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检测技术在果蔬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探究与讨论

2024-05-18博白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检测站陈秋燕

河北农机 2024年2期
关键词:农产品检测

博白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检测站 陈秋燕

前言

在农产品领域,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安全隐患频频曝光,引发社会公众的质疑和不信任。 因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在此背景下,快速检测技术应运而生,为高效精准地检测农产品质量提供了可能。 目前我国正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因此探究快速检测技术在果蔬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和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快速检测技术在果蔬农产品检测中的重要性

1.1 满足安全需求,维护公众健康

传统的食品检测手段往往费时费力, 难以满足实时监控的需求。 而快速检测技术则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农残、重金属、病毒菌等有害物质进行精准检测,为疫情防控、食品安全把关护航。 切实运用快检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

1.2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 快速检测技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快检手段能够对农产品中的营养成分、新鲜程度等进行实时评估,从而针对性地优化生产模式,有的放矢地提高产品品质。 此外, 快检技术还可用于土壤检测、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从根本上改善农产品的生长环境。有了快速检测这一利器,农业生产就能紧贴市场需求,用高质量的农产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3 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绿色农业不仅仅是一种发展理念, 更意味着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传统农业往往存在投入品过量、环境污染等弊端,不利于资源的长期利用。而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则可以有效监控农药残留、肥料含量等指标,从而引导农民合理施肥、规范用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1]。此外,快检手段还可用于水质监测,指导农业用水的科学管理。借助快速检测技术,农业生产就能在追求高产高效的同时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 快速检测技术在果蔬农产品检测中的现状

2.1 技术层出不穷,种类日益丰富

快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检测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其种类也在不断丰富。目前,常见的快检方法包括免疫层析试纸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子印迹传感技术等。这些技术各有所长,检测对象、灵敏度、特异性均有区别,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检测场景。 比如,免疫层析试纸法操作便捷快速可用于初步农残筛查; 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则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适合精确定量分析。此外,一些新兴技术如纳米材料传感器、生物芯片等也逐渐被运用于农产品质量监控。

2.2 检测成本居高不下,制约普及应用

尽管快速检测技术的优势日益凸显, 但其推广应用仍面临重重阻碍,检测成本高昂便是其中一大难题[2]。单次检测的试剂耗材费用较高, 且多数现有技术需要依赖进口的专用仪器设备,价格不菲。 更为严重的是,快检技术所需专业人员的培养成本也颇为巨大。 种种原因叠加, 导致了当前快检技术的使用费用普遍居高不下,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基层的普及。

2.3 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不同检测技术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这给检测结果的解读和比对带来了诸多不便。 比如免疫层析快检和酶联免疫方法在检测农药残留时, 其阳性判断标准完全不同,极易造成认知混淆。 再者,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种类快检产品的检测流程、 结果表述等也常有出入,影响了结果的可比性和通用性。这无疑给农产品质量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2.4 人才培养滞后,影响技术推广

尽管快检技术的未来前景广阔, 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其在基层的应用进展仍然缓慢。从事果蔬农产品快速检测的专业人员大多由农技人员或者检验机构工作人员兼任,通过简单的培训后即可上岗。但他们真正精通快检技术原理和操作要领的却不多,容易对结果产生误读。再加上人员流动大、经验传承断层等问题,加剧了人才瓶颈,极大影响了技术的有效推广。

2.5 创新研发不足,亟待加强

现有快速检测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与农产品实际检测需求相比, 仍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 比如,很多快检产品的检测物种单一,无法满足多残留物的一次性筛查需求;还有一些技术虽然灵敏度高,但其操作过程十分复杂,现场条件难以满足。 此外,大多数快检技术仍然离不开人工操作和目视判读, 自动化程度较低,亟待提升。要进一步拓展和巩固快检技术在农产品质量监控领域的应用,创新研发工作势在必行,但目前的投入明显不足。

3 推进快速检测技术在果蔬农产品检测中的应用策略

3.1 开发便携式、简易化的检测设备

便携式简易化的农产品快速检测设备是实现基层化、普及化检测的关键所在。操作界面的简单直观也是该类设备必须具备的重要特点[3]。 毕竟,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户并非专业的检测人员, 对复杂的操作流程和参数设置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开发人员需要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 尽可能简化操作步骤,消除繁琐的参数输入环节。最理想的情况是,只需通过几个按键或者触摸操作,设备就能自动完成检测流程,用户只需对最终结果进行简单判读。同时,操作界面的图标和文字提示也要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符号,真正做到老少皆宜。除了硬件设备本身, 相关配套也不容忽视。 例如取样工具、试剂盒等必须保证便携性,而不能因为体积庞大而影响现场携带。 另外,对于一次性试纸条等耗材,还需要考虑成本高低和保质期长短等因素。 只有软硬件配合无缝, 才能真正打造出一款贴合基层需求的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推动农产品检测工作的高效便捷开展。

