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沟通对创新创业竞赛全过程影响的研究

2024-05-22杨小红马冰和征王雪怡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7期
关键词:全过程竞赛社交

杨小红,马冰,和征,王雪怡

(西安工程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高校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研究发现: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过程中,教师指导起到关键作用[1]。但在创新创业教师方面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数量不足[2],师资队伍结构失衡[3],部分创新创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4],专业性不强[5-6],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不高[7],无法完全胜任创新创业教育[8]。目前,教师方面存在的不足,限制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研究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力要素[9]及提升路径[10-11],对于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12]、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13-14]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创业竞赛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教育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需要师生在竞赛全过程中进行持续、反复、个性化的沟通,这对于指导教师的沟通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挑战。那么,在竞赛的不同阶段沟通什么?如何沟通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为了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中教师胜任力的提升,本文从师生沟通的角度调查和分析创新创业竞赛全过程不同环节中的师生沟通,以及师生沟通如何影响竞赛全过程不同环节的教育质量。对参加过创新创业竞赛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论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提升创新创业教师的胜任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竞赛的教育质量。

1 研究设计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创业竞赛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时应与学生进行全过程的沟通,既有任务型沟通,也有社交型沟通,并且在竞赛的不同阶段围绕该阶段主题通过沟通解决不同的问题,从而提高竞赛的教育质量。本文研究内容如图 1 所示。

(1)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时的师生沟通。根据师生之间沟通的内容是否与教学任务有关,本文将师生沟通分为师生任务型沟通和师生社交型沟通。师生任务型沟通是指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内容与特定的教学任务有关,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过程中,师生任务型沟通具体表现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内容都围绕创新创业竞赛展开。师生社交型沟通指教师和学生沟通的内容与特定的教学任务无关,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过程中,师生社交型沟通具体表现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内容是创新创业竞赛以外的事情。师生任务型沟通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指导,提升学生在竞赛中的专业水平。师生社交型沟通的作用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师生积极情绪、消除和减少消极情绪等。

(2)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全过程。根据竞赛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全过程具体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产生创意、组建团队、完成作品、竞赛阶段、竞赛成绩。产生创意指提出参赛的核心创意,组建团队指确定参赛团队的成员,完成作品指撰写完成参赛作品,竞赛阶段指按照竞赛流程的规定提交作品,参加初赛、复赛、决赛等,竞赛成绩指竞赛最终的获奖情况:有没有获奖,获得什么级别的奖项。

(3)师生沟通对创新创业竞赛全过程各阶段的影响。师生沟通分为师生任务型沟通和师生社交型沟通,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这两种沟通类型如何影响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全过程中的不同环节:产生创意、组建团队、完成作品、竞赛阶段、竞赛成绩。

图1 调查内容

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样本的基本信息,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中的师生沟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竞赛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如表1 所示)。竞赛成绩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未获奖、获校级优秀奖、获校级三等奖/铜奖、获校级二等奖/银奖、获校级一等奖/金奖/特等奖及以上。

表1 问卷题项

2 问卷调查及分析

本文在调研过程中以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网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回收后,剔除掉不合格、未参加过竞赛的样本的问卷之后,共获得201 份有效问卷。

2.1 样本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获得201 份有效问卷,样本基本信息如下:性别方面,男生90 人,占比为44.78%,女生111人,占比为55.22%;年级方面,大一的学生有6 人,占比为2.99%,大二的学生有59 人,占比为29.35%,大三的学生有70 人,占比为34.83%,大四及以上的学生有66 人,占比为32.84%;专业方面,经管类学生有91 人,占比为45.27%,理工类学生有81 人,占比为40.30%,文史类学生有16 人,占比为7.96%,其他专业学生有13 人,占比为6.47%;参赛经验方面,参加过1 次竞赛的有71 人,占比为35.32%,参加过2 次竞赛的有58 人,占比为28.86%,参加过3 次竞赛的有41 人,占比为20.40%,参加过4 次及以上竞赛的有31 人,占比为15.43%。

2.2 各种因素对取得良好竞赛成绩重要性的分析

询问被调查者各种因素对取得好的竞赛成绩的重要性,让被调查者从1 至5 进行打分,分数越高,表明越重要,调查结果如图 2 所示:参加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学生普遍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的沟通对于取得好的竞赛成绩非常重要,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充分沟通的重要性(4.34 分)要高于其他因素,如教师的指导水平(4.28 分)、团队的实力(4.27 分)、竞赛的竞争激烈程度(4.00 分)、竞赛的组织管理水平(3.95 分)。

2.3 效度和信度分析

2.3.1 效度分析

效度(validity)是反映测量有效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检测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本次调查问卷中采用的量表,测量题项涵盖了变量的内涵。对师生任务型沟通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 值为0.865,提取出一个因子,累计解释率为83.850%,每个因子载荷也都在0.9 以上,说明师生任务型沟通具有良好的效度。对师生社交型沟通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 值为0.848,提取出一个因子,累计解释率为86.669%,每个因子载荷也都在0.8 以上,说明师生社交型沟通具有良好的效度。

图2 各种因素对取得好的竞赛成绩的重要性

对竞赛全过程各环节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产生创意的KMO 值为0.770,提取出一个因子,累计解释率为83.305%,每个题项的因子载荷也均大于0.9;组建团队的KMO 值为0.770,提取出一个因子,累计解释率为69.986%,各个题型的因子载荷均达到0.7 以上;完成作品的KMO 值为0.837,提取出一个因子,累计解释率为80.945%,各个题型的因子载荷均达到0.8 以上;竞赛阶段的KMO 值为0.835,提取出一个因子,累计解释率为76.725%,每个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8。说明产生创意、组建团队、完成作品、竞赛阶段这几个变量都具有良好的效度。

