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价值链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以贵州省为例

2024-05-16赖若兰

南方农机 2024年8期
关键词:价值链贵州省农户

赖若兰 ,施 若 ,罗 鑫

(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0 引言

农业价值链金融是指农产品从“田地”到“餐桌”所需要的一系列商品和服务,在此过程中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加强参与主体的利益联结。“大国小农”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根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1]。贵州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相关数据显示,贵州省共有1 153.15 万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其中仅有20.69 万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2],占全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1.7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3],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2023 年2 月,为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贵州省出台《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4],明确提出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现代乡村服务业等来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通过发展农业价值链金融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农业价值链金融进行了相关研究。金强[5]将农业价值链的机制总结为“农业企业+科技+农户+价值分享”,以技术为驱动力,农户作为产业上游主体整合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农业企业提供技术、管理等要素,以农业企业结合农户提供的生产要素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农户的能力和组织化程度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全链条价值增加,农业产业链升级为农业价值链,助推产业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核心力量。农业价值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可归结为龙头企业主导型、农业专业合作社主导型和买方担保型,以贵州刺梨为例,为推动刺梨产业发展,贵州省人民政府与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巨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发挥龙头企业的品牌、科技、渠道优势,打响“贵州刺梨”品牌。张效榕等[6]使用福建省18 个行政村402 户茶农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茶农加入茶叶企业和茶叶合作社均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其中茶叶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的效果更好。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买方担保模式的买方由大型商超转化为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刘娜娜[7]以蚂蚁金服为例深入探讨了这一模式。电商平台为农户提供担保和技术支持,蚂蚁金服根据电商平台的反馈灵活地为农户发放贷款,形成“农户-互联网金融机构-电商平台”的联动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引入保险机构,分散农产品生产到销售的风险。这种模式顺应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弥补了小农户在金融获得性方面存在的劣势,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增值。由此可见,农业价值链金融可以通过增强各主体的利益联结来实现农产品增值,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收入,加强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1 农业价值链和农业价值链金融的概念界定

1985年,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提出价值链(value chain)概念,他认为价值链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经营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实现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都是链条式结构,由上、中、下游构成一个整体,不同于强调过程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价值链强调每个环节都要创造价值。农业价值链是由价值链概念引申而来的,可以概括为农业生产中各个经营主体通过购买生产资料、生产、经营、加工和出售实现价值传递和增值的动态过程。

农业价值链金融是在农业价值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李思璇等[8]将农业价值链金融总结为在农业价值链内部因农产品交易关系而产生的商品流通、资金融通、信息互通过程中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满足价值链上各个经营主体对于资金的需求。相较于传统金融,农业价值链金融具有“普惠”的特点,为难以在传统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的农村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有效缓解风险高、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融资难题,降低金融交易中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概率。

2 农业价值链金融的发展现状

农业弱质性表现可以概括为:一是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季节性,高度依赖土地资源和天气等自然因素,产出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二是农产品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较小,价格波动大。三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传统金融由于具有流程复杂、审批时间长和排斥性等特点,难以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农业发展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和传统金融低风险、稳收益的目标之间的矛盾推进了农业价值链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农业价值链金融顺应了普惠金融的改革趋势,在征信模式、借贷流程、风险管理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缓解了金融服务供给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解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融资难题。

我国农业价值链金融的创新可以追溯至龙江银行推出的“惠农链”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龙江银行依托黑龙江省丰富的农业资源,以“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农户+政府+银行+保险+科技”为基本框架,基于“农资公司+农户”“垦区农场+农户”等多种产品模式,设计出种植贷、养殖贷、农信通等十二大融资产品[9]。通过利益捆绑、封闭式资金运作和配套增值服务实现各参与方的利益最大化,切实解决了供应链中借贷主体融资难、产品供销不畅等问题。由于龙江银行“社区银行”“农业供应链银行”的发展定位,对农业价值链金融进行探索的主体多为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据银保监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 年末,全国村镇银行数量为1 651 家,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的36%左右。从2006 年至2022 年,村镇银行数量不断增加但增速放缓[10]。村镇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弥补了县域地方经济的空白,顺应了“三农”和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急切需求。但村镇银行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压力和挑战,具体概括:一是内部管理不规范,贷前考察不充分,贷后管理流于形式。二是金融科技含量较低,风险识别滞后,金融服务不完善。三是不良贷款率高且难以化解。四是监管硬性指标达标压力大。由此可见,只有提升内控制度执行有效性、推动金融科技赋能、加强流动性风险防控和强化政策引导,才能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产各环节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实现全产业链的价值增值,为农业价值链金融注入活力。

3 贵州省农业价值链金融的发展现状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1],2017 年至2022年,贵州省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例维持在1.6%左右,经济发展较为缓慢。贵州省第一产业对全省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略有波动,但均维持在10%以上,说明农业发展对贵州省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贵州科学把握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的关系,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近年来,贵州省愈发重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先后出台《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12]、《关于加快山地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13]、《支持农业现代化若干财政政策措施》[14]等文件,为贵州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制定了详尽的实施策略,并提供大量财政支持政策。