3.2 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

统一标准是确保快速检测技术在农产品检测领域规范有序推广应用的前提和基石。目前,这一领域亟需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 对检测方法、 操作规程、结果判读等环节进行全面规范,为技术应用提供权威指引。首先,标准体系应明确不同快检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其检测对象范围, 例如免疫层析法主要适用于农药残留检测, 而生物传感器技术则可用于检测重金属离子。 同时还需规定每种方法针对不同目标物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等关键指标,并给出具体的限值要求,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其次,标准还应对快检技术的操作流程、环境条件等做出细化规定。不同检测方法的采样方式、试剂配制、反应体系等均应有明确统一的操作规程,杜绝随意变动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对温度、湿度、振动等外部环境因素也要列出具体的控制范围,确保检测在规范条件下开展。 最后,标准体系的建设还需吸收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充分体现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听取科研机构、检测机构、生产企业等各界人士的意见,广泛征求不同领域专家的评审意见, 使标准内容经得住实践检验。同时,标准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时俱进,适时根据科技发展和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使其⒗远立于行业应用的最前沿。

3.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

专业技术人才是快速检测技术在果蔬农产品检测领域得以有效实施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这一领域内的人才匮乏问题已经初步显现, 亟需从源头入手,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技术队伍[4]。人才培养工作应当立足长远, 从高等教育阶段着手铺垫。 相关院校可以在农学、食品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中开设快速检测技术相关课程,系统讲授检测原理、方法学、操作规范等基础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实践环节的安排,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进一步深造打下扎实基础。通过这种专业化培养模式,行业就能储备一批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对于已步入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建立定期培训的长效机制则是保持其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培训内容不应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紧密对接实战需求,重点围绕快检新技术、新方法的实操要领展开。 在培训过程中,可邀请资深专家现场指导,现场讲解分析存在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并安排大量的模拟操作演练环节,促进参训者掌握关键技术要领。 此外,培训还应注重后续的跟踪指导, 对参训人员的学习效果进行持续评估,帮助其及时纠正偏差,不断提高技能水平。除了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着力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培训中应适当融入相关法律法规、 职业道德、安全操作等内容,促进他们树立职业操守和责任意识。

3.4 鼓励科技创新,开拓新兴技术

科研院所、 高校和企业都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相关单位要加大经费投入,为人员队伍建设和硬件条件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同时,还应结合自身优势,在技术研发的不同环节发力。其中,高校可以聚焦基础理论研究,探索快检新原理、新机制;科研院所则可瞄准新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攻克检测过程的关键技术难题;企业则可及时将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产品, 满足农产品检测的实际需求。 三者通力合作,相互促进,必将推动快检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具体的技术路线上,研发人员可重点关注一些新兴领域,力争实现原理创新和方法革新。例如,新型传感技术的引入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目前,纳米材料传感器、生物电子传感器等新型传感技术在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快速性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有望推动快检技术的飞跃发展。另外, 生物分子识别技术的应用也是一个前景广阔的领域。 利用分子印迹、核酸适配体等原理,能够特异性识别目标分子,在复杂基质中进行高效检测。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运用同样不可或缺。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 可以实现快检过程的智能化操控和自动判读,大幅提升检测效率。 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还能够挖掘出检测数据中潜在的规律性, 为农产品质量监控提供科学决策支撑。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将成为快检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3.5 完善检测服务体系,提高可及性

相关部门应着手完善检测服务体系建设, 打通技术最后一公里,确保其高效覆盖。 首先,应在农村地区建立一批便民利农的检测服务站点。 这些服务站应配备先进的快检设备, 并组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5]。 作为接地气的基层服务阵地,它们将为农户提供现场rapid 检测服务,快速掌握农产品质量状况。同时,人员还可充当技术推广员的角色, 向农户宣讲快检知识,指导正确的操作方法,助力技术在田间地头的广泛运用。 其次,还应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搭建一站式的检测服务平台。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打造虚拟化的检测服务体系,提供远程监测、大数据分析等高附加值服务。农户只需将样品信息上传,便可由专业人员实施检测和分析,并及时获取结果报告。 同时,平台也可联通销售、 供应渠道, 为农产品提供精准的质量溯源服务。 通过虚实结合,线上线下协同,就能够实现服务触角的全面覆盖。

3.6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环境

快速检测技术在果蔬农产品检测领域的推广应用,离不开有利的政策环境作为坚实支撑。相关部门应当从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法律法规等多个层面入手,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营造最佳环境。 税收优惠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的有力抓手。 相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快检技术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方面给㈣适当减免,降低其税费负担。对于重点新兴技术领域的龙头企业,则可给㈣进一步倾斜,实行更加优惠的税率水平。此外,还可把创新型快件企业列为可申请加计扣除的范畴,刺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这些举措, 可充分释放市场活力, 吸引更多资本投身于该领域。除了直接的财税支持,还要加强法制建设。目前,快检技术领域缺乏统一的法规约束, 许多鱼龙混杂的企业凭借低劣产品和虚假宣传大行其道, 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为此,应尽快启动相关立法进程,制定法律法规对产品质量、检测流程、结果判读等环节进行规范。

4 结语

当前快速检测技术普及应用仍面临诸多瓶颈制约。 只有持续加大投入,完善发展路径,才能让快速检测技术真正服务大众, 造福人民。 笔者将继续努力钻研,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让亿万人民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共享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硕果。

猜你喜欢

农产品检测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这些模式解决农产品滞销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几何图形”检测题
“角”检测题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