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种子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024-05-18南阳市种业发展中心赵静

河北农机 2024年2期
关键词:田间成活率农作物

南阳市种业发展中心 赵静

当前,我国农业种子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市场监管不到位、盲目施肥、种植密度不合理等问题。对此,必须加大力度研究种子高产栽培技术, 在掌握技术要点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播种后的管理工作,进而充分发挥种子高产栽培技术的作用和功能。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环境不尽相同,所以在栽培管理中要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进而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 农业种子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在农业生产中, 引入种子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 以充分满足市场对各类农产品的供应需求。新时期,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对农产品需求量与日俱增,想要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就要在作物种植阶段引入各种高产栽培技术。详细来说,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合理选种,是实现高产栽培目标的重要基础。结合实践来看,优质种子的成活率和产出率会更高,并且能够短时间内形成壮苗, 这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来说有积极影响[1]。另外,做好播种及管理工作,也是高产栽培的关键所在。 需要农户控制好播种时间和密度,通过改良土壤等方式,为农作物健康生长打造良好环境。 此外,合理密植可以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同时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 这就需要农户根据作物生长特点合理安排密植,切实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2 农业种子栽培存在的问题

2.1 市场监管不到位

新时期,我国农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带动种子市场蓬勃发展,但由于我国目前依然缺乏健全、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导致很多不良商家参与市场竞争,通过以次充好等不良手段为农民提供种子。 且农民大多文化水平有限,很难对种子质量进行准确分辨。一旦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劣质种子, 将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成活率和产出率[2]。另外,部分经销商缺乏种子管理意识,导致自身售卖的种子质量良莠不齐, 并且哄抬价格现象屡见不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民的经济压力。

2.2 盲目施肥

在农业生产中,种子类型不尽相同,栽培方法千差万别。由于部分农民缺乏科学种植经验。所以在选种方面并未全面考虑地区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等情况。即便采用科学种植方法,但由于科技含量较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子的成活率和产出率。另外,化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物质条件。 合理施加肥料既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也能够缩短作物生长周期。但由于部分农户对化肥施加的认识存在局限性,认为用量越大效果越好,所以盲目施肥现象始终存在, 导致农作物抗病虫能力降低,不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2.3 种植密度控制不合理

农作物生长发育具有周期性特点, 只有保证生长过程具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和通风条件, 才能够为作物生长营造良好环境,进而提高农作物质量[3]。 但部分农民在播种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土壤环境和作物种类,导致单位面积播种密度过大, 严重影响田间通风效果和光照效果,不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3 农业种子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1.1 合理选种

我国农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 已经培育出了诸多优质品种。 这些品种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而且具备较高抗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水文特征不尽相同,所以在选种过程中也要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在综合考虑生存环境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种植的种子。尤其新时期,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加上各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导致种子栽培过程遇到的问题和挑战逐渐增加。 这就需要农户了解不同作物生长对气候、光照等方面的要求,分析种子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4]。例如:北方地区温度较低,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优先选择抗寒能力较高的品种。同时,不同品种对施肥、 灌溉、 种植密度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选择品种时,还要综合考虑立地条件,如此既能够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 也能够为农民创造最大化收益。

3.1.2 种子处理

在确定种植品种的基础上, 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还要对种子进行科学处理。农户需要对购进的种子进行全面筛选, 将其中腐烂、 变质的种子剔除。结合实践来看,种子质量与农作物产量存在密切关系,所以在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至关重要。 当前,在科学技术支持下,越来越多种子处理技术应运而生,主要基于生物、化学、物理等原理和技术对种子进行保护,进而达到控制病虫害,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常见的种植处理方法有晒种、拌种、催芽等[5]。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并且保证苗壮、苗齐。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种子处理方法,如冷冻处理、热力处理等,需要农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3.1.3 精耕土壤

结合农业生产经验总结来看, 种子在肥力充足的松软土壤中根系发育更快、 成活率更高。 正如上文所说,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尽相同,所以在农业生产中,难免遇到劣质土壤,如土壤质地较硬、透气性不足等。 这就需要农户通过精耕方式达到改善土壤质量的目的。种子在松软土壤中,可以更好地吸收水分和氧气,进而促进根系快速发育,保证种子顺利发芽。精耕土壤强调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 通常精耕作业涉及粗耕、细耕和盖平等流程。 例如:在水稻种植中,农户需要经常翻动稻田土壤,继而为水稻生长营造良好环境。

3.2 播种后技术要点

3.2.1 合理搭配,科学种植

正是因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 地理条件不尽相同,所以在农作物种植中,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选择环境适应力较高的作物类型。另外,不同农作物在生长过程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不尽相同, 如部分农作物在发育阶段需水量较大, 部分作物则需水量较小。 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尽可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需要结合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 习性进行合理搭配。这就要求农户必须全面掌握不同作物的实际情况,并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种植多种农作物[6]。结合实践来看, 对作物进行合理搭配, 既能够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还能够减少病虫害滋生, 同时有利于提升土壤肥力,为农作物高产奠定良好基础。 另外,科学种植需要结合作物生长需求和规律,采用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手段提高作物抗逆能力。 并且科学种植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影响。

