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侘寂美学在茶服设计中的应用

2024-05-23刘莹

西部皮革 2024年8期
关键词:面料美学色彩

刘莹

(南宁师范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0 引言

“侘”最早在中国有夸耀之意,后传至日本,便有了与之相反的寒酸贫乏之意,14世纪受古老神秘东方的禅宗文化和内敛蕴藉的意境影响[1],日本开始正面评价“侘”。日语中写作“わび”,含有孤寂衰败之意,反映了对于自然缺憾所带来的质朴之美的欣赏与感悟。“寂”一词最早出现在《万叶集》中,表达的是对于精美的事物随着岁月的变迁而黯然消逝的感伤之情[2]。侘寂一般指的是朴素又安静的事物,侘寂美学是指一种不刻意突出装饰和外表而强调事物质朴的内在,并且能够经历时间考验的本质的美,这一理念深受中国禅学的影响,如今已成为日本独特的审美理念。禅宗思想的本质内容是:自然、内在、超越,它适应了中国人独特的生存、思考和言说方式,是典型的中国的智慧[3]。倉澤行洋[4]在《珠光―茶道形成期の精神》中提到日本茶道创始人村田珠光认为“茶,非游非艺,一味清净,法喜禅悦之境地”。并将中国禅宗的“生活禅”融入其中。它重视事物的内在,减少外在的过度润饰,追求简素、自然、枯寂的意趣。

尝试将侘寂美学运用于茶服设计中的原因如下:(1)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增快,人们从消费心理上更偏向于寻找一片安宁、闲散之地,越发能够在侘寂风格中找到情感共鸣。(2)侘寂美学源于茶道,茶服设计的色彩、面料、结构、工艺等元素都能够与侘寂美相契合。(3)日本对侘寂美学的研究较为深入,并融入生活各细节中。主要研究有以千宗室[5]为主要编纂代表者的《茶道古典全集第三巻》中写到茶席的料理也必须符合侘茶的精神趣向,遵循侘者一汁一菜;藤村庸軒[6]在《茶話指月集2巻》中提到若真懂侘心之茶,庭院的吊门不用太过“良苦用心”,关于落叶,如果中午茶会早晨清扫后任其自然才属善用自然风情。我国文学作品中也常见侘寂与煮茶的场景,如《天净沙·秋思》里关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描写;《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的描绘。因此本文通过多方面分析侘寂之美的内涵,并利用吻合侘寂之美的色彩、面料、结构与工艺进行茶服设计的实践与创新,为传播侘寂美提供更佳的载体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播茶文化。

1 侘寂之美

通过查阅大量原始资料、古籍,笔者从侘寂美学中的色彩美、残缺美与工艺美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元素特征提炼。

1.1 色彩美

侘寂的色彩美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根源性的关联,其以自然、朴素、沉稳的色彩为主,体现了“天人合一”和“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人雅士精神相契合,共同追求一种超脱世俗、清新脱俗的艺术境界。这种色彩美不仅体现了中日文化交流与融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俳諧の本質的概論[7]中松尾芭蕉在其俳谐中就用“寂色”来表示陈旧之色。比如传统的水墨色,泥土的本色,建筑物上斑驳的褪色都属于侘寂之色等。侘寂色彩崇尚由内而外的自然天成,根据精确的学识制作出来的化学染料,在色泽方面远不如地道的植物染料。藏于日本奈良中宫尼寺的“天寿国曼荼罗绣帐”是千余年前的产品,如今可见刺绣丝线的优美残缺和褪色成茶色的刺绣片,这种侘寂色彩如今我们也拿不出任何颜色能与之相媲美。茶美学的兴起更倾向于柔和而安静的色彩。“利休灰”这种中性色调进入了茶的历史,在元禄时代(1688-1704)尤为流行[8]。

1.2 残缺美

“侘寂”一词更倾向于形容不完整的美。物品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耗质色、光泽,形成不可逆转的残缺。但这残缺恰是光阴走过的证据,每道斑痕都凝聚着只可意会的从容与谦逊,引发观者的共鸣。有人说:“书籍墨宝用薄绢装裱,容易损坏,真是没有办法。”顿阿听了说:“薄绢装裱的东西,两端有所破损,或其螺钿卷轴上的贝壳有所脱落,都是可喜的事。”真是超人一等的见识。又有人说,一部草子中的各册装帧不统一,看着令人极不舒服。弘融僧都却说:“把什么都弄得整齐划一,是无聊人才会做的事。就要参差残缺才好。”没有完成的东西,保持其尚未完成的样子,不仅具有趣味性,还有意犹未尽之妙[9]。这段话来自徒然草第八二段。侘寂之美是残缺的、质朴的、斑驳陆离的,是用金缮工艺将破碎的碗重新聚合起来,是织布机织出的不规则破洞面料。庄子有关于道法自然和人力必须顺应自然之道的思想,这在审美趣味上反对人为雕琢,努力追求一种自然天成的境界,提倡非人为的自然之美。反对人为做作的艺术,觉得凭借人力雕琢而成的东西会破坏人们的审美趣味,使人忘了朴素自然之美,过于完美的外在形式反而容易忽略内在的真实性,残缺亦是一种美。