2.3.2 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是反映测量结果稳定性程度的重要指标,衡量测验量表的质量。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信度指标是Cronbach's α。Cronbach's α 值如果大于0.7,则表示信度较高。本文各变量的信度分析结果见表2,各变量的Cronbach's α 值均大于0.9,说明各变量都具有良好的信度。

表2 信度分析

2.4 师生沟通对竞赛全过程的影响的回归分析

2.4.1 师生沟通对创意的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师生任务型沟通作为自变量,以产生创意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 中的模型一所示,师生任务型沟通对产生创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704,显著性p<0.05,说明师生沟通对产生创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师生任务型沟通越多,产生的创意越好。

表3 师生沟通对创意的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师生社交型沟通作为自变量,以产生创意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 中的模型二所示,师生社交型沟通对产生创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15,显著性p<0.05,说明师生社交型沟通对产生创意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师生社交型沟通越多,产生的创意越好。

2.4.2 师生沟通对组建团队的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师生任务型沟通为自变量,以组建团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 中的模型一所示,师生任务型沟通对组建团队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704,显著性p<0.05,说明师生任务型沟通对组建团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师生任务型沟通越多,团队组建得越好。

表4 师生沟通对组建团队的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师生社交型沟通为自变量,以组建团队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 中的模型二所示,师生社交型沟通对组建团队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75,显著性p<0.05,说明师生社交型沟通对组建团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师生社交型沟通越多,团队组建得越好。

2.4.3 师生沟通对完成作品的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师生任务型沟通作为自变量,以完成作品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 中的模型一所示,师生任务型沟通对完成作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91,显著性p<0.05,说明师生任务型沟通对完成作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师生任务型沟通越多,学生参赛作品完成质量越高。

表5 师生沟通对完成作品的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师生社交型沟通作为自变量,以完成作品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 中的模型二所示,师生社交型沟通对完成作品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85,显著性p<0.05,说明师生社交型沟通对完成作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师生社交型沟通越多,竞赛作品完成质量越高。

2.4.4 师生沟通对竞赛阶段的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师生任务型沟通作为自变量,以竞赛阶段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 中的模型一所示,师生任务型沟通对竞赛阶段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635,显著性p<0.05,说明师生任务型沟通对竞赛阶段的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师生任务型沟通越多,学生在竞赛阶段的表现越好。

表6 师生沟通对竞赛阶段的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师生社交型沟通作为自变量,以竞赛阶段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 中的模型二所示,师生社交型沟通对竞赛阶段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51,显著性p<0.05,说明师生社交型沟通对竞赛阶段的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师生社交型沟通越多,学生在竞赛阶段的表现越好。

2.4.5 师生沟通对竞赛成绩的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师生任务型沟通作为自变量,以竞赛成绩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7 中的模型一所示,师生任务型沟通对竞赛成绩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17,显著性p<0.05,说明师生任务型沟通对竞赛获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师生任务型沟通越多,竞赛获奖级别越高。

表7 师生沟通对竞赛成绩的影响的回归分析

以师生社交型沟通作为自变量,以竞赛成绩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7 中的模型二所示,师生社交型沟通对竞赛成绩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70,显著性p>0.05,说明师生社交型沟通与竞赛获奖级别不存在显著影响关系。

3 研究结论和建议

3.1 研究结论

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结论总结如下:

(1)在创新创业竞赛中,指导教师与团队成员充分的沟通,对于取得好的竞赛成绩非常重要,其重要性大于团队的实力、教师的指导水平、竞赛竞争的激烈程度、学校的组织和管理对竞赛成绩的影响;

(2)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时,师生之间的任务型沟通,对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全过程,即产生创意、组建团队、完成作品、竞赛阶段、竞赛成绩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3)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时,师生之间的社交型沟通,对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过程中的产生创意、组建团队、完成作品、竞赛阶段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3.2 对策建议

(1)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指导教师的建议。指导教师应该提升与学生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在竞赛全过程中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在竞赛全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加强与学生的任务型沟通和社交型沟通,能够提高创意的质量,组建更有实力的团队,更高效地完成竞赛作品,在竞赛阶段有更好的表现,提高竞赛获奖的等级。

(2)对参赛大学生的建议。大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时,应提升与指导教师沟通的意识,在竞赛全过程中积极主动与教师保持沟通,通过与教师反复沟通,提高创意、组建团队、完成作品、竞赛阶段方面的水平,从而提升竞赛成绩。

(3)对于高校的建议。高校在对创新创业竞赛进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应建立平台和渠道来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校的竞赛组织管理水平和竞赛成绩。

(4)对创新创业竞赛理论研究者的建议。本文将创新创业竞赛中的师生沟通分为师生任务型沟通和师生社交型沟通;将创新创业竞赛全过程分为产生创意、组建团队、完成作品、竞赛阶段、竞赛成绩5 个环节;本文开发了师生沟通、创新创业竞赛全过程的调查量表,这些都丰富了现有的创新创业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对创新创业竞赛和教育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全过程竞赛社交
社交之城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全过程民主立法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让创新贯穿深化医改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