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省内地貌区域分异明显,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山原、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7%,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从贵州省地形地貌可以推断出,贵州省不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突破地形障碍,发展山地经济,成为贵州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贵州省金融机构致力于推动农业价值链金融发展,以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为例,2019 年末至2022 年11 月末,贵州农信累计向283.24 万户产业主体发放贵州12 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贷款1 848.22 亿元。推广“省农业农村厅+当地政府+龙头企业+农商银行+保险公司+农户”的六方合作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在巩固已有的“致富通”农户贷款与“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乡村振兴产业贷”的基础上,创新推出旺牛快贷、黔农生猪快贷、中药振兴贷、竹链贷、惠茶贷等支持各类产业发展的专门信贷产品[15],多维度增加农业产业经营主体的抵押物范畴,为其提供充足资金。近年来,贵州省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持续做大做强12 个农业特色产业,截至2022 年,贵州省农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前列,茶叶、辣椒、刺梨等种植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以贵州省辣椒产业为例,其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产销规模居于全国首位。据悉,贵州省将持续推动辣椒产业五大体系建设,助推育繁一体化、集约化、绿色生态化、商品化和市场流通化全面发展,将辣椒生产与机械化相结合,提高辣椒的产量和质量。具体措施可以概括为:一是定期举办“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扩大“生态贵椒”的品牌效应。二是打造辣椒智慧农业,将科技融通于辣椒生产全链条。三是招商引资,提高服务水平。四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利用辣椒集群项目资金打造标杆性龙头企业。五是推动金融创新,推广农业保险,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资金支持。六是加强辣椒种植加工培训,实现标准化生产。由此可见,贵州省农业价值链金融稳健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16]。

4 贵州省农业价值链金融的发展困境

4.1 数字鸿沟现象突出

随着数字化不断发展,扫码支付、手机挂号等智能应用方式成为常态,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在农业生产中,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也得到了充分运用,切实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但贵州省存在数字鸿沟现象,数字鸿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之间,贵州省农村通信条件差,农村通信基础设施不完善,5G、千兆光网覆盖面小。二是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所带来的数字鸿沟使得老年人“不敢用”“不会用”智能设备,同时,老年人的接受能力与年轻人相比较弱,这导致两者的数字鸿沟不断加大。

4.2 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缺失

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加快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添砖加瓦”。贵州省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全省经营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地方金融机构,但其业务规模小、信贷产品单一且“离农”倾向严重,不能满足涉农经营主体对资金的需求,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有限,在银行业中的竞争力有待提高。

4.3 人才流失严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因此,加快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至关重要。但贵州省存在人才流失问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贵州省流动人口规模总体较大,人口流动持续活跃。从流动人口的年龄构成来看,全省流动人口以15~49 岁年龄段的劳动人口为主,呈现“中间高、两端低”的特征。从流动人口的性别结构来看,女性略高于男性,但总体呈现均衡态势。从流动人口的流动趋势来看,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的大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城市聚集趋势明显[17]。人口、人才严重流失不利于贵州省发展高质量农业。

5 对策建议

5.1 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

贵州省数字化转型是欠发达地区“弯道超车”的优秀典范,发展数字经济,将数字化发展融入农业价值链金融,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让数字红利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机。一是利用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采集价值链各主体的数据,对价值链的运行情况进行挖掘与分析。二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产品销售情况进行预测,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物流追踪和交易追溯,提高价值链运行的可信度。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产业链各环节进行协同管理,保证产业链“不断裂”。三是搭建数字化平台以实现信息共享,根据用户反馈不断优化改进。

5.2 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金融机构在农业价值链金融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其发展与“三农”息息相关,应该承担责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为农业价值链金融增添助力。一是业务开展要坚持“立足县域,支农支小”的定位,设立地域和准入门槛,针对性地改善农村地区的资金供应。二是加强机构内部管理,审慎评估贷前、贷中、贷后的风险并采取合理措施。三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村镇银行的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

5.3 打造高素质农业技术人才队伍

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以培训育人,分层次提升专业素养。二是坚持以待遇留人,分类别搭建展示平台。三是坚持以榜样带人,分重点推广人才典型。

5.4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价值链金融

贵州省利用特殊的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经济,将农业价值链金融与12 个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促进单一种植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一是探索当地优势农业产业,挖掘新的发展机遇。二是参加相关农产品交流会、博览会等活动,引进高品质的种子资源,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品牌效应。三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业价值链中的引领辐射作用。

6 结语

金融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扮演着连接城乡、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农业价值链金融可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通过金融工具,农民可以获得灵活的贷款和信贷,有利于他们开展规模化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商业化经营活动,有助于农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以贵州省为例,通过加强农业价值链来发展山地经济,通过发展农业价值链金融来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个转“劣”为“优”的过程中,贵州省的成功实践为其他地区发展农业价值链金融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价值链贵州省农户
贵州省种公牛站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