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子地区早志留世古环境、古气候综述

2024-05-21罗瑞

石化技术 2024年3期
关键词:古气候扬子风化

罗瑞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志留纪早期全球气候变化显著的一个时期,发生了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火山活动等一系列密切相关的气候事件,其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对于理解全球气候、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上扬子地区早志留世龙马溪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众多学者对扬子地区这一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如何促进有机质富集展开了详细的研究,获得了大量龙马溪组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信息,极大的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真实的还原了当时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条件。

目前存在多种衡量古气候、古环境的指标,大致可以划分为古生物学、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四类。古生物往往生长于特定的环境中,利用古生物可以还原同期的环境,吉中地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广泛发育名为Retziella的暖水动物群,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早二叠世开始发育凉水动物群,古生物群落的转变明显是受卡鲁冰期的控制作用[1]。上扬子黔北和渝南一带的珊瑚礁反映了当时温暖的气候[2]。根据风暴沉积特征,扬子地区当时处于赤道附近,温度的上升导致温差变大,促进风暴的形成并留下沉积记录[3-4]。在矿物学方面,石英和黏土矿物相对含量真实的反映了风化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的条件,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助于风化作用[5]。研究最为详尽的当属地球化学指标,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精度的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地质研究中,多种指标的运用已经十分成熟,形成严格精确的体系,基于地球化学的指标可以恢复古温度、古盐度、古水深、氧化还原条件、干湿条件等多个维度的气候与环境信息。

扬子地区早志留世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考虑到可对比性和资料的丰富程度,本文收集了研究区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地球化学数据,旨在综合对比早志留世的气候环境记录,重建扬子地区早志留古气候、古环境,更全面地认识地球演化过程。

1 地质概况

扬子地区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包括四川盆地、秭归盆地、苏北-南黄海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志留纪时期在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下,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发生碰撞,扬子地区普遍抬升,沉积环境改变,造成了上志留统地层的大面积缺失[6]。

2 古气候、古环境指标

岩石中的地球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和特征可以划分为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三类。不同的沉积环境中,岩石所含元素的含量会发生变化,K、Na、Ca、Mg等元素在风化作用较强的环境中容易流失,而Al、Si、Ti、Zr等元素抗风化能力强,不易受温度和氧化还原条件影响,可以稳定的保存在岩石中,从而富集。因此根据元素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以赛选出一系列反应沉积环境的元素,作为可靠的古气候、古环境指标[7]。

2.1 古气候指标

(1)气候指数C

在潮湿条件下,过渡金属元素Fe、Mn、Cr、V等容易富集,在干旱条件下,Ca、Mg、Na、Sr等元素容易富集。可以用气候指数C来表示这类元素的特征,计算公式为C=Σ[ω(Fe)+ω(Mn)+ω(Cr)+ω(Ni)+ω(V)+ω(Co)]/Σ[ω(Ca)+ω(Mg)+ω(Sr)+ω(Ba)+ω(K)+ω(Na)][8],气候指数0~0.2指示干旱气候,0.2~0.4指示半干旱气候,0.6~0.8指示潮湿气候。计算得出川西南地区的气候指数C值为0.03~0.26,平均值0.11,表明早志留时期为干旱-半干旱气候,并在早志留末期有向潮湿转变的趋势[9]。

(2)CIA

CIA(化学蚀变指数)是衡量物源区化学风化程度的重要参数,其计算公式为:CIA=[Al2O3/(Al2O3+CaO*+Na2O+K2O)]×100,CaO*指代硅酸盐矿物中的CaO,不包括碳酸盐以及磷灰石中的CaO。通常情况下,CIA为50~65表示物源风化程度低,65~85表示中等风化,85~100表示强风化作用[10]。在上扬子地区,下志留统CIA值为57~81,平均值70左右[11-13];中扬子地区下志留统CIA为54~81,平均值介于67~78[14-16]。下扬子地区CIA为63~71,平均值68左右[17]。总体上,自下而上呈上升趋势。

(3)CIW

CIW(化学风化指数)也是判断化学风化程度的重要指数,相较于CIA指数,CIW不计算K2O,可以排除成岩过程中钾交代作用对CIA指数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CIW=100×[Al2O3/(Al2O3+CaO*+Na2O)]。显生宙页岩的CIW值为85,当测试值大于85,对应的值越高,风化作用越强烈,反映源区气候条件越趋近于温暖湿润[18]。扬子地区下志留统化学风化指数大多介于50~80,仅下志留统上部出现大于85的值,最高达91。风化程度自下而上呈现低等至中等逐渐增强的趋势[16,19-22]。