1.3 工艺美

古拙的茶碗与甚至有些扭曲的插花器,初见很难将它认定为美的对象,但确实反映着独特的美学思想。伊贺窑有耳的插花器,“伊贺耳付花生”乍一看像是烧制失败的残缺品,口沿处釉脱落漏出胎土,看上去十分粗糙,造型也不太规则,侘寂之美恰恰是这种自然纯粹的工艺美。不追求规整的造型,完美的釉色和精致的纹样。人们与这些器物日复一日的共同生活产生了不可分离的情感,这种“亲切感”就是工艺之美的情感所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温暖,茶人们利用嘴唇的接触,来体会这样的温情[10],同时也能感受到制作他们的手工艺人掌心的温度。

2 饮茶场景与茶服的跨文化审查

表1内左图一是日本江户时期关于茶屋的浮世绘,在江户时代茶屋是贵族武士们吃饭喝茶的娱乐场所,在茶屋喝茶与看歌舞表演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左图二是仆人制茶烹茶的场景。左图三是宋代文人雅士煮茶的场景。左图四是暮春时节山间聚会叙畅的情景。日本茶道文化发展至今已有固定的规则和复杂的程序仪式。与中国现有的茶道相比日本的仪式规则更为严格,如入茶室前需净手,进茶室要弯腰脱鞋,以表示谦逊和洁净。当然这些都是从中国古代学来的,中国唐宋禅寺中就开始专门设“茶寮”,以供僧人吃茶。中国文人对茶寮的要求更为高雅。中国古代的文人名士大多爱茶、嗜茶,在文人们的众多雅事之中,煮茶品茗,怡情冶性,被认为是雅中之雅。

表1 饮茶场景与茶器Tab.1 Tea drinking scene and tea utensils

在中国的习俗中,茶是坐在椅子上喝的。由表1内左图一可见,日本茶是端坐在榻榻米上。从今天的角度看在茶道中引入椅子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一次尝试,也可视为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或借鉴。此外,有趣之处还在于器物的陈列和服饰的纹样,左图一有水波纹、云纹、锦纹,左图二煮茶的仆人穿着类似龟甲纹,从纹样上体现了阶级的区分。整个服饰与场景氛围和谐。

3 侘寂美学在茶服中的应用

我国是举世公认的茶文化发源地,早在郭璞注释的《尔雅》中就有关于茶的释木,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茶服正是呈现侘寂美学的最佳载体,侘寂在茶服中也能有更为鲜明的体现,无论是从茶文化还是品茶的心境来说都有着深度契合,古人有为品茗而寻泉,好茶配甘泉,香茗自醇美。着素净、宽简、穿舒适的茶服去品茶也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尝试将提炼的侘寂美元素运用于茶服设计之中,分别从色彩、面料、结构、工艺四方面去表达,以期将天然、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传达给穿着者。

3.1 侘寂色彩的运用

侘寂之物拥有模糊、隐晦、衰退的特征,就像接近于虚无或刚从虚无中走出。曾经坚硬的外壳呈现柔和的光,以往实质性的东西展露海绵化,曾经明亮饱和的颜色褪变成暗淡的土褐色,或类似黎明与黄昏的朦胧灰色调。这些自然的褪色正是日月星辰留下的色彩语言,是侘寂的原色。利休在茶话指月集中写到“即使什么都没有,只要有干净洁白的茶布就能好好地品茶。”漂白的布是最初纯净的色彩。所以侘寂的色彩色调朴素,表现为淡弱调、弱调、涩调与钝调。大多是灰白,米黄,浅咖,大地色这些基础色。侘寂美学受禅学影响,不会有鲜艳跳跃的色彩出现,不追求第一眼的惊艳,这种还原织物本身的色彩质朴且健康,更接近大自然。茶根据不同的加工方式可以分为六种类型:白、黄、绿、乌龙、黑、普洱。白茶、黄茶和绿茶是“未发酵的”;乌龙茶是“半发酵的”;红茶是“发酵的”。不同类型的茶能冲泡出不同的汤色,这些色彩特别适合运用于茶服设计之中,配合饮茶的环境,虽然只是简单的色彩搭配组合,却能更好地表现出对禅宗宁静志远、淡泊明志等思想的热衷,如表2所示。

