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药品生物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探索

2024-05-22陈蕤李欣续倩朱华谢文敏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7期
关键词:生物医药药品岗位

陈蕤,李欣,续倩,朱华,谢文敏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食品生物学院,广东广州 510430)

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以30%的年均增幅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门类。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作为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在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领域形成竞争优势[1-2]。广东生物医药行业的迅速发展带来更多的用人需求。为了更好地培养生物制药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与亦庄生物医药园达成“战略合作、资源共享、需求对接”共识,搭建了共享生物医药中试服务平台和人才孵化基地[3]。广东新安职业学院面向深圳基因测序产业,校企协同培养“1 主+ 3 辅”基因测序高技能人才,同时参考其他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协同育人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进行产教融合背景下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和探索,不断提升专业对生物医药产业服务的能力。

1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建设现状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于2016年设立,已建设成为省级示范校重点专业、省级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和省级高本衔接试点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和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按照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已不能满足广东生物医药产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1.1 岗位对接不精准,人才培养同质化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企业岗位需求及技术要求也处于动态调整之中,专业标准的调整迟滞于产业发展和技术更新,专业设置缺乏特色,同质化问题突出,存在专业定位与企业岗位对接不精准的问题。学生就业能力未能有效匹配职业兴趣和技术特长,难以实现高质量就业[4]。

1.2 课程体系不完备,未跟进产业升级

随着生物医药产业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要求从业者的职业能力相应提高。高职院校未建立与产业发展和学生成长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创新教育等也未及时跟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转型[5]。因此,科学研判和及时修订支撑学生核心职业能力成长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1.3 主动学习能力弱,缺乏创新精神

部分学生对生物医药产业认识不足,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限制了未来职业发展。高职院校应及时跟踪产业技术更新,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6]。

2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探索

针对人才培养同质化、专业特色不突出等问题,药品生物技术专业靶向对接广东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等方面做出改革和调整,为广东省生物医药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7-9]。

2.1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围绕生物制药工艺流程, 明确药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为细胞培养、分离纯化、药物制剂和生物药品,分析毕业生10~15 年的职业成长路径(见表1)。根据不同岗位类型对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实践技能的具体要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确立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面向广东生物制药企业,校企协同培养生物制药高素质技能人才。

表1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职业成长路径

2.2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生物医药产业的细胞培养、分离纯化、制剂生产、药品检验4 个岗位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融入职业标准和技能要求,将岗位职业能力提炼为知识点和技能点,专业课程与职业能力一一对应,进行渐进式的职业能力和实操技能培养。第1 至第2 学期开展生物制药行业通识教育,引进企业专家介绍行业动态和前沿技术;第3 至第4 学期以训练实操技能为主,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第5 学期创新性地采用岗位模块限选课程模式,打通学生专业实习和岗位就业的通道。学生综合分析职业兴趣和自身特长,从4 个岗位中选择1 个进行学习[10]。

2.3 重视学生实操技能训练

专业教师与企业骨干结对,分析4 个岗位类型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编写符合工作场景的活页式教材;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培养学生专业岗位实践技能,重点评价学生胜任岗位的职业素养[11-12]。以生化分离技术课程为例,围绕“明辨—增信—精进”课程思政目标,选取抗生素、氨基酸、重组蛋白和病毒载体疫苗等生产项目,讲授样品的预处理、萃取、固相析出、过滤与膜分离、色谱分离、浓缩和干燥等单元操作原理、技术和工艺知识。课程使学生能够应用分离纯化技术完成特定生化药品青霉素、谷氨酸、青蒿素、甘精胰岛素、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生产,将岗位任务内化为学习任务,满足生物制药企业对生化分离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2.4 实施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与百济神州等生物制药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和订单班人才培养协议,校企联合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第 4 学期,调研百济神州等企业的用人需求,组织企业到学校宣讲,通过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确定企业订单班学生名单;第 5 学期,联合广州生物制造工艺培训学院进行岗前培训,订单班学生进入企业开展跟岗实习,指导教师全程跟踪实习情况;第6 学期,学生在企业完成顶岗实习,由实习生或学徒逐渐向技术员过渡,实现“上岗能上手,毕业即就业”[12-13]。实习结束后,企业根据学生实习表现选择性留用,保证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5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施“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四阶递进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13-15]。第2学期设置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第3 学期开设专业创业实务课程,导入研究性和创新性学习单元,传授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方法;引入创新实训项目,开展研究实践和创新竞赛,不断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安排学生赴企业实践,体验创新成果转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5]。

3 结束语

推进药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和实践,是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3]。药品生物技术专业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优质的企业资源,校企合作实现共同育人、共同发展,培养生物医药高素质技能人才,提升专业对行业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生物医药药品岗位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
生物医药洁净管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