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土保持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创新与应用

2024-05-16张春利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泥沙水土保持水库

张春利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站 陕西 榆林 7180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土保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往往会对周围土地和水资源造成负面影响,如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因此,创新和应用水土保持技术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1 水土保持技术的创新

1.1 工程设计方面

在水土保持技术的创新中,工程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工程设计不仅需要考虑到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还需要运用现代技术来进行规划和设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技术已经成为了水土保持工程规划和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使用现代技术,工程师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和分析地区的地形、土壤类型以及降雨等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借助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工程师们可以获取详细的地理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工程规划和设计中。利用这些技术,可以绘制出精确的地形图,并进行水土保持设施的布局和设计,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1]。

为了更好地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在过去,工程师们主要依靠经验和直觉来评估和预测风险。然而,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师们能够采用先进的模型和仿真软件,通过数值模拟来评估不同情景下的风险概率。借助这些工具,工程师们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土壤侵蚀、洪水灾害等可能的风险,并据此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1.2 材料和方法创新

在水土保持技术的创新中,材料和方法的创新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发新型环保材料和探索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可以不仅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还能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传统的水土保持工程常常使用一些具有环境污染风险的材料,如混凝土、砖石等。然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开始寻找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材料来替代传统材料。因此,开发新型环保材料成为了当前水土保持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些新型材料可以是天然材料,如植物纤维、生物聚合物等,也可以是经过改良的复合材料,如再生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通过使用这些新型环保材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在保证水土保持效果的同时提高工程的可持续性。

传统的水土保持施工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并且施工周期长、效率低。为了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例如,引入机械化施工设备和自动化技术,可以减少人力投入,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利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和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参数,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此外,还可以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建模仿真技术,进行施工过程的预演和优化,从而在施工前就能够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1.3 智能化应用

在水土保持技术的创新中,智能化应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利用传感器网络、无人机等技术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并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数据,可以实现对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和改进。

传统的水土保持监测往往依赖于人工巡查和手动采样,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然而,随着物联网和无人机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监测方式已经成为可能。通过部署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水位、风速等关键指标,获取准确的数据。同时,借助无人机的高空视角和搭载的多种传感器,可以对大范围的地区进行快速、高效的数据采集。这些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的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客观的数据基础,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传统的数据分析往往依赖于人工处理和经验判断,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客观、准确的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和算法,将实时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潜在关联性。例如,通过分析土壤湿度与降雨量、坡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最佳的水土保持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此外,人工智能算法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结果进行预测,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并及时调整水土保持策略。

2 水土保持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1 水库建设

水土保持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广泛,其中水库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在水库建设中考虑洪水冲击力和泥沙淤积问题,并采用防护堤和挡土墙等措施来保护周边土壤免受侵蚀,可以有效地提高水库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水库是防洪和储水的重要设施,因此,在水库建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洪水冲击力对构筑物的影响。通过精确测算洪水流量、洪峰流速等参数,并结合地形特征和土壤条件,可以进行构筑物的科学设计。例如,在水库大坝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合理的坝型和断面形式,以抵御洪水的冲击力,避免水库发生溃坝事故。此外,还可以设置泄洪口和泄水孔,以调节水库的水位和流量,进一步减轻洪水对构筑物的冲击。

同时,水库建设也需要考虑到泥沙淤积问题。泥沙的淤积会导致水库容量的减少,甚至对水库的安全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构筑物设计中,可以采用防淤设施,如沉砂池和泥沙冲刷渠等,来有效截留和排除泥沙,保持水库的正常蓄水功能。通过合理的构筑物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洪水冲击力和泥沙淤积问题,提高水库工程的可靠性。

水库建设往往涉及大量的土方工程,而土方工程的施工过程容易导致土壤的侵蚀。为了保护周边土壤免受侵蚀,需要建设防护堤和挡土墙等防护措施。防护堤是一种人工修筑的土体结构,位于水库周边,用于防止水流侵蚀土地和土壤流失。防护堤的设计应符合土壤力学原理,以确保其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2]。此外,可以利用植被覆盖、铺设防护网等方式进一步加固和保护防护堤的稳定性。挡土墙是一种垂直或近垂直的结构,通常由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构成,用于支撑坡面或土方的重力。通过建设挡土墙,可以有效防止土壤的滑坡和侵蚀,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挡土墙的设计应考虑到地质条件和土壤特性,以确保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2 河道治理

河道治理是水土保持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通过利用植被和生物工程措施加固河岸,防止水流侵蚀,并配置合理的沉砂设施来减少河床淤积和泥沙外溢,可以实现对河道的有效管理和保护。