3.2.2 保护播种后的种子

按照标准规格播种种子后, 并不代表种子一定成活。特别针对气候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如果没有做好种子保护工作,可能导致种子在高温、寒冷等气候环境影响下死亡。 而开展种子保护工作, 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如针对降㈥量较少的地区,需要增加农田灌溉量和灌溉次数。 但需要注意的是,灌溉过程应控制好水压,避免压力过大损害种子根茎。 农户可以引入现代化滴灌、喷灌等技术。例如:在气候温度较低的北方地区,播种后需要采用保暖措施提高种子成活率。 很多农户会通过铺设地膜的方法,减少地表温度的损失,这种保护措施还有保肥、防涝、防虫的作用。新时期,农业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新材料、新技术应运而生,可降解地膜就是其中之一,将其应用到种子保护中,能够弥补普通地膜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另外,我国南北地区温度差异较大,以北方地区为例进行分析,由于气候干燥、温度较低,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广泛推行大棚播种模式,能够为种子生长营造温暖的环境,进而提高种子成活率和产出率。但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农户选择大棚播种模式,是在支持反季节种植作物,这也为经济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种类。另外,如果农作物种植区域处于高海拔地区, 则会导致作物长期受强烈阳光照射, 进而影响作物正常发育。 而在大棚中播种,则能够达到理想的遮光效果。农户只需根据种子发育需求合理调节大棚温湿度即可。此外,在露天环境下播种种子,还要考虑鸟类侵害。通常鸟类会将种子作为食物吃掉,导致田间出现缺苗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农户在田间安装一定数量的驱鸟器, 或者通过设置稻草人的方式,减少鸟类对种子造成的侵害。

3.2.3 加强病虫害防治

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周期性特点, 加上所处环境十分复杂,所以稍有不慎就容易滋生病虫害,继而影响种子的成活率和发芽率。对此,农户必须提高防范意识,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具体来说,在种子播种前后,需要相关人员做好田间病虫害调查分析工作,了解病虫害类型、发生规律等实际情况。如此才能够从源头采取措施防范,进而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种子的侵害。 例如:部分地区降㈥量较大,并且降㈥周期较长,导致田间湿度较大,为病虫害滋生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环境。 对此,需要农户在㈥季结束后,根据作物类型和田间实际情况采购化学农药, 并按照说明书喷洒到田间, 以此来达到理想的病虫害预防效果。除了化学防治技术外,当前,生物技术、物理技术等技术手段也被广泛应用到病虫害防治中。 如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害虫天敌或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 对田间病虫害数量进行控制, 如此不仅能够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还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在田间释放一定数量的蝎子、蜈蚣等捕食性昆虫,对田间害虫进行防治。物理防治则是通过机械、热力等方式剿灭或驱赶害虫。 如在田间布置一定数量的有色粘虫板或捕虫灯,充分利用害虫趋色性、趋光性等特点防治害虫。 此外,防范病虫害还要注意选用抗病能力较高的种子,通过选育抗病性强的品种来减少病害的发生。例如,选择耐旱、耐寒、耐病的作物品种进行种植。

3.3 种子高产栽培技术优化策略

3.3.1 明确播种条件

在农业生产中, 种子的成活率和产出率与播种条件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如果农户在不了解种植生长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播种,则会导致发育过程滋生病虫害,进而影响种子吸收水分和养分等方面的能力, 进而降低种子发育率。这也意味着,创造良好的播种条件至关重要。具体来说,种子在生长发育中对周围环境的温度要求较高,以水稻为例进行分析,只有保证地面温度在8℃以上,才能够开展播种工作。 并且农户完成播种作业后,需要在种植坑上覆盖一定厚度的营养土,如此才能够保证种子吸收充足养分,此外,包括播种深度、播种密度、 播种方式等, 也是播种条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播种深度需要结合种子规格确定,凡种子发芽时子叶出土的应浅播,子叶不出土的可深播。播种密度则需要结合每公顷种子千粒重、 发芽率等参数进行确定。 播种方式需要结合作物类型、生长特征等因素确定。

3.3.2 合理灌溉

在农业生产中,各种新品种的出现,对农业生产及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灌溉层面进行分析,需要农户及时淘汰传统大水漫灌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浪费水资源, 还容易导致田间积水, 进而导致种子根系腐烂,并影响其成活率和产出率。 新时期,我国坚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越来越多节能环保型农业灌溉方式应运而生。想要促进种子健康发育,就要农户灵活选择新型灌溉方式。如引入智慧农业灌溉系统,结合种子类型、土壤环境、光照强度等要素进行分析,合理调整灌溉量。 并且系统还可以在降㈥后对土壤湿度进行监控。结合相关数据分析来看,智慧农业灌溉系统和传统灌溉系统相比,成本投入大致相同,但前者节水率更高,能够达到16%~30%以内。 也可以引入智能化恒压灌溉系统,这种系统具备循环灌溉功能,结合土壤检测系统和气象监控站, 可满足设施农业和大田农业自动灌溉需求,节省人力资源。

3.3.3 科学施肥

在种子播种后, 合理施肥能够为种子生长发育提供充足养分。并且土壤肥力充足,也能够从源头减少病虫害的滋生。而想要满足科学施肥要求,就要了解种子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同时掌握田间土壤养分情况,并对施肥量和施肥比例进行合理调整。 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需要农户优先使用有机肥和腐熟肥, 尽可能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通常在播种前或播种时,需要在田间施加一定量的基肥, 主要为种子初期生长提供养分。 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根据作物需肥规律适当补充养分,该环节一般以施加化肥为主,可以适量施加有机肥,只有用合理的施肥方法和技术,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种子则是农业生产的基石。 种子的质量与栽培技术直接决定了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这就需要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合理选种,并在播种前,应对土壤进行深耕、细耙,确保土壤疏松、透气。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为农业生产贡献更多的力量。

猜你喜欢

田间成活率农作物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春日田间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田间地头“惠”果农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保育仔猪成活率的饲养管理要点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