(4)PIA

PIA为斜长石蚀变指数,仅表示斜长石的风化程度,其计算公式为PIA=100×(Al2O3+K2O)/(Al2O3+CaO*+Na2O+K2O),由于CIW忽略了钾长石中的铝,导致数值偏大,PIA指数可以去除钾长石中的铝含量,从而获得更精确的结果[23]。新鲜岩石的PIA值为50,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等黏土矿物的PIA则接近100。扬子地区下志留统下部,PIA值为40~75,上部增大,介于75~85,指示低等风化程度向中等风化程度的过渡[13,19,21]。

(5)Sr/Cu

Sr为喜干型元素,在干燥条件下随着蒸发作用加强而大量析出赋存于水底,继而保存在沉积岩中。Cu为喜湿型元素,在潮湿的条件下更容易富集。因此,可以通过Sr/Cu比值来识别气候。当Sr/Cu<1.3时,指示潮湿气候;Sr/Cu值为1.3~5时,指示温暖湿润的气候;Sr/Cu值为>5时,指示炎热干旱的气候[24]。扬子地区下志留统Sr/Cu比值大多介于1.3~5,少数小于1.3或大于5,这一时期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7,25,26]。在下志留顶部比值增大达20,指示向干旱气候转变的趋势[9,27]。

2.2 沉积环境指标

2.2.1 氧化还原条件

(1)U/Th

U和Th在还原条件下均不易溶解,在氧化条件下有明显的差异性,氧化条件下Th仅以+4价存在且不易溶解,U在氧化条件下易溶而造成亏损。当U/Th<0.75时,指示氧化环境;U/Th值介于0.75~1.25时 指示贫氧环境;U/Th>1.25时,指示强烈缺氧环境[28]。扬子地区下志留统下部U/Th基本大于1.25,为厌氧环境;上部U/Th值逐渐降低,比值介于0.3~0.6,为氧化环境[9,22,26]。

(2)V/Cr

V/Cr是识别古环境的有效标志,V在还原条件下易溶解而氧化条件下易沉淀,Cr的特征与V相反。研究表明,V/Cr<2 时为氧化环境,V/Cr为 2.00~4.25 时为贫氧环境,V/Cr>4.25 时为缺氧环境[28]。扬子地区下志留统底部V/Cr>4.25,中上部<2,由下到上沉积环境发生了贫氧到有氧的转变[20,29,30]。

(3)V/(V+Ni)

V/(V+Ni)比值也常作为古氧相的判别指标,V/(V+Ni)<0.45时,指示氧化环境;0.45<V/(V+Ni)<0.5时,指示贫氧环境;V/(V+Ni)>0.5时,指示强烈缺氧环境[31]。下扬子地区下志留统样品V/(V+Ni)大多为0.6~0.8,仅上部存在部分样品为0.45~0.5。

(4)Ni/Co

Ni在氧化条件下易溶解而还原条件下易沉淀,Co与之相反,在氧化条件下易于沉淀,根据两种元素对氧化还原条件的敏感性,可以用Ni/Co可以指示沉积时的氧化还原条件。Ni/Co<5时,为氧化环境;介于5~7时,为贫氧环境;Ni/Co>7时,为厌氧环境[28]。扬子地区下志留统下部Ni/Co为7~15,为厌氧条件;中上部逐渐降低,向贫氧至氧化条件过渡,上部比值最低接近3。

2.2.2 古盐度

(1)Sr/Ba

Sr和Ba两种元素在不同的盐度条件下,表现出的不同的性质。当处于较低盐度时,水体两者都能溶解在水体中,随着盐度增加,Ba会先发生沉淀,只有水体盐度达到较高的值后,Sr才会从水中沉淀出来。因此,可用Sr/Ba比值来指示古盐度。Sr/Ba>1为海相咸水,0.5~1为海陆过渡,Sr/Ba<0.5为陆相淡水。下扬子地区下志留统Sr/Ba为0.1~0.4,自下而上比值逐渐减小,盐度增大,总体上属于淡水沉积。

3 结论

上述多种古气候与古环境指标总体上呈现一致的规律性,且符合全球早志留世间冰期的特征。扬子地区早志留世早期为温暖湿润气候,水体相对较深,盐度较小,处于还原环境,物源区风化程度高。早志留世的中晚期气候稳定且缓慢过渡为干旱气候,水体变浅,盐度增大,转变为次氧化-氧化环境,物源区风化程度。

猜你喜欢

古气候扬子风化
扬子石化:呵护好醉美“蓝鲸蓝”
2019南京扬子当代艺术博览会
岔路失羊
随风化作满天星——吴江涛诗词读后
地面激光雷达在斜坡风化探测中的应用
红雪
日本南海海槽IODP C0004C岩芯样品热释光信号特征及其对古气候变化的响应
南日群岛东部海域岩芯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和δ13CTOC值的变化特征及古气候环境意义
基于图像的风化仿真
春风化丝雨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