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利用 变废为宝

2024-05-17董常芳

新安全 2024年5期
关键词:调质调理资源化

董常芳

工人点击设备屏幕进行操作,随后产线运转,经过一道道工序,污泥逐渐变干。“这些污泥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对生态安全产生威胁。在经过适当处理后,它们可以用于燃烧发电或加工成建筑材料。”在珠海汇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科环境)的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现场,公司研发总监王庆霞介绍。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污泥逐渐成为困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它作为“污水”和固体废物的混合体,要实现交叉处理难度较大。

今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污泥如何实现安全、低碳和资源化处置?广东多地进行持续探索。

处置不当:污泥易对生态安全产生威胁

城市污泥含水率高,富含有机物、重金属、微生物等,具有资源与污染的双重属性。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国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污水厂超4600座,日处理量超过2亿立方米。事实上,早在2021年,全国的污泥产量已突破7000万吨(含水率约80%),预计2025年全国污泥产量将突破9000万吨。如此庞大的污泥一旦处置不当容易对水体、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

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方法离不开经济条件、生活水平、环保意识及国情等的影响,传统的卫生填埋、制砖做建材、干化掺烧等方法存在技术局限性,均无法满足现阶段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固废处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目标。“未来,传统污泥行业必须进行技术迭代升级。可满足产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模式才能促进污泥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未来污泥行业主流技术。”王庆霞表示。

创新引领:实现安全的污泥能源化利用

不久前,2024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举行,在这个环保产业的盛会上,汇科环境展示的城市污泥处置技术受到关注。

“目前我们在污泥深度脱水、污泥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创新性提出‘污泥调质+深度机械脱水+纯污泥焚烧资源化利用技术。”王庆霞介绍,该技术区别于传统污泥调理、干化、焚烧等技术,具有多个创新点。

一方面,研制出污泥调理剂DCSW,破解污泥脱水困难的共性技术难题。据介绍,该调理剂为公司核心专利产品,由企业自主研发的有机固废多功能炭化设备制备而成,具有吸附性强、疏水性好、比表面积大的特点。调理剂突破污泥脱水困难、恶臭的技术难题。污泥经调理剂调质后,通过机械压滤的方式,含水率降低到40%以下。

同时,污泥热值高,低位发热量在2000千卡/千克左右,2.5吨污泥质燃料便可替代1吨煤。“处理后的污泥可直接用于发电产蒸汽。”王庆霞表示,该技术不仅创新城市污泥调质与脱水新方法、解决污泥脱水的关键技术难题,还同时实现污泥高效资源化利用。

另一方面,研发了新型鼓泡流化床污泥锅炉,该锅炉可实现低热值污泥燃烧产蒸汽发电,热效率达到85%以上。

汇科环境采用的鼓泡流化床污泥燃烧技术,通过控制燃料在炉内的流化速度,延长烟气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控制合理的燃烧温度等燃烧方面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实现污泥在炉内稳定和完全燃烧,并有效控制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恶臭及抑制二噁英的产生。同时,对受热面进行针对性防磨防腐防积灰设计,实现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另外,采用热电联产方式,不仅将污泥资源化利用,也通过能源的梯级利用,实现利用效率最大化。

循环经济:打造污泥产业新质生产力

2022年,匯科环境投产中国第一家纯污泥制蒸汽项目,该项目位于广东省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通过采用“污泥调质+深度机械脱水+纯污泥焚烧资源化利用技术”,将污泥资源化为绿色蒸汽和电,项目达产后,每年可处理43.8万吨污泥,可产生清洁蒸汽60万吨,节约能源折算标煤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万吨。由此,形成全循环的污泥产业模式,污泥产业实现市场化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2012年开始关注污泥随意倾倒、非法填埋等环保问题,考察国内外污泥处理现状和处理技术后,进入污泥处置领域。”王庆霞介绍。

通过研发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构建新业态三方面发力,该公司已实现城市污泥、工业垃圾、厨余垃圾、生活垃圾等有机固废的高效梯级利用产业模式。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宝藏,走资源化利用方是正道,也是对生态安全负责的体现。”王庆霞表示,污泥处置有着广阔前景,污泥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后,每年可产生大量清洁蒸汽,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超1亿吨,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和“无废城市”建设贡献价值;同时,公司将积极响应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继续深耕废弃物处置技术。

猜你喜欢

调质调理资源化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CaO调质污泥自然失水特性及数学模型研究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过劳肥”的中医调理
流翔高钙系列肥 我能土壤调理剂
调质型管线钢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秋季蛋鸡 抓好调理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