表2 侘寂色彩的提炼及在茶服设计中的运用Tab.2 The extraction ofwabi-sabicol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ea clothing design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自然与生活会发现侘寂的色彩会得到具体的呈现,如同含苞待放的花苞、山茶树的新芽;亦是对生命幻灭的赏析,夏日枝叶繁茂的树木到了冬天成为光秃秃的枝干,华厦倾覆,徒剩杂草与青苔,这些正是自然进程的示意,有着属于侘寂的朴素色调。侘寂可以说是一种纯粹理想的形式,是那些在虚无之中弱化的踪迹及隐约的证据,就像那些精致的浅粉色樱花,每年春天,仅仅怒放几周,只要任意一阵风雨就会使之陨落。人们喜欢抓住这个短暂的美好,趁阳光明媚的日子在樱花树下铺上垫子。一个地点与一个事件此时此刻正在形成。此时的樱落形象——就是持久而深刻的侘寂力量,来自人们对这一切短暂性的不断认识:刚刚还含苞待放,少顷即繁华尽落。服装也应该“穿上时间,缝上记忆”,甚至让穿着者能真切感受到侘寂之美。

3.2 侘寂风格面料的运用

众所周知,面料是设计的物质承载者,直接影响到服装的款式和风格,服装面料以其独特的质感、纹理为茶服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语言。如设计师马可的《无用之土地WUYONG/the Earth》系列服饰作品,是用最古老的木制纺织机纯手工制作而成。其中最赋予情感的设计就在于服装成衣过程的后半部分是埋藏在泥土里由自然去完成的。当衣物“出土”时本身就会记录埋葬它的时间、地点及所有物质留给它的痕迹。这种痕迹提醒人们它也曾拥有充满活力的时刻,而侘寂之美正是在被充分欣赏的那一瞬间得以体现。再如,Come des garcons品牌有“瑞士起司”之称的破洞毛衣系列[11],松垮垮的毛衣大领,随着模特儿的摆动而歪斜露出肩膀。毛衣的衣摆或袖口也未经松紧针编织处理,向外翻折卷起。川久保玲在runway上的作品,面料上常常可见未收的边、绽裂的缝线,表现服装尚未完成的残缺美,或已然老朽的面料,这种面料是经过特殊的处理让面料呈现穿旧、磨损的劣化感而不是旧衣改造的怀旧感,反而显出侘寂美。

茶服的面料选择极为考究,一般都选用纯天然的面料,重视面料的质地与肌理。如麻布给人返璞归真的印象,有着简单、朴素的侘寂美,麻布又分为亚麻、苎麻、蕉麻、剑麻、黄麻等,是通过各种麻类植物纤维织造出的一种布料,由于麻布具有透气清爽、经久耐用等特点。又如纯棉土布,由木质的手工纺车纺织而成,土布的质地柔软、不易卷边、经久耐用,给人一种朴素之美。土布织造极为复杂,其间包含72道工序,如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刷线、作综等。具有柔软的质地、丰富的图案。再如丝绸,养蚕纺丝被视为中国的伟大发明,据考古发现早在4700多年前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蚕、桑、丝、帛”等文字。中国丝绸种类繁多,主要有帛、缦、绢、纱、绨、素、缟、纨、縠、绉、纂、绮、缣、绡、绫、罗、绸、锦等十余种。西汉时期,张骞出塞开辟了丝绸之路,使中国丝绸传到了周边国家并受到了普遍的喜爱。丝绸之质突出了生活的舒适与随意,柔和的质感让人回归到舒适纯粹的生活本质,无负担地自在独行。

