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意义

2024-05-17李林宝

新安全 2024年5期
关键词:安全观总体国家

李林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维护和塑造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作为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安全篇”,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百年奋斗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家安全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国家安全思想,运用总体战略思维和宽广世界眼光把握国家安全,在我们党的思想谱系上第一次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第一次明确将安全列为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本质特征,深入阐发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重要观点,不仅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为推动我国实现由大向强的历史性飞跃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引,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

阐发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重要观点。坚持创新驱动,是推动实现高水平安全的根本之策。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和国家安全斗争形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战略机遇。总体国家安全观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事业系统性革命性创新实践,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重大创新理念和观点。例如,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和安全问题,但将二者统筹并重,并上升为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大创新。2014年11月28日至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思想。随着形势变化和实践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统筹发展和安全问题多次做出重要论述。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同国家安全一起谋划、一起部署,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深刻变化、主动抓住并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深邃政治智慧和非凡领导才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原创性成果。

揭示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本质特征。中国国家安全具有普遍性,与其他国家安全一样,都是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同时,中国国家安全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有不同于其他国家安全的本质特征。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工作领导体制,实现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相统一;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边疆、边境、周边安定有序;坚持安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坚持总体战,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相协调。这“五个坚持”,概括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本质特征,揭示了与其他国家安全的根本区别。

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条件下,在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義进入新时代,如何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同时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战略地位、根本保证、道路选择、根本立场、思维方法、必然要求、生命线、主阵地主战场、中心任务、大国担当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以“总体”为关键、以“十个坚持”为核心要义,是随着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实践深入推进而不断丰富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涵义深刻、独具特色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为创新发展国家安全理论提供了丰厚的文明滋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古鉴今,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彰显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独特的思想魅力。

强调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才能长治久安。中国古代典籍中有许多关于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的思想。《左传·襄公十一年》中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思是即使身处在没有威胁的和平环境中,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要有时刻应对危险和不测的思想和准备。《周易·系辞下》中说: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意思是君子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生存的时候不忘记可能灭亡,国家大治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祸乱。总体国家安全观在继承古代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国家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强调,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绝不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

注重民本思想。以民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精华。《尚书·五子之歌》中记载: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说百姓应该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宁。孟子在《孟子·尽心》中也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孟子看来,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心是基础,是根本,民众比国君更加重要。总体国家安全观继承了以民为本的思想,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安全放在首位,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倡导和平共处。“和衷共济”“和合共生”,“和”文化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早在《尚书·尧典》中出现的“协和万邦”思想,便体现了中国人对和平的价值追求,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儒家文化中诸如“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亲仁善邻,国之宝也”。总体国家安全观继承和发展“和合”文化传统,强调推动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共同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张讲信修睦。《左传·隐公六年》中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与邻者亲近,与邻邦友好,是我们的国宝,也是我们坚持的原则。自古以来友善的中国人民就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亲仁善邻,是春秋时代儒家处世原则在处理诸侯国关系方面的运用。当下,中国有很多好邻居。如中俄两国山水相连,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强调,亚洲各国人民希望远离恐惧,实现安居乐业、普遍安全,希望各国互尊互信、和睦相处,广泛开展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共同维护比金子还珍贵的和平时光。

力求内外兼顾。《逸周书》有言“内事文而和,外事武而义”。文和武是我国古人提出的一对重要范畴,其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从国家安全角度看,文是指政治、文化、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武则特指军事手段。古人很早就认识到,综合运用多种战略手段利于达成战略目标,主张通过文、武两个方面共同发力。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强调“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

重视刚柔并济。“方而又刚,柔而又圆,求安难矣”;刚柔并济、张弛有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品格修为,既是人生哲学,也是治国方略。《周易》中的“方而又刚,柔而又圆,求安难矣”,指明了刚毅而不偏执、柔和而不圆滑的处世之道。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同时强调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

推崇张弛有度。《礼记·杂记下》记载:“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是指拉紧弓弦,弛则是放松弓弦,文武则是指周文王和周武王。张弛有度的原意是指治理国家要宽严互相补充,不同的治理方法交替使用,后来引申为做事从容不迫。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沉着冷静、保持定力,冷静观察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动,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既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及时优化调整战略策略,又保持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为各种风险所惧,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向前进。

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了对西方国家安全理论的超越

相较于中国,西方国家安全理论起步较早,经过长期的演进完善,逐步发展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相对成熟的理论派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针对当今全球安全形势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和全新挑战而设计的中国方案,它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摒弃了西方安全观的糟粕。它包括国内和国际两种视角,其国际视角即国际安全观的核心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具有西方国家安全理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已经实现了对后者质的超越。

对现实主义国家安全观的超越。现实主义一直是西方安全理论中最主流和最广泛的视角。现实主义国家安全观认为,国家安全关注国家自身的个体安全,安全是最根本的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以军事手段为主,片面追求军事实力带来的安全困境使得国家之间缺乏安全感,形成零和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既关注个体安全,也关注共同安全。《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实现世界持久和平,让每一个国家享有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让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能安居乐业,人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各国需要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携手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经济、文化、科技、环境等领域,包括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实现安全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因而是全面安全观。

对自由主义国家安全观的超越。自由主义分析国家安全是以无政府状态为假设前提,接受个体主义的大部分观点,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政治中的作用与影响不断扩大,给国家安全带来新内容,尤其是经济的相互依赖,使国家安全向共同安全方向迈进。与自由主义安全观不同,总体国家安全观并不认为相互依赖就会自然带来和平,如果彼此处理不当,也可能导致冲突,关键是如何扬长避短。中国重视相互依存,基于尊重各国主权、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坚决反对弱小贫穷国家对大国富国的依附。鉴于相互依赖中可能出现的严重不对称性,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张,在国际经济合作中,对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该增强其代表性并扩大其发言权,努力做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使全球治理体制平衡和公正地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

对建构主义国家安全观的超越。建构主义强调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无政府状态也是文化即无政府文化,它不是国际体系先天固有的,而是体系中行为体互相实践的结果;认为行为体既可建构安全困境也可建构安全共同体;安全既是个体安全,也是集体安全。国家安全是动态的,与其所形成的身份、利益有关,但建构主义忽略物质力量变化对国家安全政策变更的重大影响。与建构主义的安全共同体不同,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以同质文化为必要前提,不排斥多元文化,甚至主张多元文化共同发展。总体国家安全观认为,世界文化本来就是多元的,多元文化并不是人类组成命运共同体的障碍,各国应求同存异,寻求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同舟共济,共享安全,其安全主体的范围涵盖整个国际社会的所有成员。可以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实现了对西方建构主义国家安全观质的超越。

猜你喜欢

安全观总体国家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