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性沟通联合微信干预在喉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05-11王宏艳郝荣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年7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内镜依从性

王宏艳, 马 坤, 郝荣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京, 100020)

喉内镜检查被广泛应用于喉部疾病诊断与治疗,但患者在接受喉内镜检查时会紧张、焦虑、恐惧,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1]。治疗性沟通以患者为中心,旨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促进患者康复[2]。微信干预则是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对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本研究将治疗性沟通与微信干预相结合,为喉内镜检查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接受喉内镜检查的患者220例。纳入标准: ① 患者均接受喉内镜检查,检查仪器均为电子鼻咽喉镜系统(日本pentax,EPK-3000); ② 无抑郁、恐慌、焦虑等心理疾病者; ③ 年龄18岁及以上者; ④ 患者会使用微信; ⑤ 语言表达能力正常,沟通良好者。排除标准: ① 有精神疾病者; ② 有心脑血管疾病者; ③ 存在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者; ④ 存在智力、听力障碍者。将常规干预患者110例纳入对照组,治疗性沟通联合微信干预患者110例纳入观察组。入组患者均已签署相关文书。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常规干预,喉内镜检查前,医生会为患者行喉部麻醉以减轻不适。患者需坐在椅子上,前倾并张嘴。医生将柔软的喉镜经口腔、舌根和会厌,缓慢插入喉部,期间患者需配合做吞咽或发声动作。医生通过喉镜细致观察喉部各部位,若有异常会进一步检查或取样,记录结果。检查结束后,医生告知患者结果和后续治疗方案。整个过程,医护人员需专业和耐心,患者则要放松和配合[3]。

1.2.2 观察组: 应用治疗性沟通联合微信干预。(1) 治疗性沟通: ① 建立信任关系,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详细介绍自己,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得到患者信任。② 解释检查过程,医护人员应详细解释喉内镜检查的目的、过程、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适感,让患者充分了解检查内容。③鼓励患者提问,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提出关于检查的疑问,并给予耐心解答,消除患者的顾虑。④ 提供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如鼓励、安慰等,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4]。(2) 微信干预: ① 建立微信群,医护人员建立喉内镜检查患者微信群,方便患者之间交流经验和心得。②发布科普文章,医护人员在微信群中发布关于喉内镜检查的科普文章,让患者了解更多相关知识。③提供在线咨询,医护人员可以在微信群中提供在线咨询服务,解答患者的疑问,提供专业的建议。④定期随访,医护人员可以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5]。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心境状态评价,量表为简明心境状态量表(POMS-SF), 包括6个维度,各维度得分分别为24、28、24、24、20、20分,心境状态随着分数的上升而变差。依从性评价应用1~4级评分法进行评价,项目包括患者治疗、护理与复查等,评分范围1~4分, 1分表示完全不依从, 2分表示部分医嘱依从, 3分表示基本依从, 4分表示完全依从,依从情况随着分数的增高而变得理想。采用本科室自制的匿名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沟通及健康教育、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检查环境4个方面,共20个条目,以1(非常不满意)至5(非常满意)分进行计分,总分100分, 与满意度呈正相关。对2组咽喉疼痛、咽喉红肿、恶心呕吐、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心境状态比较

2组干预前抑郁-沮丧、迷惑-混乱、疲乏-迟钝、愤怒-敌意、精力-活力、紧张-焦虑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心境状态比较 分

2.2 2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复查、护理、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依从性比较 分

2.3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2组干预前沟通及健康教育、护理技术、护理态度、检查环境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分

2.4 2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1.82%), 其中咽喉疼痛1例、恶心呕吐1例; 对照组不良反应9例(8.18%), 其中咽喉疼痛3例、咽喉红肿2例、恶心呕吐3例、声音嘶哑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喉内镜检查通常用于诊断咽喉部疾病,如声带息肉、喉炎、喉癌等。在行喉内镜检查时,护理干预旨在缓解患者因疼痛不适和缺乏认知所产生的紧张恐惧心理,使之身心放松,更能准确领悟指导,积极配合,保证插镜的成功率[6]。微信干预可以方便医生和患者在不同地点和时间进行沟通和咨询,为患者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医疗服务。治疗性沟通是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旨在促进患者的健康和疾病康复[7]。将微信干预与治疗性沟通联合应用在喉内镜检查中,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8]。

首先,治疗性沟通联合微信干预能改善喉内镜检查患者的心境状态。患者在喉内镜检查前或检查过程中可能会感到焦虑、紧张、抑郁,影响检查结果。因此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度。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心境状态各维度评分均更低。分析原因为治疗性沟通通过详细解答疑惑、倾听担忧,减轻患者负面情绪; 微信提供便利沟通,促进自我管理,增强社会支持,提高活力和参与度[9]。这种联合干预方式赋予患者更多主动权,全面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效缓解抑郁、迷惑、疲乏、愤怒和焦虑等问题[10]。

其次,治疗性沟通联合微信干预能提高喉内镜检查患者的依从性。喉内镜检查患者的依从性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果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感到强烈的不适,他们可能会难以完成整个检查过程。如果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喉内镜检查,那么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疾病,从而提高检查质量[11]。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主要是两者能建立医患信任,明确检查信息,缓解患者情绪,并通过微信提醒和反馈增强患者自我管理,确保及时沟通和疑问解答。这种联合方式强化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

最后,治疗性沟通联合微信干预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喉内镜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12]。由于喉内镜检查需要将器械插入喉咙,这会刺激和损伤喉咙黏膜,特别是对于初次接受检查的患者,由于对检查过程的不熟悉和不适应,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13]。减少不良反应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提高检查的舒适度和接受度。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更低,主要是治疗性沟通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通过深入的交流和解释,减轻患者心理负担[14]。而微信提供了实时指导和快速反馈机制,确保患者能及时获得建议和帮助,降低不良反应风险。再者,这种干预模式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能主动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联合干预还加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与合作,确保患者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得到最佳的关心与支持。这种综合效果不仅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也提高了医疗护理的质量和效率[15]。

综上所述,治疗性沟通联合微信干预用于喉内镜检查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及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研究尚缺乏足够的样本量;其次,研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最后,微信干预的方式和内容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内镜依从性
眼内镜的噱头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