河岸的稳定性是河道治理的关键问题之一。当水流冲击河岸时,容易导致河岸的破坏和土壤的侵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植被和生物工程措施来加固河岸。一方面,适当选择并种植具有牢固根系和强大抗冲刷能力的植物,如河滨柳、芦苇等,来加固河岸。这些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加土壤的粘结力和抗冲刷能力,有效地防止水流对河岸的侵蚀。此外,植物的茂密枝叶可以减缓水流速度,进一步降低水流对河岸的冲击力。另一方面,可以应用生物工程技术来加固河岸。例如,可以利用编织袋、木桩和竹片等材料构建生物工程结构,如生态护坡和生物护岸。这些工程措施不仅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稳定性,还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通过植被和生物工程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加固河岸,防止水流侵蚀,实现河道治理的目标。

河床淤积和泥沙外溢是河道治理中常见的问题。当河道中的泥沙堆积过多时,不仅会影响水流通畅,还可能导致洪水灾害和下游土地的侵蚀。因此,配置合理的沉砂设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沉砂设施可以帮助河道有效地截留和储存泥沙,减少淤积和外溢。其中,常用的沉砂设施包括沉砂池、泥沙拦截堰、泥沙收敛带等。这些设施通过设置合适的形状和尺寸,使得水流在经过时速度减慢并沉降,从而将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此外,还可以利用自然植被和人工草坪等方式增加沉砂设施的沉降效果。配置合理的沉砂设施不仅可以减少河床淤积和泥沙外溢,还可以保持河道的正常通行能力,维护河道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因此,沉砂设施的规划和设计应考虑到河道的水力特性、泥沙输移规律和地质条件等因素。通过合理配置沉砂设施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河床淤积和泥沙外溢的问题,实现河道治理的效果。

2.3 土地开发与农田建设

土地开发与农田建设是水土保持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重要应用。通过采取适当的坡面整治措施来减轻水土流失,并推广保护性耕作和有机农业来改善土壤质量,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在土地开发和农田建设过程中,坡面的水土流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陡坡上的土壤容易受到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坡面整治措施。一种常用的坡面整治措施是梯田建设。通过修筑梯田,可以将陡坡分割成多个平坦的台地,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此外,还可以在梯田之间设置沟渠和植被带,以进一步截留雨水和防止土壤侵蚀。梯田的设计应考虑到地形特征和水土条件,以确保其稳定性和有效性。另一种常见的坡面整治措施是植被覆盖。通过合理选择并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如草本植物和灌木,可以增加土壤的覆盖度和抗冲刷能力。植被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颗粒,并吸收雨水中的养分,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和侵蚀。此外,植被还能减缓降雨的冲击力,降低坡面的坡度,进一步减轻水土流失的风险。

土壤质量的改善对于农田建设和可持续农业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会导致土壤质量的下降和养分的流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推广保护性耕作和有机农业。保护性耕作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耕作方式。通过使用覆盖物,如秸秆、苇草等,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湿度和保护土壤表面免受雨水冲刷。此外,保护性耕作还可以减少机械耕作对土壤结构的破坏,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和肥力。

有机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并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有机农业强调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循环利用,通过添加有机物质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水分保持能力。有机农业还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促进益生菌和有益昆虫的生长,来控制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推广保护性耕作和有机农业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并带来许多环境和经济效益。首先,这些做法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并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其次,通过保持土壤湿度和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可以减少农作物的需水量和施肥量,节约资源成本。此外,由于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采用有机农业的农民还可以获得更高的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收入。

3 水土保持技术的效益和前景展望

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技术措施在农田、河道和山地等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并且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具有广阔的前景。

3.1 效益

首先,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通过合理配置梯田、植被覆盖和坡面整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降雨对土壤的冲刷和侵蚀,减少泥沙的流失。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农田的肥沃土壤,维护土壤质量,还能够减少河道的淤积和水库的淤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通过增加植被覆盖和保护河岸等措施,可以改善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植被覆盖还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此外,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增加农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减少病虫害发生等措施,可以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增产。有机农业的推广还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2 前景展望

未来,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资源压力的加大,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变得更为重要。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实现可持续农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首先,在农业领域,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涌现,水土保持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例如,利用遥感技术和智能农机的发展,可以实现精确施肥和精准灌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在农业生产中逐渐推广可持续耕作模式和有机农业,将进一步增强土壤保持能力,提升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其次,在城市化进程中,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也将变得更加重要。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变得尤为关键[3]。在城市建设和土地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水土保持技术,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并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设置绿化带和湿地保护区,以增加植被覆盖和保护水资源。此外,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可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最后,在山地和河流流域管理中,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山地是脆弱的生态系统,容易受到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的威胁。通过实施植被恢复项目和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山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在河流流域管理中,水土保持技术可以减少农业、工业和城市活动对水体的污染,提高水质,维护水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4 结束语

水土保持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创新与应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农田和河道的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水土保持技术也能够保护水源地和减轻城市排水压力。这一切都将为我们营造健康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宝贵经验。因此,我们应不断创新水土保持技术,并将其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中,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猜你喜欢

泥沙水土保持水库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泥沙做的父亲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出山店水库
白沙水库
水土保持
新疆多泥沙河流水库泥沙处理措施
土壤团聚体对泥沙沉降速度的影响
出山店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