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直肠癌组织中核受体视黄酸X受体a及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2024-05-11陈易华曾冬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年7期
关键词:浆膜分化直肠癌

陈易华, 罗 艳, 田 强, 曾冬梅, 许 雷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病理科, 四川 成都, 610083)

结直肠癌(CRC)属于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1]。CRC早期临床表现为排便习惯的改变、腹泻、局部腹痛等,由于其早期症状无特殊性,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晚期,癌细胞已转移至其他重要器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2]。目前,影响结直肠癌疾病进展与预后的机制尚不清楚,而寻找潜在标记物用于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视黄酸X受体a(RXRA)属于醇/甲状腺激素核内受体超家族成员。研究[3-4]表明, RXRA可参与调控细胞的分化与已经发育的胚胎,并在不同肿瘤组织中差异表达。核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NRIP1)可参与炎症、细胞程序性坏死与凋亡,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5]。本研究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RXRA、NRIP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6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标本设为结直肠癌组(n=106), 将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设为癌旁组(n=106); 患者年龄20~75岁,平均(51.24±2.68)岁。纳入标准: ① 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结直肠癌[6]、病理类型为腺癌者; ② 纳入本研究前未接受过任何抗肿瘤治疗者; 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者; ④ 患者及监护人知情同意。排除标准: ① 合并传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 ②合并其他器官恶性肿瘤者; ③ 既往有结直肠手术史患者; ④ 医患沟通障碍、不愿配合者; ⑤ 出院后失访及拒绝参与本研究者。本研究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RXRA及NRIP1检测: 术中取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成厚度为4 μm切片。采取免疫组化法检测RXRA、NRIP1表达情况,具体操作流程需参考使用说明书。将石蜡切片、脱蜡、乙醇脱水、自来水脱水后放入0.01 mol/L柠檬酸盐缓冲液PBS(pH值6.0)中进行抗原修复,滴入3%过氧化氢溶液,置于室温条件下孵育15 min, 加入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洗涤3次; 加入兔抗人RXRA单克隆抗体1∶5 000、兔抗人NRIP1单克隆抗体1∶1 500(北京康源绿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放入微波炉在加热15 min后冷却10 min, 在4 ℃环境下过夜,最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第2天取出后室温下静置30 min, 加入PBS洗涤3次,加入带有生物素标记的二抗(1∶5 000)(比克曼生物有限公司), 30 ℃孵育35 min, 放入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试剂盒,苏木素染色剂复染,梯度乙醇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光学显微镜(天津微仪光电显微镜微域光学仪器有限公司)下观察结果。

1.2.2 结果判定: RXRA、NRIP1阳性染色表现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质内出现黄色或褐色沉淀。选取5个高倍视野(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 500倍镜下选取癌细胞阳性染色集中区域,计算5个视野平均阳性百分率。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5%计0分, >5%~25%计1分, >25%~50%计2分, >50%~75%计3分, >75%~100%计4分。不染色、浅黄色、棕黄色、棕褐色依次计0、1、2、3分; 每张切片阳性细胞百分率与染色强度分数分为阴性(0分)、弱阳(0~4分)、阳性(5~8分)、强阳性(>8分); 阴性与弱阳性定为阴性表达,阳性与强阳性定为阳性表达。

1.2.3 预后: 所有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复查、电话随访等方式连续随访3年,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随访截至患者因结肠癌死亡或2023年8月。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RXRA、NRIP1表达水平采用[n(%)]描述,应用χ2检验进行比较,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双侧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RXRA、NRIP1表达

结直肠癌组RXRA、NRIP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图1。

表1 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RXRA、NRIP1表达情况[n(%)]

2.2 结直肠癌患者RXRA、NRIP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病理Ⅲ期、低分化、有浆膜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RXRA阳性表达率、NRIP1阳性表达率高于病理Ⅱ期、中高分化、无浆膜浸润、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结直肠癌患者RXRA、NRIP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n(%)]

2.3 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生存情况以及单因素分析

106例结直肠癌患者出院后连续随访3年, 58例患者存活,总生存率为54.72%(58/106)。结直肠癌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与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 RXRA阴性、NRIP1阴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高于RXRA阳性、NRIP1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n(%)]

2.4 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将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并进行赋值(病理分期: Ⅱ期=0, Ⅲ期=1; 分化程度: 中高分化=0, 低分化=1; 浆膜浸润: 无=0, 有=1; 淋巴结转移: 无=0, 有=1; RXRA: 阴性=0,阳性=1; NRIP1: 阴性=0, 阳性=1), 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有浆膜浸润、RXRA阳性、NRIP1阳性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 见表4。

表4 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3 讨 论

结直肠癌是中国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40~60岁人群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7]。结直肠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直线上升,每年增长率为3.05%[8]。结直肠癌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手术、辅助化疗等一系列医疗措施可有效增强患者抗肿瘤疗效,改善其预后,但治疗后癌细胞转移复发仍然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9-10]。

RXRA属于核受体,通过参与视黄酸介导的基因激活来介导类视黄醇的生物学效应,可通过受体的形式与靶基因启动因子相结合,起到转录因子的作用; 在肿瘤细胞中可通N端切割形式tRXRA发挥促癌作用,促成癌症的发生发展[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结直肠癌RXR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P<0.05), 说明RXRA呈高表达提示结直肠癌的发生。RXRA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病理分期为Ⅲ期、低分化、有浆膜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RXRA阳性表达率更高,提示RXRA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研究[13]显示RXRA在多种肿瘤中异常表达,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为, RXRA具有转录因子的作用,癌细胞可刺激其通过激活磷酸肌醇-3激酶(P13K)或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KB(NF-KB)等信号通路帮助癌细胞在机体内进行大量的浸润与转移[14-15]。研究[16]表明, RXRA还可与PML等相互作用,促进白血病的发展,可作为该疾病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 RXRA阴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RXRA阳性患者(P<0.05), 提示RXRA阳性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可能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NRIP1是一种核蛋白,与核受体的激素依赖性激活域AF2特异性相互作用,可调节基因表达,从而参与机体内代谢、衰老以及其他生理过程; NRIP1在宫颈癌、甲状腺乳头状癌等癌组织中呈异常表达[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NRIP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P<0.05); 进一步对NRIP1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病理分期为Ⅲ期、低分化、有浆膜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NRIP1阳性表达率更高,表明NRIP1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分析原因为, NRIR1中的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能与多种蛋白结合、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凋亡的信号,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对机体多个重要器官进行浸润,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病情的进展[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 NRIR1阴性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NRIR1阳性患者(P<0.05), 提示NRIR1阳性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其具有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力生物标志物。

综上所述, RXRA、NRIP1在结直肠癌中呈高表达,与肿瘤分期、分化及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可作为辅助评估患者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猜你喜欢

浆膜分化直肠癌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