少,导致农村就业出口不足。漳州市的职业院校主要服务于第二、第三产业,对乡村人才供给相对匮乏。据不完全统计,漳州部分高职院校2023届毕业生中,仅有568人选择就业于第一产业,占比较低(表3)。总体而言,漳州市涉农职业院校和涉农专业的数量不足,难以满足本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表3 漳州市涉农高等职业院校2023届毕业生面向三次产业就业人数

3.3 主体关系困境: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生关系松散

漳州市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共生关系存在的困境主要包括:农业产教融合程度滞后,造成农业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协调不足;各主体之间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受限,影响了资源互补和技术创新的机会。

(1)漳州市农业产教融合程度较低。目前农业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的占比仍然较大,是我国一二三产业的主力军[11]。教育资源匮乏,特别是农业专业,师资和实训基地不足,学生技能和知识水平低,无法满足现代农业需求。漳州高职业院校专任教师“双师型”比例低,缺乏涉农专业和具有农业核心知识的教师(表4)。漳州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实践型教师匮乏的问题,难以满足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需求。

表4 漳州市2022年5所高等职业院校师资结构

(2)漳州市各主体之间信息共享与技术交流受阻。漳州市各主体之间信息交流渠道不够畅通,信息整合能力有待提高。这种情况导致了资源互补的机会无法被有效利用,技术创新和应用水平相对较低,严重制约漳州市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共生关系。此外,技术交流的缺失也导致各个主体无法有效利用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进而影响漳州市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共生关系。

4 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分析

针对漳州地区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融合度不足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长期形成的成熟且封闭的职业教育组织体系。为构建适应农村社会的职业教育体系,必须重构原有系统以满足高质量职业教育供给需求[12],遵循3个层次:环境嵌入、组织间嵌入和双边嵌入。

4.1 环境再嵌入:增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外推力

(1)贯通国家战略与产业结构。漳州职业院校应提升服务社会意识和能力,关注国家和漳州政策发布,进行政策剖析以优化自身定位并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同时,提高对漳州市政府和行业战略环境的创新能力,参与推动产业战略和标准制定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争取社会服务主动权。

(2)匹配乡村产业与空间环境。漳州职业院校应确保专业技能与乡村产业技术相匹配,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为提高匹配度,可采取措施调整专业设置、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建立畅通的服务渠道,与农业行业协会和领军企业合作,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与乡镇合作,设立教学点或讲习所,实现多方面对接。

4.2 组织间再嵌:完善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机制协调性

(1)增强组织要素协同性。增强组织要素协同性需从多角度入手,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的协同治理体系[13]。职业教育满足乡村振兴需求,对接新要素、新模式等,实现转型升级。构建技术治理系统,包括教育、资金等,平衡不协调现象,构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系统。加强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2)构建基于供需导向的衔接机制。漳州职业院校应与周边产业企业合作,创建适应漳州产业发展的专业,与乡村振兴计划中涌现的新职业和行业形态相匹配。定期开展乡村调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以及课程设计,实现精准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从理论转向实践,教师和学生应深入乡村和企业进行实地田间教学。强化学历证书与从业资质之间的联系,鼓励教育程度较低的返乡人员和留守农民积极参与职业培训体系。

4.3 实体双向再嵌入:构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共生体系

(1)优化类型定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漳州市教育部门提议重新设定人才培养目标,鼓励高水平院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提升地方经济和社会效益。职业教育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不能仅仅将其视为涉农职业院校的责任,而应是全体职业院校共同肩负的神圣使命[14]。各职业院校应构建特色专业群,创新乡村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群与产业链结合,拓展人才培养广度。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主线,利用数字校园学习平台,推动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名师资源和数字资源共享,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2)共建平台拉动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漳州各职业院校应构建与乡村产业紧密衔接的产业学院,作为教育、人才、产业和创新深度融合的平台。合作与区域农村支柱产业的领军企业设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联合研发课程标准和教学体系,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职业院校应构建教育科研创新团队,推动乡村人才培养链、科技创新链以及产业价值链的协同发展[15]。鼓励教师参与应用研发、农业技术推广和乡村文化振兴传统手工艺品创新设计等工作,推动乡村产业的升级与发展,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以及产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漳州市漳州助力
漳州市永良针纺机械有限公司
助力成功七件事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首创“巧妇贷”漳州市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南康漳州龙
印 玺
福建漳州面煎粿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