3.3 侘寂结构形态的运用

茶源于自然,取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方能抵达物我相通的精神境界,因而在茶服设计中应注意神形兼备。侘寂之美主要通过平面与立体两种形式在结构上呈现,立体形式则是将面料覆盖在模台上进行折叠、聚集、转省、提拉等,以此将平面转换为立体的、吻合人体尺寸的胚样。侘寂的结构不会有礼服的贴合、职业装的规矩、运动衣的休闲等,它会是略宽大的款式结构,较少的破缝,合理的转省。领型可以借鉴汉服的右衽形制,中衣交领、外衣圆领、外披直领;袖身与肩部不做破缝处理,使得人体腋下有较多的活动量,强调服装与人体间的空间量;衣身结构可以在后片或侧边做大开叉处理,进行复片或多裁片式结构创新。山本耀司可以说深受侘寂美学中接纳物体残缺、无常之美的理念影响,崇尚不对称的美。他主动打破对称、贴合身体曲线的主流结构,将古代东方宽衣博带的风格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他也曾说过“时装要从背影做起,背面的姿态确定下来之后再做前面。”身体在不断前行,服装的生命力留在结构轮廓的剪影里,是余韵,是擦肩而过稍纵即逝的侘寂美。侘寂美学的精髓就是去除一切多余的设计,这点在茶服结构设计中得到体现,简素毫不拖沓。结构之型主要受领型、袖型、衣身结构的影响。茶服的领型主要为旗袍立领、对襟、大襟、船形领等;袖型主要有无袖、连身直袖和插肩袖;图1衣身结构则是在中国古代服装中的典型结构上进行的改良,有深衣、袍衫、襦裙、半臂、褙子等。开合方式上除了常规的隐形拉链之外,一字扣与系带打结固定的方式运用更多,搭配的恰到好处。

图1 侘寂风格茶服结构示意图

3.4 侘寂工艺技法的运用

设计师马可致力于传统手工艺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她的设计倾向于侘寂风格,她的“奢侈的清贫”系列作品以动态展示与装置艺术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了一件服装从种子到棉花、再到纺纱织布、染色,最后制成成衣的完整诞生过程。她认为:“现在世界奢侈已经不再奢侈,而唯有清贫最为奢侈。”展览上可见服装的工艺,无论是机缝、手缝还是熨烫归拔都做的恰到好处,没有时尚的图案元素却有着质朴的手工艺。如刺子绣、草木染和拼布这些传统的工艺技法非常适合表现侘寂美。

3.4.1 挑花绣

挑花是民间刺绣中最普及的一种工艺,2008年望江挑花入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艺术最早始于唐代,距今约有1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由望江区域内老一辈的手工艺人世代相传,具有正反成趣、细腻精湛、色彩素雅的特点。目前市面上挑花绣的作品大多都是手工制成,配色淳朴,正好与侘寂之美相吻合。可以尝试将这种工艺手法及形式用于茶服及服饰品设计之中,为茶服增添些朴素且独特的气质。

3.4.2 草木染

草木染是从植物、矿物及动物中提取染料为织物染色的工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在古埃及法老的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由茜草染红的亚麻布。《诗经》也记载了人们采集蓝草、荩草等植物染色的经历。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偶然地将植物的根茎、花叶、果实在温水中浸泡发现形成了染液,可以使织物染上丰富的色彩。至今人们仍在沿用这种改良的煎煮法,通过加热染料使植物色素渗入水中形成染液。也会使用媒染剂使染出的色彩饱和度更高,用多种颜色的染料相互套染,用扎染、蜡染这些防染工艺来染出好看的图案。服装设计师王汁的父亲是一位中医,需长期熬制中药,中药在熬制时汁水蔓延形成的水痕,往往会产生一种侘寂色调。王汁或许是受其启发,常采用草木染的方式进行面料创新,将面料作为极佳的设计语言。

3.4.3 拼布

拼布顾名思义就是将各种不同质感与肌理的面料拼接在一起,比如具有祈福意义的“百家衣”,它就是向众邻亲友讨取零星碎布拼合而成[12]。从服装拼接的历史中可以看出,在物质较匮乏的年代,人们将原本失去作用的服装通过拼接、缝补继续穿。有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在物质资源不断丰富的今天,拼布已由昔日实用的生活技术转变为今日的一种拼布艺术,呈现出了异彩纷呈的艺术魅力。它以“以针代笔、用线晕色、缝情入布”的特征,体现了民间手工艺实用与审美的双重价值。将拼布工艺运用于茶服及服饰品的设计中不仅吻合环保的设计理念而且兼具简素侘寂之美。

4 结语

茶服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通过茶与茶服传递文化价值是一种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服饰文化形式。本文深入剖析侘寂美学,并将其应用于茶服设计中,旨在传播茶文化,引导人们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放慢脚步,关注生活本质,理解不完美中蕴含的美。当前,许多茶服设计在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时,仅停留在表面模仿,缺乏真正的茶服特色与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侘寂风格的茶服并非追求时尚新奇,而是展现穿着者的自然生活状态,兼具形态与神韵之美。它传达了心灵的静谧与安详,体现了禅茶一味的空灵,以及化繁为简的智慧与洒脱。这种侘寂美学为服装设计注入了独特的着装理念。

猜你喜欢

面料美学色彩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纯白美学
神奇的色彩(上)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