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5载走过,中国经济外交赓续辉煌

2024-05-16陈曦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24年3期
关键词:外交阶段经济

陈曦

2024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中国经济外交也走过踔厉奋发、赓续前行的75个春秋。跨越世纪风云变幻,中国经济外交历经“艰难接触”阶段、“主动融入”阶段、“全面参与”阶段,如今已迈入“积极引领”阶段。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财经外交、货币外交、金融外交、贸易外交、投资外交、发展外交六大领域的中国经济外交,一方面服务于国内经济稳定发展改革创新,另一方面服务于国家对外战略大局,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支撑。

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中国经济外交处于“艰难接触”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在美苏冷战对峙下,贯彻向苏联“一边倒”对外政策,到50年代末之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中美关系持续封冻,中国长期处于遭受政治围堵、经济封锁、贸易禁运的恶劣国际环境,对外援助成为对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威慑并积极拓展外交空间的主要政策工具。

通过对外援助,中国帮助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与之结成了长期牢固的历史性友谊。1971年,中国在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鼎力支持下正式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于次年恢复缴纳会费,标志着中国开始为国际多边合作提供财政支持。在此阶段,对外援助几乎是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唯一方式,为中国摆脱孤立封锁、接触国际社会、培养知华友华力量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经济外交鼎力确保了国家外交斗争的顺利进行,先后促成与数十国建(复)交及重返联合国,从而为回归国际经济舞台奠定了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的二十余年,中国经济外交进入“主动融入”阶段。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外部发展环境也大为改善,对外经济交往转向正常化。

1980年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的合法席位,并陆续加入非洲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区域性金融机构。1986年,中国正式向关贸总协定提出“复关”申请,启动了“复关”和“入世”谈判进程。1991年,中国应邀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开启区域经济合作进程。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推动建立东盟十国与中日韩(10+3)机制,以探索区域货币合作并维护区域经济稳定发展。在此阶段,加入主要多边国际经济组织成为中国增进国际接触、熟悉国际惯例、拓展国际关系、促进经贸合作的关键渠道,世行等多边开发银行的贷款和技术援助也一度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助力。中国经济外交侧重于服务国内经济建设,为更深度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创造了便利条件。

21世纪初至党的十八大前的十余年,中国经济外交步入“全面参与”阶段。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召开,明确“走出去”战略并将其上升到“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高度。2001年,在15年漫长艰苦的外交谈判后,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中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摆脱歧视性待遇,成为平等参与者,并在其后多哈回合谈判中积极发声以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权益。

同年,中国成为《曼谷协议》成员国,首次加入具有实质性优惠关税安排的区域贸易协定。2003年,中国推动达成《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开启上合经贸合作进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在“10+3”机制下推动建立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并于2009年年底正式运行,同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开启。2010年,历经十年谋划推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商签自贸协定成为中国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式。在此阶段,中国融入全球市场和国际分工体系的速度、广度和深度空前提高,在世界经济中的体量和地位也显著提升。一方面,中国经济外交全力支持出口导向型战略并全面重塑对外经贸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开始谋求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扩大话语权和制度性权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余年,中国经济外交开启“积极引领”阶段。2012年,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成为中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2013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开启中国经济外交新篇章。2014年,中国出资设立的丝路基金正式运行,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投融资服务。同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中国主导筹建的两大新型多边发展金融机构为发展中国家自主融资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

2016年,中国推动落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发展中国家配额占比显著提升,人民币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同年,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中国推動制订全球首个多边投资规则框架《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2018年,中国在上合青岛峰会上宣布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加速探索构建上合地方经贸合作机制。同年,中国召开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为世界市场创造新空间,主动为国际经贸开拓新范式,主动为全球贸易注入新动能,主动为各国开放共享新机遇,自主重塑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关系。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积极参与和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以减轻最贫困国家偿债负担。2021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面阐述中国发展观。同年,中国先后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22年,中国推动达成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2023年,中国牵头的全球首个多边投资协定《投资便利化协定》文本谈判成功结束。2024年伊始,中国——尼加拉瓜自贸协定正式生效,至此,中国高标准自贸网络已遍及29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对外贸易总额约三分之一。

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外交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正以更积极有为的引领者姿态,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依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聚焦从商品、要素等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致力于主动塑造国际经济秩序和提供更多中国式国际公共产品,中国经济外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续写辉煌。

猜你喜欢

外交阶段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